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2024-01-17 15:37文孝强孙媛媛姜文娟李元昕梁延东
科技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

文孝强 孙媛媛 姜文娟 李元昕 梁延东

摘 要:随着“互联网+”向纵深化快速发展,当代大学实体教育体系也迎来前所未有之大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与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受教人群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时构建和完善网络化、信息化课程资源体系很有必要。本文以高校数字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主要依托,构建电力院校专业核心课程资源体系,以我校热工自动化专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组建灵活多样的网络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现大学生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Wen Xiaoqiang Sun Yuanyuan Jiang Wenjuan Li Yuanxin Liang Yando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Jilin 13201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the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has also ushered in unprecedented changes,a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and mode can no longer well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of the educated popul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This paper mainly relies o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teaching plat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resource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colleges,and takes the thermal automation major of our university as the main service object to form flexible and diverse network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resources,so as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course resources;construction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高等教育因其突破时空的特性,成为代替传统课堂教学,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教学典范。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教师们来说,不免会面临线上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线上教学经验不足等诸多困难。造成这一不利局面的根源在于课程资源,尤其是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不足等瓶颈问题。因此,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新形势,以网络信息平台为依托,开展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截至目前,已有许多高等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例如,三峡大学科技学院通过学习通平台,构建了《审计学》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利用平台的各项功能,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对实验组的班级进行运用,将教学效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证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1]。甘肃中医药大学引入多种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了“中医骨伤科学”线上课程,优化了线上学习资源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并为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的衔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提供参考。西安医学院教师充分利用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平台以及微信群等线上教学工具,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闭环式线上教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超星学习通为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线上优秀教学资源、视频资料、问题讨论互动活动,形成《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实验》网络课程[2]。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以“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构建了教学任务情境化、任务内容单元化、教学方法“混合”化、辅助教学网络化、实践教学虚实化,考核评价全面化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课程为例,深入分析泛雅平台下的中职数学课程,并研究其特色和成果[4]。沈阳师范大学采用自建课程与引用课程、异步授课与同步答疑、资源建设与学习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对网上教学进行了实践。通过对627名教师和9277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网上教学的有用程度、易用程度和自我适应能力对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高校可利用网上教学,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本科课程建设[5]等。由此可見,众多高等教育工作的不懈努力与共同实践,已经开辟出了新的适应当下教学大背景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新模式,这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不断向前迈进。不过,从中也不难发现,高等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建设无疑成为本轮“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

基于此,本文主要在学校数字化网络平台和网络大数据支撑条件下,基于超星平台、智慧树平台等网络化平台建立和完善“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汽轮机控制”等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构建与时俱进、灵活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围绕着全面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超星、智慧树等网络化平台的特点分析

在此,为了充分发挥我校超星、智慧树等网络化平台优势,挖掘其潜能,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网络化教学平台的特点及优势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

(一)超星平台特点分析

超星平台,作为一种综合性、规模化、开放式以及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平台,目前已经被很多高等院校广泛使用。其在手机客户端被形象地称之为“学习通”。该平台的特点是集教学资源、教学环节、教学互动于一体。从开设一门新课程开始,该平台提供了大量服务于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基础环境,包括历史课程复制、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班级管理等资源。此外,在手机客户端,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在线授课与讲解。应该说,超星平台的开发大大方便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线上教学活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智慧树平台特点分析

智慧树教育平台是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主办的全球大型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其独特的“平台+内容+服务”三位一体的业务模式,帮助了许许多多高等院校完成优质课程的引进和服务配套落地,同时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发展培训,协助教师建设新课程,实现教法改革,增强本校教学内生动力。经过数年的服务过程,智慧树网也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通过完善服务的基础设施,建立了全国服务专业团队,来应对大范围、大规模教学活动。智慧树教学平台的主要特点是灵活多变的建课方式,简单易操作的工作模式,以及全方位多角度教学跟踪体系。

三、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资源体系建设

在此,以我校热工自动化核心课程“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汽轮机控制”等为例,给出课程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具体的课程资源建设过程大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内授课、课后答疑、课后作业、章节测试、期末考试、课程评价等。

(一)课前准备

由于自动化专业为工科中的一个专业,鉴于工科专业的特点,需要对即将进修专业核心课程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同学进行课程前专业知识的累积与预热工作。具体来讲,对于选修“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的同学,需要具备“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积分变换”“火电厂生产过程概述”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储备,即使已经选修过的同学也要重新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备不时之需。对于选修“汽轮機控制”课程的高年级同学,则需要提取选修“汽轮机原理”“自动控制理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课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总之,这些内容都可以借助数字化课程体系,提前发布给需要选修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的高年级的本科生,以方便他们提前预知本课程的相关要求,为接下来顺利开展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内授课

在课内讲授过程中,由于部分核心课程学时压缩、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内学时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及时消化吸收主要知识点,达到完全掌握专业知识的目标。为此,需要授课教师及课程组,将各章节主要的重难点知识点,提前录制成视频资料,并上传至课程教学资源库,以备学生们不时之需。针对课内无法理解的知识,学生们除了求教于授课教师之外,更多的时间可以反复观看网上相关资源,尤其是对自身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汗学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6]。其实就本质来讲,可汗学院也好,高校也罢,都属于传授先进文化知识的教育机构。我们高等学校可以借鉴社会上先进的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资源编排模式,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无论形式如何,只要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都是好的课程资源组织配置与发布方式。

(三)课后答疑

传统的线下课程答疑尽管效率很高,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其弊端。首先,线下答疑往往学生需要主动前往教师所在固定教室。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阻断了有些同学的提问积极性。此外,教师本身课业多,而且多数高校教师都有科研压力,每周都要抽出固定的时间去固定地点给学生答疑,对很多教师来讲具有一定的压力。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线上答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样学生也好,教师也好都可以在线上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自由自主地交流与沟通。

(四)作业与章节测试

大学本科阶段的作业与平时章节测试,不同于中小学,需要每个人独立建本成册。更多的情况是,大家只需要拿出1~2张正规一些的稿纸,就基本上可以满足提交作业或者章节测试要求。当然,这也要看授课教师们的具体要求,不可一概而论。以课内实验为例,就有专门的实验报告册。这种形式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经常会丢失部分纸质资料,再就是对授课教师而言,多年累计下来,估计都会有厚厚一沓相关评测纸质资料。显然这些资料,需要长期保留,以备不时之需。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生仅需要在系统中作答,所有资料都可以以电子版的形式永久保留于系统或者电脑终端。

(五)期末考试

现在多数高校课程结业考试,都采用线下纸质作答方式。这种方式方便存储、查阅和归档。缺点也同样突出,很多学校、学院都会建有档案室、档案馆,以存储大量纸质资料。这显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空间,这些情况有望得到缓解。首先,考试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考试,其资料也可以永久保留在系统服务器终端。而且,现在很多网络平台兼具监考功能,实践证明可以进一步完善并加以有效地推广。以“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课程为例,其属于我校热工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在结业考试过程中,就多次采用了网络化平台。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1)避免了发放纸质试卷的麻烦,只要考试时间提前设定,系统会定时自动发放给每一位同学。(2)收卷过程变得异常简单,考试时间一到,系统会自动收卷,不需要监考教师逐一收取。(3)考试过程中,若开启系统监考功能,则学生实时考试信息一览无余,学生有切屏动作都会实时记录。(4)最关键的就是学生避免了相互接触。(5)考试资料永久保留于系统中,随时可以调取。(6)部分客观题,系统可以辅助判卷,省去了人工评判。

(六)课程评价

由于系统自带评价功能,因此,课程整个流程,每个知识点、考点的难易程度,系统都可以给出统计结果,这极大地缩短了授课教师手动统计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若整个授课过程都采用该种形式,还可以统计出每个同学投入各个知识点的时间,以及完成度情况。这对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授课教师的有的放矢这一目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结语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迎来一场教育大变革,其中就包括专业课程授课形式的变革。传统授课方式有其优势,同样也存在弊端,而这些缺点有望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方案得以有效解决。本文以我校自动化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为例,阐述了实施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可能性与具体实施策略,旨在探索迎合未来高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需求,降低高校教师和学生压力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晶玲.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审计学》教学中的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7:139140.

[2]许军娜,朱凌,李克文,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在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实验中探索研究[J].山东化工,2021,50(1):187188.

[3]陈慧敏,于福华,熊国灿.“PLC应用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6:8687+90.

[4]叶进益.基于泛雅平台的中职数学线上课程建设[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176(5):100102.

[5]刘天华,吴祥恩,代钰,等.网上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6(21):3437.

[6]https://www.khanacademy.org/.

基金项目: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JGJX2022D182)

作者简介:文孝强(1979— ),男,汉族,山东莒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发电设备智能感知技术。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