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桃李芬芳满天下 科研结硕果雷达精妙谱华章 贺毛二可先生九十华诞

2024-01-21 13:15龙腾
雷达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信号处理院士

2024 年1 月26 日是毛二可先生九十华诞,特撰写此文对毛先生寿辰表示热烈祝贺。毛先生是中国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六十余年来,毛先生一直从事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雷达体制和杂波抑制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雷达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7 项。

1、情系雷达,矢志钻研雷达事业六十余载

图1 青年时期的毛二可先生

毛先生与雷达的不解之缘,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 年。那一年,正在重庆南开中学读高中的毛二可参加了学校的无线电协会,通过自己动手装配的电子管收音机,他开始从浩瀚天宇中捕捉神秘的电波。四年后,毛二可考入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电机系。1953 年,伴随着学校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毛二可改学雷达专业,成为当时全国地方院校中第一个雷达专业的首批大学生。从此,毛先生的一生便紧紧与雷达科学联系在一起,与新中国的雷达事业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自己六十多年的雷达生涯。

20 世纪50 年代初,正是新中国蓬勃火热的建设年代,青年毛二可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立下了献身科学、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终身的志向。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品学兼优,是全校公认的尖子生。求学期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毛先生就直接参与了学校雷达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现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在中国雷达领域较早的确立科研优势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956 年,在毕业设计阶段,毛先生作为主要负责人与几名同学一起完成新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装置,并取得了国家邮电部颁发的中国第一个电视频道的执照。1958 年,在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他又在学校建成国内第一家实验用电视发射台。

图2 北京工业学院主楼上的电视发射天线

图3 毛二可先生荣获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四等奖一项)

2、求真务实,开创领跑雷达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毛先生一生秉承“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的家国情怀,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从20 世纪60 年代起,毛先生专注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部大型地基相控阵雷达,最早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匹配滤波理论引入雷达信号处理。20 世纪70 年代,他研究的CCD 处理器在多普勒处理上的应用,在雷达动目标显示和检测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了系列化成果。20 世纪80 年代,毛先生率先将数字技术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为雷达装上了“数字之心”。同时,毛先生带领团队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雷达系统及杂波抑制信号处理和雷达跟踪的信号处理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研发出多个“新中国第一”——第一个雷达数字信号处理机、第一个动目标显示雷达处理机、第一个宽带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机……,为新中国雷达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近年来,毛先生及其团队更加专注于雷达前沿技术研究,在合成宽带高分辨雷达、全时空雷达、相控阵雷达、矢量脱靶量测量系统、分布式相参雷达、高速实时信号处理等新体制雷达方向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成果,大部分已应用于我国国防建设之中。

图4 20世纪90年代中期,毛二可先生主持的矢量脱靶量测试系统研制成功

3、言传身教,凝心培育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作为奋斗在国防科技战线和高等教育战线的“大先生”,毛先生不仅在雷达领域具有高深造诣,还带出了一支具有较高凝聚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中青年骨干。为给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毛先生提出了闻名全校的“三让”原则——向年轻人让项目,向年轻人让荣誉,向年轻人让职务。传学问更传品德,为人师更为人梯,毛先生团结创新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行为准则,为雷达技术研究院形成集中管理、交叉互补的大团队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5 2021 年毛二可先生与樊邦奎院士(左二)、王沙飞院士(右一)、龙腾院士(左一)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院已形成了一支拥有155 名教职工、127 名博士生、357 名硕士生的科研团队,成为培养院士、大学校长、军工集团领导干部等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摇篮,以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雷达领域高水平人才为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为国为民,忠诚实践科学报国崇高信念

“只有为人民谋幸福才没有虚度年华”。长久以来,毛先生始终如一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全心投入、自觉奉献,将寻求科研突破作为毕生追求,将培养科研人才作为崇高使命,鲐背之年仍坚持教学科研工作;为人师表,不计名利,将学校配备的“院士办公室”让给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使用,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上下班。毛二可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大先生”。

图6 耄耋之年的毛二可先生骑自行车穿行在北理工校园

图7 毛二可院士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颁奖现场

2006 年,原国防科工委、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发出了向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团队学习的号召,“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先进事迹”专场报告会陆续在原国防科工委、北京市委、高等院校等举行。音乐剧《毛二可》、歌曲《无悔的蜡烛》等一批宣传毛先生事迹的文化艺术作品,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毛先生及其团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先锋精神,感召着一代代北理工人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强国复兴伟业。

毛先生满怀着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热爱、秉持着“要让中国雷达技术站在世界军事科技前沿”的坚定信念。“我们要抓紧!”这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这位已经鲐背之年的老院士身上表现出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成为感染、带动整个团队奋勇向前的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和最坚实的精神支柱。

驭雷掣电,达地知天,百折不挠,铸就辉煌!

值此毛先生90 华诞之际,祝先生健康长寿!春晖永绽!

附录

★ 毛二可先生科研履历(部分)

1951-1956 年,华北大学工学院电机制造专业91 班(1952 年1 月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大学本科

1953-1956 年,北京工业学院雷达系雷达设计与制作专业(所在班级按照学校要求整体转专业到新组建的雷达系雷达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国内地方院校开始雷达专业第一班),大学本科

1956-1960 年,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助教

1960-1980 年,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讲师

1980-1983 年,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1983-现在,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教授(1988 年北京工业学院改名北京理工大学,后电子工程系改信息与电子学院)

1995 年6 月-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

★ 社会任职(部分)

曾任:

国防科工委兼职委员和精确制导技术专业组副组长

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所长

现任:

空军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顾问

IET 会士

★ 荣誉奖励(部分)

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十大教育人物等称号,光华基金特等奖,何梁何利奖,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以及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 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2 项、四等奖1 项。

猜你喜欢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处理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简介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网络实验室
《信号处理》征稿简则
《信号处理》第九届编委会
《信号处理》征稿简则
《信号处理》第九届编委会
院士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