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碳排放强度控制路径研究

2024-01-18 07:34黎嘉俊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佛山市能效能源

黎嘉俊

(广东新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是“十四五”时期广东省统筹开展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和对各地级市进行碳排放约束性考核[1-2]的政策依据。佛山市是广东省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工业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高,碳达峰面临较大压力。为科学控制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夯实气候变化应对能力,佛山市要明确碳排放强度削减潜力,找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抓手,明确碳排放强度控制路径。

1 2015—2021年佛山市碳排放状况

如表1所示,2015—2021年佛山市碳排放总量在5 200 万t CO2左右波动,波动幅度较小。佛山市碳排放强度呈平稳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0.64 t CO2/万元下降至2021年的0.45 t CO2/万元,累计下降29.69%,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指标值(23.0%)。

表1 2015—2021年佛山市碳排放总量及强度

2015—2021年,佛山市碳排放结构如表2所示。佛山市净购入电力间接碳排放和天然气碳排放占比逐渐上升,而煤品碳排放和油品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2021年,净购入电力间接碳排放最高,其次为煤品碳排放。相比2020年,2021年煤品碳排放占比下降4.95%,天然气碳排放占比上升3.43%,反映佛山市在清洁能源行动上取得较大进步,其中2020年底陶瓷行业煤改气行动的深入落实起到很大作用。

表2 2015—2021年佛山市碳排放结构

2 佛山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经济发展

2021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2 156.54亿元,约占广东省该年经济总量(124 369.67 亿元)的9.77%,各产业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2021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10.55亿元、6 806.95 亿元、5 139.04 亿元,相比2020年分别增长28.3%、11.7%和12.8%。

2.2 产业结构

2015—2021年,佛山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在1.5%左右浮动;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与2015年相比,2021年,前者占比下降5.7%,后者占比增加5.6%。2015—2021年,产业结构得到稳步调整和持续优化。

2.3 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2.3.1 能源消费总量

2021年,佛山市能耗强度为0.27 t 标准煤/万元,较2015年下降0.09 t 标准煤/万元。2015—2021年,佛山市能源消费总量缓慢上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累计降幅为24.99%,年均降幅达4.68%。但各年的GDP 增速均大幅高于能源消费增速,表明佛山市以较低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2.3.2 能源消费结构

2015—2021年,佛山市煤品和油品的消费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天然气和净购入电力消费占比逐年上升。相比2020年,2021年,煤品和油品消费量分别下降6.0%和6.3%,天然气和净购入电力消费分别增加7.4%和4.9%。佛山市用能结构逐步优化,高碳排放的煤炭和油品逐渐被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取代,用能更加清洁低碳。

3 “十四五”时期佛山市碳排放强度的控制路径

若要实现“十四五”时期碳排放强度削减23%的设定目标,佛山市碳排放强度需要从2020年的0.46 t CO2/ 万元降至2025年的0.35 t CO2/ 万元。“十四五”时期,佛山市既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GDP,又要合理控制煤、油消费,降低碳排放[3-5]。下面依据佛山市“十四五”规划和《佛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佛山市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按照“做强增量、调优存量”的基本思路,分析“十四五”时期碳排放强度控制路径,从而完成预期的碳排放强度削减目标。

3.1 推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

3.1.1 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

针对陶瓷卫浴、纺织印染、铝压延加工、化学制品等重点耗能行业,综合发挥能耗、排放等约束性指标作用,严格执行有关标准、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

3.1.2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能效提升

推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重点行业的研发应用。推广应用能源管控中心,强化能源设备的管理,推动企业能源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探索“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典型应用场景,推动企业实施能源管理可视化和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能效提升”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推广应用先进经验。

3.1.3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服务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链上整合、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

3.1.4 积极培育绿色低碳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加快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应用。着力引进带动作用强的绿色低碳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项目,推动链式发展、集群发展。

3.2 加快能源低碳转型

3.2.1 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推动煤电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保障能源使用供应安全,推进煤炭消费清洁高效利用和减量替代,压减非发电用煤,有序推进重点行业锅炉“煤改气”和燃煤自备电厂科学合理推进“煤改电”,严控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煤炭消费量。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科学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在产品链层面的融合发展。

3.2.2 大力发展新能源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垃圾焚烧发电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把握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的良好契机,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能源系统,提高电网可再生能源的调控能力和消纳能力。

3.3 提升能效水平

3.3.1 推动重点工业行业能效提升

重点针对陶瓷卫浴、纺织印染和铝压延加工等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行动,深入开展节能诊断,建立能效先进和落后清单。对于能效水平低于行业基准值的企业,相关主管部门指导企业制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步骤、改造期限、技术路线、工作节点和预期目标等,确保方案有效实施。对于能效介于先进水平和基准水平之间的现状装置(生产线),鼓励企业结合检修等时机,参照先进水平要求实施改造升级。

3.3.2 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

在陶瓷行业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粉磨、电窑炉、喷雾塔燃煤替代工艺,推广隧道窑和辊道窑大型化等低碳节能技术。在纺织行业实施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制浆、小浴比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等技术和装备改造。在铝型材行业推动轻量化技术应用,扩大再生铝占比,推广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工艺、高强度耐蚀铝合金工艺、搅拌摩擦焊工艺、阳极氧化热能利用、新型自动化熔炼炉、防腐降膜磁悬浮高温热泵机组等技术和装备应用。

3.3.3 推动公共建筑节能降碳运营管理

重点抓好机关单位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商场、酒店等公共建筑的能耗限额管理,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推进绿色物业管理,提升建筑节能管理整体技术水平。鼓励建筑节能服务单位为民用建筑绿色化改造和建筑物运行管理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推动节能降碳改造。

3.3.4 推动交通物流体系绿色低碳化

推广清洁低碳交通工具,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机构、企业通勤班车和物流配送等车辆实现新能源替代。重点推动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推广,打造以氢能、电能为主的绿色低碳物流运输体系。推动船舶液化天然气(LNG)清洁动力新建改造和电气化替代。加快推进充换电站(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4 结论

2015—2021年,佛山市碳排放总量在5 200 万t CO2左右波动,幅度较小,碳排放强度呈平稳下降趋势,碳排放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是佛山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十四五”时期,佛山市要明确碳排放强度的控制路径,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总体来说,要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提升能效水平,有效控制碳排放强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猜你喜欢
佛山市能效能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上海:稳中有进 能效趋优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关注能效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
浅谈实现高能效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