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位法练习对大学生肢体运动功能的研究

2024-01-18 10:51乐丽燕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柔韧性瑜伽稳定性

乐丽燕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健康第一”是大学体育教学必须牢固树立的指导思想。本研究选取一个学期为研究时间单位,使用了FMS 工具和功能性训练以及FMS 评估标准[1],对参与测试的大学生进行受试前的评估,并在13 周的瑜伽课程后对FMS 进行了不少于3 次的多轮测试。实验观察瑜伽体位法练习对改善大学生肢体运动功能的具体表现特征,旨在验证应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评估练习瑜伽的大学生,在实施瑜伽体位法练习后,受到限制的运动功能有效性是否能得到进一步拓展或丰富[2]。同时,研究侧重在现代体育运动训练损伤、康复训练等方面,以期在优化大学生功能性体育教学体系建构上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择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7 个专业98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功能性动作(FMS)测试;根据纠正性训练及避免身体在训练时出现错误的测试实际需要,在98 名学生中筛选出得分在顺序2~5 区间、身体出现了严重失衡或严重受到限制的40 名同学,以瑜伽体位法为训练方法;按照全程的严格控制和运动干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2)进行了13 周的瑜伽课,对照组(n=18)没有采取任何的体育运动相关测试,之后进行了FMS测试。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实验活动两组存在各项肢体严重受限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和差异。以瑜伽体位法练习作为一种干预方法,每周组织90 分钟的瑜伽课程安排受试对象进行训练,课后布置相关的练习内容,然后由具有专业训练经验的瑜伽教练指导。同时,在实验前3 天进行FMS 功能测试,第13 周课结束后第2 天再次测量并记录。根据大学生的成长发育的特点,运用科学与健康的瑜伽体位法和瑜伽呼吸法,增强健康和平衡,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和灵活性,改善肢体功能性。实验组重点掌握的基础体式如下:站立体式,幻椅式、侧角伸展式、战士一式、直角式;坐立体式,简易坐、蝴蝶式、束角式;前屈体式,下犬式、半英雄前屈伸展坐式;后弯体式,上犬式、臀桥式;平衡体式,猫平衡式、半船式;支撑体式,单臂下犬式、侧板式、斜板式;其他体式,虎式、猫灵动、上伸腿式、鸽王式(初级);扭转体式,脊柱转动式、圣哲玛里琪式。对实验中测量的所有数据使用Excel 2010 和SPSS18.0 for Windows 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分析主要采用统计方法,用于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过后的样本t检验,结果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P>0.05 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具有非常高度的显著性差异。

二、研究分析与讨论

在受测试的大学生中,最终运动有局限性的情况,功能稳定性和功能运动模式作为一个整体受限普遍。经过13 周的瑜伽体位法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FMS 测试、功能稳定性和功能运动模式水平总体上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1)。实验后各组成员FMS测试肢体功能改善的有效率见表1。

表1 实验前后FMS测试的改善率

根据表1的内容,采用α=0.05的标准,在经过本次实验改进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进行的深蹲动作、跨栏步动作、弓箭步蹲动作,以及肩肘关节的灵活性和直起腿主动上抬动等测试,功能改善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上描述的项目实验测试中,实验组改善的有效率全部高于对照组。在做俯卧稳定性动作和转稳定性动作测试之后所改善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一)测试大学生运动功能受限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显示,98名测试对象中有40名接受测试的大学生身体功能存在严重受限,需要接受矫正技巧训练。通过测试,学校要进一步重视改善严重的功能受限问题,以防止和减少不规范运动锻炼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在所有需要矫正训练的大学生中,在进行的深蹲、跨步栏、弓箭步蹲、俯卧稳定性、旋转稳定性等这几项测试中,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或者限制的比例较高情况,显示学生四肢协调能力及肢体左右关节肌肉测试的能力较弱,功能很大程度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和稳定性;但是,对肩关节柔韧性和对称性,以及左右下肢的柔韧性、屈髋能力以及直腿主动抬举试验之中,却没有体现出严格受限的明显特征。这些测试主要反映了左肩关节的柔韧性和对称性、下肢肌肉的柔韧性以及屈髋能力,说明学生在测试中都体现了总体良好的功能。

研究中采样的功能运动过滤测试的动作有:肩关节柔韧性和直腿抬举测试,是柔韧性的功能测试;卧姿和旋转稳定性,是功能稳定性的测试;深蹲、跨步栏、弓箭步测试,是功能运动模式的测试。上述动作基本可以充分观察或反映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稳定性、平衡性。本研究显示,所有接受调查的98 名大学生的身体功能,出现问题的百分比最低的指标是反映在柔韧性上。一方面,由于学生较少参与特别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虽然学生有参与长期的周期性训练项目,以及具备良好的训练时间和训练设备,但是反馈在身体的基本柔韧功能上却没有明显的影响。

本次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稳定性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或局限性,这是由于缺乏体能训练、运动基础薄弱、核心管理不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较差、稳定性能力较低等因素造成的。因此,这类测试指标反映出的水平偏低,要求研究者必须高度重视层次结构和动作排序功能方案的设计原则,即功能灵活性先于功能稳定性,以功能灵活性和功能稳定性为初始功能能力,最终实现保持更高水平的功能机动性。测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功能性行为模式比例最高的是严重的不对称或局限性,这种测试结果也说明设计原则与实践结论是相一致的。同时,可以科学推论出,导致运动功能模式紊乱的基本问题在于学生的功能稳定性低,这也是今后指导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重点之一是解决学生的身体功能问题。事实上,此结论亦可解决一些其他人群在日常训练和矫正过程中功能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例如:青少年的功能测试水平低,主要原因是骨骼和肌肉处于生长阶段,特别是在力量的功能稳定性方面,与功能性运动模式有显著差异,但在灵活性和机动性方面明显呈优势。另外,本研究中没有一名学生得到任何疼痛分数,而有学者在对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功能选择过程中进行的测试研究表明,疼痛分数为零分[3]。笔者认为,精准地、科学地运用FMS工具和FMS评估标准加强研究,可以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

(二)实验后两组别FMS测试结果变化分析

据本次统计测试,经过了13 周的瑜伽体位法测试的练习,实验组在深蹲、跨步栏、弓箭步蹲、仰卧起坐、俯卧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测试有明显的矫正效果,有效率72 %以上。这表明实验组在上瑜伽课后,锻炼质量以及上述测试项目所体现的平衡性、灵活性、稳定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运动补偿和功能限制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肩关节柔韧性试验中,仍有5 人在不同的项目中面临着明显的不对称或有受限的情况,这是由于一些测试成员对训练过程缺乏兴趣、没有进行非常认真的训练。这就需要通过提高训练强度或是营造更加浓厚的训练氛围、采用特殊的训练方法,提高他们对瑜伽训练的积极性,以此提升训练的有效性。对照组在没有任何具体训练活动的情况下,多个试验组的矫正训练成效相比,差别很大。同时,具体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俯卧稳定性动作及转稳定性动作测定校正训练的质量方面,虽然两个项目的试验小组的明显表现均远高于试验期间的预期,但是两者在统计学上很难得出有明显差异的结论,这可能是两组严重功能障碍的数据库相对偏小所致,这也说明本次研究对象的参与面较小。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对照组中的个人测试项目的评分结果已经略有变化,这是由于瑜伽体位法练习导向能够适应大学生常规锻炼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在实验的周期内,一些平常无意识和不规则的运动已经被瑜伽体位法练习动作所干扰。实验期结束后,总体上由于过去存在的严重不对称和局限性,经过瑜伽体位法练习,尽管FMS 检测评分普遍存在1 分,体现在学生关节柔韧性、平衡性、稳定性都有明显的改善。借鉴上述统计工作的经验,建议今后在研究此项目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对象样本和扩大初步可比数据的数量,以便通过更多数据差异统计来更准确地解释实际变化。总之,FMS结果显示试验的矫正效果显著,70%以上的人员肢体运用对于关节肌肉的发展效果,都体现在了功能性动作筛查的每一项、每一类动作评价之中。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是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学生中,有40%存在严重的运动缺陷。与运动员或有运动经验的人不同,他们在功能灵活性方面有比较普遍的局限性,原因是体能训练不足,训练缺乏系统性,条件相对较为简易,运动基础薄弱,这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经过13 周瑜伽体位法练习后,大学生运动功能受限情况改善明显。瑜伽体位法练习是从关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出发,如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它的运动形式主要涵盖了身体四肢的各种可以进行功能运动的方式,如屈、伸、收、展、蹲、旋、拽、推、拉、举等的运动功能方式[4],运动不良的肢体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训练练习可得到有效的解决。三是通过各种瑜伽体位法练习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和柔韧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功能稳定性和功能动作模式水平。四是相对于更专业化、个性化的身体机能训练方法,瑜伽体位法练习具有普遍性,对于改善身体功能受限、预防身体损伤等同样高效而且简单易行;可以自发地被广泛应用于没有专业背景的大众人群中,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学习专门知识。五是对于拓展和丰富学生体育课程内容,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体育教学体系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二)建议

功能性动作筛查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评价方法。测试人员要商定或制定一个科学的快速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尽可能避免主观性所造成的误差。研究人员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对相关研究进行功能筛选时,可以尽可能尝试增加实验对象样本采集和原始可比数据的数量,以提高数据结果差异的准确性。在各类高校以及社会健身机构,把瑜伽体位法练习作为一项常规的体育训练运动来进行,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不同群体都能简单、快速得到瑜伽练习服务。同时,也可推荐给那些长期只从事一种体育锻炼的人群,以及有运动慢性损伤风险的人群,让瑜伽体位法练习作为保健和预防身体关节各方面的活动方式[5]。另外,对身体的损伤预防、康复和体能训练方面,组织机构或从业员可考虑结合瑜伽体位法和呼吸法,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特定人群的方案来帮助特定人群,促进瑜伽体位法练习得到更为全面的普及。

猜你喜欢
柔韧性瑜伽稳定性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Hello White瑜伽馆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