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4-01-17 15:37张彩莹柴春月焦朋飞
科技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建设

张彩莹 柴春月 焦朋飞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是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开设的专业课,在课程建设实践中,通过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运用OBE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办法,有助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OBE;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建设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经了30多年的飞速发展,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20年9月出台了《專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高层次体现的是学术性,即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备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高级专业知识;应用型则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现代实践和实验的方法技能、应用知识、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3]。因此,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工程实践锻炼,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5]。

课程建设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实训、见习等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般新增的硕士培养单位,前期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因此必须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些硕士培养单位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6],因此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践环节,首先应该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着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需求,也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7]。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是我校为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在课程建设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通过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为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拥有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目前,组建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有6人,其中教授1人(省级教学标兵),副教授3人(其中2人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高级工程师1人(行业负责人),讲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历,研究方向都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科研能力强,教学成果多。邀请行业负责人加入课程团队,参与课程建设,提供行业发展最新前沿动态和企业需求以便更新教学信息。课程团队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背景,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同时,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支持,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教学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分析研判每届学生的生源信息及专业基础,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二、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在一些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仍存在大部分学生参与状态不佳、教师上课满堂灌的问题,实验课大部分学生观摩,即使个别学生动手操作也是按部就班地被动参与,缺少动脑,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课堂现状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以下简称OBE)是一种根据学生学习成果并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持续改进教学活动的先进教学理念,目的在于确保学生获得预期能力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向讨论式、封闭式向开放式、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8]。OBE教育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率先提出的,从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和技能出发,将教学目标放在第一位,通过反向设计课程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OBE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将OBE教育理念贯穿于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建设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首先依据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对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的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制定课程目标,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结合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下一步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依据培养方案而定,是课程建设的方向。依据我校2020版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研一下学期开设。结合OBE教育理念,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确定该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目标产物发酵生产、分离制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根据目标产品特征,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安全开展实验,正确采集实验数据,完成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及成分分析。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验,应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得出有效结论,学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撰写规范完整的实验报告。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的科研品质及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合作。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具备了生物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拥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还要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计划36学时,由于学时相对少,对一些周期长、实验设施要求高、危险性大、实验室无法开展的实验安排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安排必做实验28学时,包括:质粒的提取及检测(4学时)、动物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分离提取及检测(8学时)、固定化酵母乙醇发酵及分析(12学时)以及青霉素工业化发酵工艺虚拟仿真实验(4学时)。另有8学时的实验为选做项目,实验项目较多。选做的实验项目主要根据往年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当年研究生招生生源及跨专业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实验内容,例如增加一些基础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安全教育、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柱层析实验等。有的年份跨专业学生较多,这部分学生生物工程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那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团队注重加强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料放在教学平台上,以供学生线上学习。教学团队遵照教学大纲,在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树立诚实守信、严谨负责的科研精神,树立科学实验中始终坚持安全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生物工程综合实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线上”自主学习环节,建立以“线下”实验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和教师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

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开展分段式教学。课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教学平台上教学资料的“线上”自主学习。学生4~5人为一个小组,推出小组长,结合教师提前布置的实验项目,给出学生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要求做好交流和讨论记录。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了年轻人的钻研精神,通过交流讨论,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参与小组实验方案的汇报、讨论,听从学生的意见,做好实验方案的收集,并组织班级座谈会,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方案的利弊,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

课中:“线下”实验环节采用开放式课堂,让学生自主完成试剂配制、仪器操作,在规定时段内自主安排实验进程,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同时,教师和实验员做好后勤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度,仪器是否正常运行,使用方法是否规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实验难免遇到失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分析原因,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学生重做一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水电安全、节约试剂、注意仪器设备使用不当可能出现的故障、危险废弃物如何规范处理等事项,并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尊重生命。

课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工作,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归还仪器、药品等,并在班级里进行经验分享,谈心得体会,要求所有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最后任课教师汇总同学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践证明,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任课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以便今后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和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健全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课程评价既是诊断教学效果、纠正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的重要手段,也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主要依据,还是影响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6]。生物工程綜合实验学生成绩评价实行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课前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对课程平台上课程资源的“线上”学习记录,小组讨论交流记录,查阅的资料,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等,课前准备工作为开展实验奠定基础,这部分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课中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分工、项目的完成情况、实验记录是否完整、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这部分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40%。课后考核依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20%),实验报告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晰、对实验结果及分析是否合理等。实验技能测试成绩(20%),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以口试和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测试,由三位教师进行现场评分,最后综合评定测试成绩。这些课程评价办法可以更加灵活、规范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在当前知识经济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资源,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源头,必须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教师切切实实地把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灌输给学生,让每个毕业生真正具备职场所需的实践技能和顶尖素质,因此,强化课程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不止步的任务。目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依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注重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在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实践中,注重师资队伍、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该课程被评为2022年河南省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优质课程。随着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该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量化课程评价体系,持续进行课程建设,不仅有利于研究生的长远发展,还可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1):2934.

[3]刘红.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知识生产新模式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03):3640.

[4]胡定玉,陈兴杰,张辉,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2425.

[5]王传毅,李福林.实习如何“赋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于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21(10):8187.

[6]丁宇,王誉榕,姚林群.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状况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22(2):6974

[7]冯丽萍,张立东,桑惠云,等.布卢姆分类学视野下的教学评一致性[J].高教学刊,2022,8(07):711.

[8]王锋文,张思远,宋福忠,等.基于OBE理念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现代环境分析测试技术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22,162(02):4853.

基金项目: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022年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YJS2022KC35);南阳师范学院2022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022ZLGC04);南阳师范学院2021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021ZLGC03)

作者简介:张彩莹(1970— ),女,汉族,河南夏邑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生物技术。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建设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