新商科的理论内涵、运行逻辑和实践路径

2024-01-15 10:12张跃军朱恬恬
关键词:商科经济社会人才

张跃军, 石 威, 朱恬恬

(1.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长沙 410082; 2.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长沙 410082)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1]。尤其是数字经济的迸发式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活动性质、要素组合模式和服务载体形式的重大改变,逐渐成为推动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全球经济结构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改变的关键力量[2]。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加速了商业环境、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传统商科教育体系、模式和过程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新商业社会形态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商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亟需懂专业、懂技术、懂企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时代商科人才。

近些年,国家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2019年10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4]。2020年11 月,教育部全面启动新文科建设工作,这不仅影响文科本身、影响理工农医教育,更影响高等教育全局[5]。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专章,对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进行系统阐释,并作出战略部署,要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通过实现教育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商科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商科作为新文科理念下开展商科教育的新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6],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质量。新商科在传统商科教育的基础上,直面经济社会的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新考验,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新体系融入传统商科教育中,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和交叉,回应科技、社会、经济、环境、气候带来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竞争、新要求和新目标,是突出中国特色商学理论和方法的商学教育,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新时代商科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同时,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双重冲击下,世界政治经济社会都变得越来越复杂[7]。人类已进入一个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等多重特征的新时代,商业社会形态也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和未知,在这种状况下,新商科教育理念应时而生。此外,过去几年全球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突变,全国乃至全世界在线教育和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发展[8],对传统商科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

目前,新商科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新商科人才培养、课程构建等方面。在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方面,诸多学者已经展开尝试,如金春华等[9]提出了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设计的思路与策略,认为需要通过强化专业设置中的信息化特色,加强信息特色教学资源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实现新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高水平培养。张国平等[10]认为新商科人才应具有“专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技术+”的复合型能力结构、“创业+”的复合型素质结构,真正构建“四位一体、四维融合”的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陈晓芳等[11]认为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应采用“多维度协同”的创新培养模式,并依据新时代特色行业人才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商科人才。在新商科课程构建方面,已有学者开展研究,如孔祥维等[12]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本科数智化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内容重构和教学资源配置三个视角做出了有益尝试,并探索了具有文理融合特色的主题式纵横教学模式。张春萍[13]认为加强新商科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鲜活丰富的思政元素提升新商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

总的来说,新商科的发展仍处于构建理论、完善逻辑、探索路径的初级阶段。其理论内涵是什么,运行逻辑如何,实践路径怎样,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梳理和规划。为了更好把握新商科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过程,本文将剖析新商科的理论内涵、运行逻辑和实践路径,以期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新商科的理论构建和新商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商科教育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

一、 新商科的理论内涵

基于商科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应该打造新型商科建设体系,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体系将传统商科交叉重组形成新商科,使新商科教育体系符合中国特色商科教育,培育出契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商科人才。具体而言,新商科的建设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新商科的建设体系

1. 新商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商科教育

18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沃顿商学院,开启了商科教育之先河,并于二战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50年左右,为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欧洲国家逐渐注重商科教育,并延续至今。相比美欧商科教育,我国现代商科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尽管已有30 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一直是借鉴美欧商科教育体系和模式,依托西方商科理论教学,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的商科理论和话语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叉学科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14]。学科是科技创新的土壤,科技创新又会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当今世界,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目前,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引擎,跻身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现独有优势,亟需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制度和中国特色的商科理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此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求商科教育应着力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在推动我国商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需构建中国商科理论,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2. 新商科是助力“四新”建设落地的支撑性学科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高等教育也正处于深刻的根本性变革之中。科学的发展是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入的过程,从单个学科发展到多学科汇集解决科学问题,再到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产生新的问题、学科、方法和领域,最后发展到会聚①。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2019年4 月,中国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即“四新”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21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推进“四新”建设。“四新”建设推动形成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需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落地于行业、产业和社会需要,这离不开商科的支撑和连接。但“四新”学科交织相融、相互支撑,已在思想(学贯中西、融通社会)、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结果(创新成果、时代新人)等方面体现了先进性,形成了更为先进复杂的发展模式和系统,传统商科已不能融入“四新”学科的发展,不能支撑“四新”建设落地于经济社会需要,亟需新商科支撑“四新”学科融入社会新发展。新商科在“四新”建设中的作用如图2 所示。可见,新商科直面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吸纳“四新”建设形成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实现“新X 科+新商科”的有机融合,为“四新”建设落地提供综合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带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助力“四新”建设扎根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和需要。

图2 新商科在“四新”建设中的作用

3. 新商科是回应时代之问的综合性学科

进入21 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大数据、区块链、新能源等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普遍应用[16],其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改变。尤其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导致商业环境、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跟以往大不相同[17],这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而这种重大挑战带来的问题本质上是复杂的、跨学科的。学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单一学科、单一群体或个人就能轻易取得成功。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发展交叉学科成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必然要求[18]。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商科教育体系、理论和模式已不能回答新时代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疑问,已不能充分指导新时代商业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亟需新的商科理论回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和新考验,这对商科教育的发展和革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商科在传统商科教育的基础上,直面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和交叉,融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和新体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回应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疑问,着重为新时代下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供综合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4. 新商科是培养新时代商科人才的交叉型学科

传统商科教育的基础是亚当斯密的分工合作理论,强调职能人才培养,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在技术加速创新和产业深度革命的新时代,亟需“管理+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时代商科人才[19]。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提出,“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才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20]。但人力资本中蕴含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契合经济社会环境需要,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效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人才培育过程和机制要与时俱进,树立一种系统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使人才培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传统商科人才培育体系已经不能适用新时代商科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在商科人才培养实践中暴露出较多问题,如专业设置与实际脱节、课程内容老旧死板、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不足等。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经济形态的变革,传统商科人才教育和培养过程中的职能和专业界限不再分明。在这种情况下,新商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应用于新时代商科人才教育和培养,回应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经济形态变革,培养出适应现代商业环境、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的新时代商科人才。

二、 新商科的运行逻辑

新商科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商科教育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快培养紧缺新时代商科人才的必然结果。商科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并相互保障。经济社会新型的商业业态、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推动了商科教育的创新发展,而商科教育的新思维、新专业、新课程和新模式又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1. 商业跨界推动商科跨界

进入新时代,技术和产业革命对经济社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21],加速了生产要素重组、经济结构重塑和竞争格局改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颠覆了原有的商业业态、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跨界现象更加普遍和广泛,原本相互独立的个体,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比如中国邮政的邮局咖啡、华为的新能源汽车、新东方的英语直播带货等,各种跨界混搭不断涌现,对传统商业思维和竞争带来较大挑战,颠覆了人们对商业业态、环境和模式的传统认知。当前,商业跨界发展面临诸多堵点痛点,单独的学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多学科协同。但现行的学科分类过于具体,导致学科壁垒分明,跨学科沟通困难,无法协同解决商业跨界面临的一系列新型复杂问题。因此,要推动商科教育打破原有模式,横向突破学科和专业壁垒,纵向打破教学和科研界限,将新技术、新方法、新课程融入传统商科教育,使传统商科优化重组,产生新的商科教育理念、模式和体系,提高商科教育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跨越性,推动商科教育学科和专业跨界发展。根据调研,表1 是部分高校商科跨界的实践案例。

表1 部分高校商科跨界的实践案例

2. 商科跨界引发商科融合

如今,商业跨界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普遍,这就要求新时代商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商科专业的理论能力②,还需要具备商科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③。经济社会对具有理论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时代商科人才需求逐渐增大[22],进而造就了商科教育跨界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必然进程。跨界的后续就是融合,商科跨界的最终体现就是商科融合,商科跨界导致传统商科教育模式、界限和要求被打破,原有商科教育体系、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商科教育的跨界发展,亟需新时代商科教育的融合发展,支撑商科教育的跨界发展。商科融合不仅体现在“学科与专业”的融合,更体现在“职业岗位与人才培养”的融合、“行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融合、“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融合。如“金融科技”专业的诞生、“学习工厂”教学模式的推出、“本科生研究计划”的施行,以及商科教育的数字化赋能等。真正做到新时代商科的专业设置对接行业需求,课程选择对接学科前沿,实习教学对接业务实践,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链条,科研开展对接社会问题,实现商科教育的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融合,才能适应新时代商科跨界发展趋势。根据调研,表2 是部分高校商科融合的实践案例。

表2 部分高校商科融合的实践案例

3. 商科融合促使商科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商科教育的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融合,推动了商科教育的创新,造就了新时代商科的融合发展趋势。创新将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流程[23],建设新商科应把握新时代趋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树立新时代发展理念,寻找新的突破口,解决商业融合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商科融合发展的过程促使商科教育多方面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商科思维的创新,新商科弱化了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强化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商科专业的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传统商科进行融合创新,将原来传统的商科教育进行改造,形成新商科专业;三是商科课程的创新,编写新教材,补充新内容,打造新课程,改造老课程,反映商科教育的新理论与新实践,适应商科教育的新专业与新方向;四是商科培养模式的创新,主动适应地方产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多维度打造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根据调研,表3 是部分高校商科创新的实践案例。

表3 部分高校商科创新的实践案例

三、 新商科的实践路径

1. 直面新形势,打造中国特色新商科

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亟需打造中国特色的商科教育体系,适应中国新的发展形势和社会变化。一是构建中国特色商科理论体系。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方位,遵循商科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路径,以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努力探索自身商科理论发展道路,形成中国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商科理论体系。二是打造中国特色的商科话语体系。直面国际竞争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扎根中国大地,融通中外,不断探索商科教育“中国声音”的国际话语权,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努力扩大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奇迹”“中国震撼”“中国道路”的国际影响力,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商科话语体系。表4 是部分高校打造中国特色新商科的实践做法。

表4 打造中国特色新商科实践案例

2. 直面新问题,构建商科教育新体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诞生的新经济,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商业环境、业态和模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商科教育体系已不能解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亟需构建中国商科教育新体系,回应和指导新时代商业活动实践。一是加强商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跳出商科教育“专业”的狭隘,推动商科与其它文科和工科交叉,密切结合哲学、逻辑学、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学科专业,实现多类型学科专业与商科专业的深度融合和赋能改造,跨越商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屏障,走多学科融合发展路径。二是打造具有复合教学能力的商科师资团队。建立健全在职商科教师再学习、深造的体制机制,激发商科教师参与商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加强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商学院与地方的合作,以及商科教育与产业的合作,推动商科教师深入企业、地方和产业实践,弥补商科师资队伍实践不足的缺陷,提升商科教师的复合教学能力。三是推动商科教学模式数智化改造。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学情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估,推动商科教育在手段、方法以及学生考核标准等方面不断迭代创新,实现数智化改造。表5 是部分高校构建商科教育新体系的实践做法。

表5 构建商科教育新体系的实践案例

3. 直面新竞争,拓展商科教育新视野

当前大国竞争加剧,在国际竞争过程中,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全球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24],以往商科教育已不能满足中国国际化竞争需求,亟需具有国际视野的商科教育。一是深化对商科教育国际化内涵的认识。商学院应准确把握商科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深刻理解商科教育国际化不是教学模式、体系及方法与国际趋同,而是在商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体现中国特色,让世界听得懂中国故事。二是树立商科教育国际化的系统意识。从商科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模式等多方面着手,同时推进商科教育国际化进程,树立商科教育国际化系统工程思维,确立商科教育国际化标准、构建商科教育国际化体系,制定商科教育国际化路径。三是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商学院的双向合作。采取国内商学院“走出去”与境外商学院“引进来”的双向合作策略,深化与国际高水平商学院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商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长期平台和直接通道。表6 是部分高校拓展商科教育新视野的实践做法。

表6 拓展商科教育新视野的实践案例

4. 直面新要求,培育商科领域新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双碳等战略规划在不断发展,倒逼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趋向于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方向,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已落后时代需求和社会实践,亟需完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商科领域新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商科人才的新要求。一是建立面向新型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制定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实训平台时,应重视商科人才行业技术能力、综合集成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强化,紧密结合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双碳目标等战略规划,搭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商科人才培养实践教育体系。二是建立商科人才培育评估机制。在商科人才培育过程中,深层次细化各个途径和环节的预期目标,以实际商科人才培育效果对标预期目标,把握商科人才培育的质量水平。重视商科毕业生的跟踪评价,并定期开展用人单位对商科毕业生的评价调查,听取商科毕业生对人才培育方案的意见,吸收用人单位对商科毕业生的评价,针对性完善商科人才培育的过程和环节。三是建立商科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从学院、专业、课程三方面着手,构建商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商科人才培养过程的控制机制,形成商科人才培养“控制—反馈—评价—改进”的质量保障和过程控制闭环。表7 是部分高校和联盟培育商科领域新人才的实践做法。

表7 培育商科领域新人才的实践案例

5. 直面新目标,推动商科教育新发展

展望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的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将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5]。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亟需推动商科教育新发展,使其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一是寻找商科教育新发展的突破口。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商科学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商科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商科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商科学校转型发展[26],形成一地一案、分区推进商科教育新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探索商科教育新发展的创新点。加强商科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加强高等商科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商科创新基地,加强商科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高等商科学校原始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商科学校的创造性,鼓励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具有创新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商科教育创新发展的环境。三是摸清商科教育新发展的根本点。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商科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全方位协同推进商科教育新发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商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表8 是部分高校推动商科教育新发展的实践做法。

表8 推动商科教育新发展的实践案例

四、 新商科建设的实践案例

经济社会变革正在不断重塑高等教育的形态,加快了知识和技能的淘汰与更新。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多重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需要全面提质创新。2020年11 月,教育部全面启动“新文科”建设。湖南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8 项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此次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推选工作为契机,扎实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新商科实践路径,凝练推广新商科人才培育模式,培养高素质新商科人才。本文基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新商科建设中的多年探索,剖析新商科实践的一般做法,探寻新商科建设的可行路径。

1. 立德树人

随着我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和社会变化对中国特色商科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等课程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并强化授课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深入开展“暑期企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商科人才。

2. 融合创新

随着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商业环境、业态和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商科教育体系也需要脱胎换骨,适应经济社会变革。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紧跟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湖南省优势产业和湖南大学优势学科,打破知识边界,强调跨界探索,聚焦科技前沿,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的链接,开设数据驱动的新营销、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课程,推动实现多类型学科专业与商科专业的深度融合和赋能改造。此外,学院还推动新型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开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推动商科教育在手段、方法以及学生考核标准等方面不断迭代创新,实现商科课程的数智化改造。

3. 国际视野

当前大国博弈不断加剧,我国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商科人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实施多元人才培养,努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精品培养课程,培养满足经济社会需求,具有全球视野,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新商科人才。尤其在国内领先创建的MBA“一带一路”项目、“金融科技”项目、“文创产业”项目和“未来科创企业家”项目,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世界前沿,力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高层次商业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4. 质量保障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新时代商科人才需要保证培养质量,需要形成商科人才培育“控制—反馈—评价—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持续强化商科人才培养过程节点管理,结合商科教育互动性和实践性要求,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作业、培训全程管控。在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实践管理等全过程实现专业教师与业界专家的有效协同,提升商科人才培养流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此外,学院还设立政企服务中心,通过调研知名雇主企业、走访校友、开展专家研讨、举行专题征询会等,广泛收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建议,全面优化商科人才培养方案,保障商科人才培养质量。

五、 结 语

培育懂专业、懂技术、懂企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时代商科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提出了新商科的四个理论内涵、三个运行逻辑和五个实践路径,即围绕新商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商科教育、是助力“四新”建设落地的支撑性学科、是回应时代之问的综合性学科、是培养新时代商科人才的交叉型学科。同时,本文总结剖析了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兄弟院校新商科实践经验,为新商科理论完善和现实实践提供参考。未来,我国新商科教育将直面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和新考验,培育一批中国特色新时代商科人才,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持续动力。

注 释:

①会聚主要建立在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是学科交叉的一种扩展形式,是更多的学科更深度地融合。

②比如掌握经济、金融、数理统计、管理学、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③具有运用金融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方法等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商科经济社会人才
人才云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