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产业的双向奔赴”

2024-01-16 08:58李俊霖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科博会奋斗者载人

李俊霖

一年秋日云天阔,最是橙黄橘绿时。10月21日,第十一届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安徽芜湖如约而至。

聆聽机器人演奏钢琴曲,乘坐“奋斗者”号体验万米深海,观看银河幻影领略星辰大海……在芜湖科博会活动现场,一大批“国之重器”,以及充满趣味的“沉浸式”科技产品共同亮相,让观众们近距离体验到高科技的魅力。

上午9时,科博会入口人流涌动,中小学生们早已整齐列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等待入场。虽然科博会在芜湖已连续举办11届,但各类高精尖科技成果的展出,仍然吸引着国内外大批观众到场参观、接洽。

本刊记者了解到,本届科博会重点突出“大国重器、最新科技、民生生活”理念,展出的既有新一代载人飞船、巡天望远镜、长征七号运载火箭、C919智慧驾驶舱、奋斗者号、山东舰航母等大国重器;也有“托卡马克——人造太阳”、超导质子治疗仪、九章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机、京沪干线通信网络等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科大讯飞星火、华为盘古、紫东太初等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最新热点科技成果;还有奇瑞公司的智慧驾舱、小鹏公司的飞行汽车、东超科技的“空气成像 ”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

在大国重器展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前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少观众特意前来 “打卡”。 “戴上眼镜坐在模拟舱,仿佛进入了奇妙的海底世界。”现场体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一名小学生,跟本刊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世界上难度最大、载人最多、作业能力最强的深海装备,它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并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深海作业现场高清视频直播。截至2023年1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159次,其中万米级下潜25次。此次科博会展出的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主要采用了虚拟现实(VR)、3D 模拟仿真等技术,参观者只要坐进体验舱内,戴上VR眼镜,就能感受万米深潜的紧张与刺激。它的研发成功,也为我国探索海洋生物、矿藏、活火山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前,参观者络绎不绝。据悉,这项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于2006年研发的,它的研发成功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究技术站在了世界发展的前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其运行原理是在装置有真空的舱室,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随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简单来说,就是模仿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利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产生的能量,可以将一升海水转变为约300升汽油,产生的反应物是清洁、无污染、无核辐射的,并且不会产生碳排放。目前利用该项技术已开展物理实验近13万次,并与全球50个国家达成战略合作。

“太神奇了!在屏幕上简单画几笔,然后按照要求写下几个关键词,系统就自动生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在深圳喜马拉雅AI绘画大模型前,参加互动的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据了解,喜马拉雅AI绘画大模型主要是以文生图和图生图的方式生成绘画。以文生图为例,用户可以输入关键词,如卡通、风景、油画等或者更为详细的文字,系统便会按照文字要求生成图片;另一种是图生图的方式,用户只需在屏幕上简单勾画几笔,然后输入所需图片关键词,系统便会很快生成图片。同时, AI绘画大模型主要运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该技术能够通过生成式模型,以及深度学习网络理解并模拟人类语言和行为模式,为文化交互设备带来优越的用户体验。未来该技术可广泛用于教学、公共场所培训、社区服务等内容,还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造型、大小、界面的定制。

在人工智能多模态展示区,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相关工作人员正在为现场观众详细讲述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有关技术情况。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大模型技术主要面向消费者个人用户,多为语言和绘画模型,而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主要面向政府和企业,自2010年起,华为在研发相关算法的基础上,推出了视觉、语言、分子、网络、多模态5类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适用于钢铁、铁路、矿山、医疗及智能客服等各类行业的模型,比如,在视觉模型方面,主要为政府进行铁路、矿山、电塔相关内容的高精度检测;在语言模型方面,主要是为政府开展的相关服务内容做语言引导,用户可根据需求提供详细的办公和服务流程;在多模态方面,可以为动漫配音或通过文字生成图片,还可对视频进行自动化的剪辑、抠图,只要用户提供需求,系统即可自动生成。

2023年最受瞩目的前沿技术莫过于量子计算,本届科博会在量子展区展示了目前全球较为领先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自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列入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我国先后提出研制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机,“十四五”时期,更是提出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据悉,量子计算作为后摩尔时代信息科技出现的一种新型计算方式,是通过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对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调控来实现计算。它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通过特定的算法可以产生超越传统计算机的算力。量子计算的最大优势是速度快,以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为例,其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上一代‘九章二号提升了一百万倍。‘九章三号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处理的最高复杂度的样本,是当前最强的超级计算机,需要花费超过二百亿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这一成果体现了我国在算力领域的大国实力,也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成果。量子计算可以解决涉及庞大变量的复杂问题,并将在未来的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发、交通及信息安全、天文探索等重大经济社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属于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技术。

在“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展示平台,观众们仿佛漫步于太空中,感受银河、月球、火星甚至极光的绚烂多姿。据了解,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宣部指导下,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的人文社科领域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其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在传媒、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面向跨媒体信息分析与推理,人机协同复杂问题分析、响应及评估两个方向,该实验室有利于开展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致力于打造媒体融合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科研创新平台。此外,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利用先进半导体显示硬件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建设了线下数字科普基础设施——“沉浸式航天元宇宙”。它使用遥感数据构筑了超仿真地外行星数字环境,可以用来进行月球及行星地表任务模拟、航天员训练等,用户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抵达”月球及地外行星等太空场景开展探索任务。

据了解,本届科博会以“聚焦科普新领域、服务科创新赛道”为主题,围绕“提升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两条主线,积极构建“科普+产业”和“产业+科普”的双向转化渠道;采用“科普+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形式,实现科普跨界融合。

凭借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芜湖科博会吸引了超过14万人前来参观体验,在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普盛宴的同时,更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

猜你喜欢
科博会奋斗者载人
“奋斗者”
奋斗者
著名的载人深潜器
“论展”融合
中小学生写信致敬“最美奋斗者”
奋斗者的答卷
大数据时代,谁领风骚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