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2024-01-17 13:33宿迁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政府部门职能情况

●宿迁市委编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编委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在完成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针对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确保职能配置科学规范、不挂空挡、高效顺畅运行。江苏省宿迁市基于投入产出视角,以政府运行中的投入、过程、结果等基本环节为分析框架,探索构建核心职能履行情况“3613”评估体系,全面反映部门机构编制、财政资源配置及职能运行情况,为党委政府调配资源要素提供决策依据,助推政府部门聚焦主责主业、高效履职。

一、核心职能界定及范围梳理

(一)政府部门核心职能。政府部门核心职能一般是指部门在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根源职责和中心职责,是部门在履职尽责过程中优先级最高、必须持续聚焦的职能事项,也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重心所在,具有不可替代性、价值关联性和要务支撑性。

(二)政府部门核心职能梳理范围。首先对“三定”规定中所有职能进行细化分类,并结合上级决策部署、权责清单运行情况等五个要素(见表1),归集划分职能事项属性,形成“核心—一般”事项圈层,然后对核心事项进行高度聚合,提炼出政府部门核心职能。

表1 政府部门核心职能事项梳理依据

(三)梳理“核心职能—任务分解—产出效益”关系脉络。首先将部门核心职能事项拆分成“颗粒化”最小运行单元,并逐一对应分解为若干项具体任务,形成“核心职能—任务分解”关系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核心职能履行的投入、产出情况,针对细化分解的具体任务,逐项梳理产出效益指标,构建起“核心职能—任务分解—产出效益”关系脉络。

二、构建核心职能履行情况“3613”评估体系

(一)总体思路

宿迁以政府运行中的投入、过程、结果等基本环节为分析框架,构建政府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情况“3613”评估体系,即3个一级指标:履职能力(投入指标)、履职效率(过程指标)、履职效益(结果指标),6个二级指标:人员配置、机构设置、内部管理、外部协作、工作实效、社会评价,13个三级指标。(见表2)

表2 政府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指标说明

(二)评估内容

1. 履职能力

(1)人员配置。通过测度人员配备度、智力支撑度、岗位适配度等指标,来反映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人员配置是否合理。人员配备度是通过对从事核心职能工作的人员总数(含行政、事业编制)与江苏省其他设区市进行比较,得出人员力量配备情况;智力支撑度是通过对从事核心职能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进行比较,得出人员的知识水平情况;岗位适配度是通过对从事核心职能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进行比较,得出人员的岗位适配情况。

(2)机构设置。通过对部门职能饱和度、资源聚焦度等指标进行测度,反映部门在履职过程中机构设置是否科学。职能饱和度是通过对内设机构职责分工进行比较,得出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情况和主要职责运行情况;资源聚焦度是通过对从事核心职能工作人员编制与本部门用编总数进行比较,得出部门内部编制资源优化配置情况。

2. 履职效率

(1)内部管理。通过对职责颗粒度、落实完整度、工作时效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来反映部门履职的内部管理情况。职责颗粒度是通过对核心职能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情况,得出职能履行的精细化管理程度;落实完整度是通过对工作项目运行监测,得到职能履行充分性、全面性情况;工作时效度是通过对工作运行实时监测,得到职能履行时效情况。

(2)外部协作。通过对职能部门间配合情况进行评估,得到协作配合履职成效。

3. 履职效益

(1)工作实效。通过对履职成效度、同比提升度等指标进行测度,来反映部门履职的具体成效情况。履职成效度主要通过测算部门在本年度履职过程中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核心职能的工作绩效情况和部门间编制、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同比提升度主要通过测算一个部门在一定时段内履职过程中投入产出效率,得到该部门履职成效的发展变化情况。

(2)社会评价。通过对组织认可度、公众满意度等指标来反映部门履职的外部效应。

(三)数据来源

三级指标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部门自报等。

三、评估分析

综合考量部门承接的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务量、高质量考核排位、编制配备量等因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医保局、市体育局、市公积金中心6家市级政府部门进行试评估,具体评估结果如下。

(一)履职能力方面

图1 人员配备配度

图2 智力支撑度

(二)履职效率方面

通过评估发现,个别部门的“核心职能—任务分解”关系脉络不够清晰、部门间协作配合有待提升等问题。在精细化履职方面,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体育局均具有明确的产出目标和可评估可量化的年度预期成效,职责颗粒度较好。而市公积金中心部分事项未明确时间节点和年度预期目标,职能履行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在全面履职方面,通过回溯核心职能事项生成流程和“核心职能—任务分解”关系脉络发现,市体育局存在少量职责履行不充分现象。在序时推进方面,被评估部门中除个别事项与序时进度存在差距,其余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在协调配合方面,市工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医保局、市公积金中心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度较好。但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还存在着职责交叉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与相关部门衔接协作,提升职能履行协同高效性。

图3 岗位适配度

图4 职能饱和度

图5 资源聚焦度

(三)履职效益方面

1.整体履职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医保局等部门的投入产出达到最佳状态,编制和财政资源配置合理有效,核心职能履行成效较好。市体育局、市公积金中心的投入产出效率不足,履职成效相对不高,但规模收益均呈递增趋势,表明需进一步加大投入。从投入冗余来看,两家部门在财政投入上均出现冗余,表明财政投入处于边际产出递减阶段。因此,要加大对两家部门的编制资源配置,减少财政投入。就具体情况而言,市公积金中心的资源聚焦度较高,人员编制已充实到核心职能岗位,需额外配置编制资源保障整体职能;市体育局的资源聚焦度较低,可以通过部门内部调剂的方式做好人员保障。

2.履职成效变化情况。从表3数据结果看,2021—2023年各单位同比提升度,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体育局和市公积金中心整体履职成效递增,需注意加强上述部门的资源配置。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的资源聚焦度相对较低,表明现有在岗人员工作效率较高,鉴于近年来部门任务量不断加大,可通过内部调剂方式解决。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医保局呈现递减趋势,由于目前2家部门的投入产出已达到最佳状态,人员配置和财政投入暂可保持不变。

表3 6家评估部门的工作成效情况

3.具体职能履行情况。以市发展改革委、市医保局、市公积金中心为例,对3家部门的核心职能履行情况逐项进行分析。从表4数据结果看,在市发展改革委7项核心职能中,“经济运行调节”“重大项目推进”“发展战略规划”等6项核心职能工作成效较为明显,体现了部门聚焦研究大战略、谋划大政策、分析大趋势、推动大项目的职责定位,但“项目招商”职能履行成效相对不高,需进一步强化招商引商机制创新。在市医保局4项核心职能中,“医疗保障”“基金监督”工作成效较为明显,体现了部门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障基金安全防控工作的重视。1项职能履行成效相对不高,需进一步强化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市公积金中心的3项核心职能工作成效均较好。

表4 2023年3家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效率

四、对改革的思考

一是立足于“建”,科学构建完善的职能评估体系。在编制部门权责清单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常态化的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制度,全方面梳理编制政府部门核心职能事项,实现部门权责清单、核心职能事项、职责边界清单“三单”有机衔接,推动政府部门核心职能标准化编制、科学化管理。

二是立足于“改”,全面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建立从评到用的“百分制”用编审核机制,把紧缺的编制资源投放至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创新探索编制周转池、“机制换编”“全周期”管理等模式,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精准配置。

三是立足于“优”,持续推动政府履职效能整体提升。强化数智融合,联动数据信息,建立大数据评估、核心职能履行“观察员”等机制,多维度评估部门履职成效。把评估结果运用与高质量发展考核、巡视巡察、班子考察、经费预算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对每个部门内部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推动部门之间协同发力,形成区域政府职能履职合力。

猜你喜欢
政府部门职能情况
职能与功能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特殊情况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