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人物

2024-01-16 08:58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11期
关键词:凝聚态低电平领域

11月6日,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她”论坛上,四位杰出女性代表分别发表了演讲,展现榜样的力量,其中包括年近九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

匡廷云亮相后,全程英文演讲,气质优雅,惊艳众人。她从事光合作用研究达60年之久,在中国开辟了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领域,她的演讲题目My Academic Career of Photosynthesis Research(“我的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生涯”)也由此切入。当她分享自己战胜乳腺癌之后再次投入科研工作的经历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说,“生活对我们来说都不容易,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必须要有毅力,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匡廷云演讲结束之后,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梅-布莱特·莫索尔上前以一个情不自禁的拥抱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10月24日,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消息,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当日获得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巴克利奖,成为该奖设立70年以来首位中国籍的获奖者。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薛其坤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什温·维什瓦纳特(Ashvin Vishwanath)凭借对具有拓扑能带结构的材料的集体电子性质的开创性理论和实验研究共同获奖。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2009年起,薛其坤联合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2012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成功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于2013年5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审稿人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日前,第18届国际结构隔震减震与振动控制会议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召开,会上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周福霖终身成就奖。

周福霖扎根隔震减震领域研究40余年,主持建成中国首幢橡胶支座隔震住宅楼,地震安全性提高4~8倍,可保护室内设备仪器正常运行,成为大地震中的“安全岛”,并成功经受了地震考验,被联合国工发组织顾问评价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第三个里程碑”。他于2011年当选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主席,带领我国科研人员在隔震减震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技术推广和工程应用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该国际学会组织的高度尊重和认可,并于2023年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会上,周福霖通过视频发言的方式表达了对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的感谢,并对隔震减震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在抗震防灾上的应用寄予了深切的期盼。

11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杰出教学管理奖”、李政道研究所“杰出科研管理奖”捐赠签约仪式在李政道研究所张江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致远学院名誉院长张杰将其获第四届杰出教学奖的奖金全额捐出设立两奖项,用于表彰行政团队在教学和科研管理方面作出的贡献。张杰表示,创建致远学院和李政道研究所的初衷,是将其分别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和自主科研创新方面的试验田。希望双方携起手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树立2035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本科教育和科研创新方面的标杆,推进拔尖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融合发展,构建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循环。

10月21日,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官网正式官宣,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林燕丹获得2023年WFEO工程领域杰出女性奖,成为全球第五位该奖项的获奖者,也是首位中国获奖女性。

林燕丹长期从事光健康领域研究,不断在本领域无人区前沿深入开展系统化的科研。在飞机、列车等制造业领域,解决驾乘光安全、光健康的共性机理问题,取得了多项学术成果及发明专利。基于长年研究实验,形成了光环境人因工程学的基础方法论及光健康评估的综合体系,并应用于民用飞机和多个型号出口列车重点舱室的研发和生产中。

11月9日,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在德国慕尼黑宣布,将2023年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授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表彰他在推动全球交通电动化和能源革命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曾毓群在视频发言中表示,十分荣幸能够获得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这是对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导力,以及在加速全球能源轉型方面所做努力的认可。自2011年成立以来,宁德时代一直通过科技创新,开发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驱动高质量的能源技术在全球普及应用,以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0月25日,第十一届国际低电平会议(LLRF 2023)在韩国庆州召开。会上将首届IQ Award奖颁发给了中国科学家邱丰,以表彰他在低电平控制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邱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直线加速器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据悉,国际低电平会议是射频低电平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会议。会议首次设立IQ Award奖,旨在表彰在射频低电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该奖项由权威科学家提名候选人,经过多轮讨论和投票,由低电平国际组委会设立的选举委员会选出最终获奖者,每两年评选1位。

猜你喜欢
凝聚态低电平领域
铁道车辆高/低电平信号智能发生器设计
凝聚态合成毒死蜱
领域·对峙
2017款凯迪拉克2.8L/3.0L/3.2L/3.6L车型低电平参考电压总线电路图
15-MeV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低电平系统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凝聚态物理的场论第2版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集成电路静态参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