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建筑制图》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探究

2024-01-19 07:04曾辉鹏曾红亮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建筑制图思政教学策略

曾辉鹏,郦 伟,曾红亮,陈 哲

(惠州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随着教育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国家大力倡导现代化教育方式的背景下,按照《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指明的方向,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结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育者和学者的关注。同时,国家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也在不断加强,强调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如何将混合式教学策略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并应用于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重要且值得探究的问题。

建筑制图既是一种表达建筑设计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培养建筑设计能力的方法。他为学生奠定了对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初步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制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被视为建筑设计的专业语言,而且是将设计概念具体化为实际建筑结构的重要工具[1]。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刻板、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等。这些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为改善这种状况,本研究尝试将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也为建筑制图及相关领域的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教学策略和视角,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1 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举措

1.1 融合课堂思政路径

在课堂的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设计中,课程团队构建了课堂思政的融合设计模式,以课程思政设计目标为导向设计课堂目标(图1)。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活动,在社会互动中共同建构对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深入理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念塑造有机地融入课程过程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如提问引导和案例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达到整体的教育目标。

图1 《建筑制图》课堂思政的融合路径

1.2 重构专业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为确保学生系统掌握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绘图规范和绘图步骤,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并在社会互动中共同构建对建筑制图知识的深入理解。此外,教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图纸中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PBL+CDIO 项目的教学方法,学生将掌握如何阅读建筑方案设计图纸,以及如何在二维图纸中体验和认知三维空间。情境化的知识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三维空间的理解。

1.3 挖掘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包括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关注科技伦理、加强团队合作、激发创新思维等,以此来系统地挖掘建筑制图课程的思政内涵。通过解析相关的规范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中外建筑制图样式的比较,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讨论科技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在遵循制图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索,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整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表1)。

表1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思政

1.4 优化课程思政目标

以观入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医疗建筑专家黄锡璆的抗疫经历和何镜堂院士的建筑人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参与何镜堂工作室的绘图实践,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建筑绘图的基础知识、绘图步骤和制图规范,从而巩固其专业基础。在情境化的知识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应用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建筑绘图的认识。通过学习制图的国家标准及其一般规定,根据国标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常用表达方法,培养学生遵循标准和规范、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践行入术:在绘图实践中,结合制图的国家标准和国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标准化意识、工程意识以及对细节的关注,使其形成追求卓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情境化的知识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应用制图标准,从而深化对其的理解。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通过社会互动共同构建知识体系,以实现更佳的学习效果。

辨证入理: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将新时代建筑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工程伦理观和匠心观融入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这些观念在建筑制图中的重要性,并对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模块中,通过案例教学和提问引导等教学策略,将新时代建筑观等思想与制图规范相结合,指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

1.5 课程思政融入《建筑制图》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被视为核心内容,其与各专业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特别是教学模块,其教学策略已经将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完美结合(图2),旨在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化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解[2]。首先,课程内容的构建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建筑设计实践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探讨建筑设计的社会职能与文化意蕴时,可以融入相关的思想政治理念,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角色与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其次,借助在线教育平台,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与课程思政息息相关的视频教程和学术资料,不仅有助学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更广泛社会议题的思考。再者,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学生被鼓励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建筑设计实践中,从而锻炼其实践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图2 课程思政有效地融入混合式教学设计

2 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多元融合与实践

2.1 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并进,凸显课程思政深度融入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我们采纳了混合教学的理念,进而构建了“对分+BOPPPS”的课堂教学策略(图3)。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在线上阶段独立地学习相关知识,线下阶段,学生则参与到朋辈教学和案例实践中。整个教学过程融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方式:在线上自主学习阶段,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在线下教学阶段,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的探究和实践,旨在帮助他们培养专业精神和严格的职业态度[4]。此外,我们致力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探索多种课堂形态,以活跃课堂氛围,并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图3 “对分+BOPPPS”,整合创新的课堂模式

2.2 探究式教学,塑造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学术思维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的固有规律,立足于学生的真实需求。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应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为核心,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策略如阅读、观察、实验、反思及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度参与,鼓励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构建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自主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是一种遵循学习固有规律的教学策略。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助力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构建。

2.3 PBL+CDIO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PBL(问题导向学习)和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综合教学模式,即PBL+CDIO 模式。该模式遵循“问题—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教学流程[5](如图4)。在此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被鼓励在各个环节中积极参与,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此教学策略旨在优化教学流程,增强其探究性、互动性、创新性及挑战性,进而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综合解决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采用“问题引导—支架搭建—过程组织—点拨纠错—考核评价”以及“课程思政”2大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其综合解决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6]。

图4 《建筑制图》的PCDIO教学过程

2.4 朋辈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在高等教育中,朋辈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表现杰出且学术成果显著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被选拔为朋辈教学助理[7]。这些助理不仅是教师团队的得力助手,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他们主要采用提问和启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思路[8]。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学生被组织成若干小组进行学习,每组约6~8名学生。这种小组学习的形式,旨在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每个小组均由1名朋辈教学助理进行指导。这些助理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他们与小组成员进行深入的互动,共同探讨课程的核心内容,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此外,这种基于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能促进他们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学术成果。

2.5 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立体多元的课堂模式已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融合,以期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和协同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学习场景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教室和校园环境,而是向更广阔的空间,包括虚拟环境,进行拓展。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凸显学科的核心特点,更能够达到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例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励他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知识建构。此外,该模式还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从而有助于教师的持续专业成长,并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3 结果分析

在2 轮教学实验后,《建筑制图》课程中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整合逐步成为研究焦点。为深入了解其融合效果,对20 级和21 级的53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均对教学效果产生了正向推动(表2):虽然所有自变量都显示出了对因变量“整体效果”的正向影响,但它们的统计显著性均未达到通常的科学研究认可标准(p值小于0.05)。首先,所有自变量对因变量“整体效果”的影响都是正向的,意味着从主观感受上,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思政呈现方式都对《建筑制图》教学效果有积极影响。这表明混合式教学策略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增强学习兴趣具有潜在的正面作用。然而,尽管回归系数显示出正向影响,但所有自变量的p值均大于0.05,这在统计学上通常被认为不具有显著性。这可能表明学生感受到的正向影响在统计学上不足以支持强有力的结论。学生虽然主观上认为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的结合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可能受到样本大小、问卷设计或其他未控制因素的影响。

表2 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效果分析

此外,自变量4的回归系数最高,这表明课程思政元素的呈现方式在所有调查因素中可能是影响《建筑制图》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其统计显著性不足,但较高的回归系数仍表明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领域。基于以上分析,虽然本次调查的统计显著性不强,但调查结果仍然提供了关于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可能的正向效果的初步认识。因此,教育者和研究人员可以考虑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优化问卷设计,控制潜在干扰变量,以更准确地测量和理解这些因素对建筑教育效果的影响。同时,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呈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为提升建筑制图教学效果提供新的策略。

4 讨论与结论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本教学模式的态度和看法,我们收集了53份同学的教学反馈。基于所收集的数据,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深入的讨论:

(1)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创新的尝试。虽然教育领域中混合式教学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标志着一种教育创新的突破。学生的反馈数据显示,这种整合策略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对《建筑制图》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深层次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为教育研究带来了重要的教学启示,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学策略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2)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以及线下实践活动是课程思政融入的最佳体现。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线下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学生能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课程思政的真正意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线上视频讲解环节的效果仍有待提升。尽管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但线上视频教学的成效仍有待提高。这种情况可能源于视频内容的单调性、互动与实践环节的缺失,或者由于视频的质量和展现形式不足以吸引学生。这也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反思: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将传统课堂教学迁移到线上,更关键的是在教学设计、教材资源的构建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进行深度创新。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关键的是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建筑制图思政教学策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auto CAD的建筑制图应用研究
建筑制图课程的多重效用与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