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新词”报道如何实现“五度”融合

2024-01-16 08:58杜壮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1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词融合

杜壮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关键词是“求新”,这里的“新”指的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等持续创新发展,并呈现诸多新亮点。在进行宣传报道时,如何架构文章,考验的不仅是记者自身的采访写作能力,更是对中央精神和产业政策的深入理解和阐释,对新闻宣传时、度、效的准确把握。本文以新质生产力报道为例,探讨融媒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词”报道在速度、深度、广度、热度、温度间如何做到相融相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求新”,这里的“新”指的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等持续创新发展,并呈现诸多新亮点。在进行宣传报道时,记者时常会遇到新概念、新政策的解读,如何架构文章,考验的不仅是记者自身的采访写作能力,更是对中央精神和产业政策的深入理解和阐释,对新闻宣传时、度、效的准确把握。受众对于热点话题的关注度稍纵即逝,如何实现速度、深度、广度、热度、温度这五度融合,是产业报道的基本功,更是回应受众关切、把脉产业发展的方法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初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迅速成为产业界的热点话题。从各大媒体的报道内容中管中窥豹,“五度”合一已成高质量报道的题中之义。

一是提速度。热点选题自带“吸睛”属性,发布时间要抢“黄金期”。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缺乏时效性的新闻作品,其新闻价值将大打折扣。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度高,在报道时要注意出处语境,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形势进行快速判断。以新质生产力报道为例,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新质生产力,随后9月10日新华社刊文《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首次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报道,并指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相互关联;随后,《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分别刊发相关文章,均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和关注度。

二是挖深度。追求深度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一方面,文章表述要严谨专业,文字切忌枯燥晦涩。如《学习时报》刊发的《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一文,用了大量生动的对比,“新兴产业衍生出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沿途下蛋越来越多”;讲述生产力发展变化时,从历史脉络展开,得出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诠释日新月异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迸发的新动能这一结论。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小切口反映大变化,这需要记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积累。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门类众多,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7年发布的第1号公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新兴产业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在内的5大领域8个产业。此外,未来产业发展成熟后,也有可能变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体现新质生产力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作用和引领,可以通过具体产业以小见大,烘托三者间的紧密关系。在新华社刊发的述评《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文章中,通过列举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科技创新的例子,引出“新技术带来了新产业,进而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的观点。又如《新民周刊》发布的《“新质生产力”有多重要》,从远古时代、农业时代、工业革命,到电气化时代的生产力变化,说明依靠生产力跃迁将带来跨台阶的突破。随后,文章又通过讲述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新能源产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表达出新质生产力对于产业的提升和引领。

三是扩广度。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可通过策划加强议题设置能力。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为例,2023年10月1日期雜志围绕“新质生产力”策划了一组专题报道,分别为《“新质生产力”新词汇传递鲜明信号》《总书记首提“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何关联》《全面振兴东北必答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以“评论+通讯+通讯”的报道形式,梳理了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要义,通过采访多位专家权威解读新词背后的逻辑外,还讲述了新质生产力为何在东北提出,做到了点面结合,使专题文章独立成篇又相辅相成。

四是升热度。热度的提升不仅需要通过热点选题策划展示其独特性,也要注重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在融媒体时代,要注重对新概念进行立体化呈现,发挥“四两拨千斤”之效,而不是“举重若轻”。如南京新闻公众号“学习宁聚力”栏目,夹叙夹议,有现场采访和主持人专业讲解,以视频形式全面立体生动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要义和内涵。冰城新闻公众号同样采取了视频讲解,不同的是其通过数字人“虚实结合”的播报,使画面多了些科技含量,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此外,新华社搭配述评配发的图文也是常用方法,使文章看起来既不单调又提纲挈领。

五是有温度。要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回应读者关切。“浙江宣传”公众号曾表示:“想要生产好的内容,首先得看到时代、胸怀时代,踩准时代鼓点、切入时代截面、回应时代关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对当下产业和企业发展有何影响、为什么要在东北提出、如何实现等一系列问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用最简单的话直达人心。同时,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从当地实践发展来看新概念、新政策落地,更具生动性和思考性。如深圳卫视发布的《习近平首提“新质生产力”,深圳这样落实》,结合最近几次深圳市委常委会的要求,强调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鲁网发布的《左手星辰、右手大海,从“海上山东”看新质生产力》一文,讲述了山东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丰富的“新”正引申出深刻的“质”的变革。

深耕才有深度,独特才有独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报道通过速度、深度、广度、热度、温度这“五度”的融合,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地展示产业新概念、新思路,以此加深读者印象,塑造融媒品牌,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思考和新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辛勇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专家解读之二[OL].https://www.ndrc.gov.cn/xxgk/jd/ jd/202009/t20200925_1239581.html.

[2]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2017年第1号公告[OL].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04/ content_5165379.html.

[3]贠天一.目录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重要力量[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1):46-47.

责编 / 马铭阳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词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