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探析

2024-01-16 18:33王赟
新农民 2023年3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互联网+互联网

王赟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获得了不同形式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农业发展也不例外。依靠“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优势,对农业进行了全面性的调整。当下的农业发展,充分运用现代化智能技术,让农业种植和规划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种植方式也更为科学合理。此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得到了拓展,已经打造成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讓当地农户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影响

1 “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效率和服务体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互联网+”,传统产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从而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互联网+”的发展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等。在各个领域中,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思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对接、智能化管理等多种创新模式,从而推动产业变革和发展。

2 “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1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传统农产品销售通常受到地理限制和中间环节的制约,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直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销售农产品,实现了销售渠道的去地域化和去中间化,具体表现为:农民可以通过自建网店、农产品电商平台或社交媒体等渠道,直接与消费者对接,销售自己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等信息,并进行在线购买。这种方式使农民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消费者也可以获得更加方便、有保障的购物体验。同时,农产品电商平台为农村居民、餐饮企业、超市等提供了一系列便利的农产品采购服务,如物流配送、多样的支付方式、售后保障等,使农产品销售更加便捷和可信。

2.2 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借助各种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获取、分析和决策的精确性和实时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体表现为: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和应用最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包括合理的施肥、精确的水分管理、病虫害预防等;通过采集和分析农田和作物的各项参数,如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可以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产量和品质;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农业机械和设备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通过使用精准定位系统,自动驾驶拖拉机可以实现行驶路线的精确控制,降低误差和浪费,在农田作业中提高生产效率和均匀度;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农田的病虫害信

息[1],利用传感器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自动监测和识别农田中的病虫害情况,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传输预警信息,使农民能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通过互联网技术,农田的各项数据可以进行实时收集和存储,农民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分析结果进行决策,例如,通过历史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预测并优化种植和养殖时间,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性和效益。

2.3 推动农业创新和农业产业链的升级

“互联网+”推动了农业创新和农业产业链升级。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创新和升级,实现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优化和提升。具体而言,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获取到最新的农业技术、种植方法和农业管理经验,改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实现农产品的质量溯源,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互联网技术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机会,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销售,消除传统农产品销售中的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如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减轻,减少成本,提升农业生产的品质和竞争力。

2.4 实现了技术型农业转变

“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一是实现了技术型农业转变。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和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和精确,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体包括:借助物联网技术,农田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各种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和传输,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了解农田的情况,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决策。例如,在灌溉方面,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可以精确计量灌溉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传感器技术,农民可以根据农田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植物的需求,精确计算施肥量和植保药剂的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节约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全程追溯,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访问网站等方式了解产品的生产环境、加工工艺等信息,提高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欲望。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农产品也可以借助线上渠道进行销售,打造自身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互联网平台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与消费者对接,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3 “互联网+”时代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3.1 转变传统农业管理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转变传统农业管理理念:加强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并培养其掌握和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互联网+农业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意愿。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精准施肥、精细管理、无人机应用等,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建设和發展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包括农田信息、气象数据、市场信息等,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和管理指导,推动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共同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销售。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力量,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支持和推动互联网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保险、融资等。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农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具体措施如下:建设集农业生产、商品交易、农业技术、信息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信息平台[2],该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业信息的发布、查询和交流功能,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农业技术和动态。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精准农业服务,包括农业技术咨询、气象预测、病虫害监测等。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决策支持,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和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收益。建设农产品电商的平台,提供农产品的展示、销售和配送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上市速度和销售效率。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包括农田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市场需求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供农业决策支持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多上互联网,帮助其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农业互联网平台,提高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与农民和市场的联系,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3.3 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具体措施如下:设立农业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知识的综合能力。推动在职培训和短期培训,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专业培训。加强农业经济领域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互联网+农业相关的科研项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使学院和研究人员能够深入实地了解农业技术需求和实践,同时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支持。为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提供创业支持,包括资金支持、创业孵化器、创业导师等,鼓励和引导其开展农业互联网+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推动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共同推进“农业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组织行业专家和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研讨,分享最新的技术和经验,推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互联网+”时代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具体而言: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确保农民能够稳定、高速地接入互联网。建设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光纤通信网建设,提供快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推动电子支付的普及和使用,方便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资金结算和交易。建设便捷、安全、高效的电子支付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支付工具和服务。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现农业设备和农产品的智能化管理。建设物联网感知网、数据处理平台和应用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保护和销售环节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3.5 发展农业精细化生产

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精细化生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土壤、气象、水质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农田状况和作物需求,为农民提供科学、精准的农业生产方案。(2)农业机械智能化:将互联网技术与农机设备相结合,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操作和管理,比如利用GPS导航,实现农机具的精确定位和自动行驶,节约能源和提高工作效率。(3)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优秀的农业科技和专家经验传递给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如提供作物病虫害的预警、防治方案,以及作物种植的最优化管理策略。(4)智能灌溉与施肥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实现灌溉和施肥的精准化管理。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养分需求,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设施,减少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肥利用率。(5)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立互联网追溯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记录。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溯源码,了解产品的生产地、生产过程、检验报告等信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精细化生产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对互联网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通过转变传统农业管理理念、加强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和高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助力农民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通过农业大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发展农业互联网平台和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创新创业,推动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建青.互联网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19(13):71-72.

[2] 孙惠.“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4):207+203.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互联网+互联网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