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M区延长组长8资源潜力分析

2024-01-22 11:16吴玮王鹏徐宁皮富强
石化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富县砂体油层

吴玮 王鹏 徐宁 皮富强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27500

富县M区自2005年勘探开发以来,一直是我区长2主力开发区,但下组合领域并未深入推进。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进入非常规时代和精细勘探开发阶段,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致密油藏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组合非常规油气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2019年,我区加大长8老井复查力度,对M区LP8长82试油获0.85t/d工业油流,从而拉开了M区下组合再认识再勘探的序幕。2020年新钻探井在长8发现了连片性较好的油层,试油成效十分显著,表明了M区长8巨大的勘探潜力。

1 研究区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经历5个构造演化阶段:中-新元古代拗拉槽阶段、寒武-志留纪浅海台地阶段、泥盆-二叠纪近海平原阶段、中生代内陆湖盆阶段和新生代断陷阶段。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的内陆湖盆,湖盆东南部与大华北盆地相连[1]。延长组为一套河流-湖相陆源碎屑岩,厚度约为1300m,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个岩性段、10个油层组,并发育多套生储组合。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东南部,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富县西北部,研究区面积约234km2,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8~10m,内部构造简单,与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吻合。在单斜主体构造格架上,从深层到浅层均发育了一些低缓的鼻状隆起。主力油层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8共计2个层位。

2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根据对研究区域井的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的详细分析,结合构造环境背景,以近代沉积学理论为基础,成因标志为线索,本区延长组长8沉积相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三角洲前缘介于湖水面至波基面之间,不仅是三角洲沉积的主体部分,而且也是三角洲沉积相中砂质沉积物集中发育地区,主要为灰色长石细砂岩,水体以浅水环境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2]。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其电测曲线呈中-高幅钟形或箱形,物性好,是油气的主要运输通道,沉积构造以水平层理为主,次为波状层理。

2.1 长81 沉积微相特征

长81沉积时期河道大规模发育,砂体连片性较好,为研究区主力储集层,该层砂体发育与沉积相展布基本一致,平面上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主要发育2条水下分流河道,物源来自于地势较高的东部及东北部,东北部的河道分布较多,向西南部汇聚,整个区域面上砂体都发育,砂体的厚值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区域,砂体最厚处为38.5m,见如图1。

图1 富县M区延长组长81沉积相

2.2 长82 沉积微相特征

长82沉积时期,由于沉积物沉积速度大于湖盆的沉降速度,盆地东北部形成了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三角洲。物源方向主要来自于东部和北东方向地势较高地区,长82主要发育两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方向均为北东向流向南西,该层砂体发育与沉积相展布基本一致,平面上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整体来看该时期水动力较弱,垂直物源方向河道发育连片性差,区域的东南部砂体最为发育,砂体最大厚度31.7m,区域的西北及北部砂体不发育,以泥岩或者砂泥岩互层为主,主要发育分流间湾[3],见图2。

图2 富县M区延长组长82沉积相

3 储层特征

通过M区域L131、L205、L228、L242、L170等27口井115块岩心观察及进行室内岩石薄片镜下鉴定,长8岩性以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主要为块状-厚层状浅灰色细砂岩,约占砂岩总量的83%,其次为中-细砂岩、粉砂岩,约占砂岩总量的17%。填隙物平均总量为11.1%,主要为粘土矿物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和硅质。粘土矿物胶结物主要为绿泥石(2%~6.0%,平均3.7%)和水云母(1.0%~6.0%,平均3.2%)为主,基本不含高岭石;碳酸盐类胶结物主要方解石(0%~33.0%,平均6.3%)。

3.1 储层物性特征

根据研究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18口井的样品物性资料分析,剔除异常值样品后,其中长81孔隙度样品50个,长81渗透率样品50个;长82孔隙度样品22个,长82渗透率样品22个。长81孔隙度范围为4.3%~14.5%,平均值为8.3%,主值区间7.1%~10.93%,占样品总数的84%;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为8.65%;长81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18~1.1mD,平均值为0.55mD,主值区间0.215~0.77mD,占样品总数的74%;有效储层平均渗透率为0.45mD,见如图3;长82孔隙度范围为2.7%~12.97%,平均值为7.8%,主值区间7.0%~8.66%,占样品总数的73%;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为8.04%;长82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12~0.94mD,平均值为0.55mD,主值区间0.22~0.8mD,占样品总数的73%;有效储层平均渗透率为0.52mD,见图4。

图3 富县M区延长组长81油层组孔渗直方图/mD

图4 富县M区延长组长82油层组孔渗直方图

3.2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统计分析本区铸体薄片资料并借助邻区资料表明,长8储层面孔率在0.50%~16.00%,平均面孔率为4.70%,孔隙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平均为2.6%和0.89%,分别占总面孔率的35.14%和25.23%,其它类型孔隙含量较低,主要以岩屑溶孔及沸石溶孔为主,平均为0.30%和0.43%,分别占总面孔率的12.61%和11.71%。

4 油藏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三叠系延长组油藏主要受沉积、物性等控制的岩性油气藏,储层物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油气的富集。根据M地区地质录井、测井、试油、投产等数据,M区长8油层之间一般存在分布较稳定的泥岩或泥岩夹粉砂岩隔层,且各油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含油性变化也较大,无明显的油水界面,油水分异不明显,无明显边、底水,为典型的弹性-溶解气驱动砂岩岩性油藏。

从长81油藏平面厚度等值线图可以看出:长81研究区主力油层,工区全区均有发育,油层主要发育于主河道上,在L70~L230井区、L228~L229井区、L242~L71井区以及L155井区等油层有效厚度都在12m以上,有效厚度大,全区长81油层有效厚度2.1~23.6m,主要集中在4~19.9m,占比总数的83.2%,平均有效厚度10.5m,见图5。

图5 富县M区延长组长81油层分布

从长82油藏平面厚度等值线图可以看出:长82油层在研究区东部较为发育,L242~L71井区、L155~L205井区以及Z320井区处油层厚度较厚;而在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砂泥岩互层、泥岩或者泥页岩,油层不发育,全区域长82油层有效厚度3~27.7m,主要集中在5~18.3m,占比总数的76%,平均有效厚度10.2m,见图6。

图6 富县M区延长组长82油层分布

5 有利区预测及资源量估算

M区位于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内,有利区评选依据主要是选主砂体带上砂岩厚度大、物性较好、局部有鼻隆构造的区域;其次要考虑有效砂体与优质烃源岩匹配关系,最后参照周围已完钻井的油层综合数据。预测长8有利区共11个,有利区叠合面积125.6km2,估算地质资源量约为2768.9×104t。

6 结束语

1)研究区同沉积相及油藏特征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区长8储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上,河道侧翼不发育。

2)研究区长81孔隙度为8.3%,渗透率为0.55mD;长82孔隙度为7.8%,渗透率为0.52mD,属于致密油藏,需要通过压裂等储层改造手段获取工业油流。

3)通过对研究区长81、长82两套油层分析,在沉积与油藏分布方面,长81储层较长82储层更为发育,同时通过LP8等井的试油,显示该区域长81油层有非常好的潜力。

猜你喜欢
富县砂体油层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一说”在延伸,“一说”在扩展——富县“两说一联”版本升级
曙光油田杜813油层的初浅介绍与地质分析
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鄂南富县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
砂体构型对剩余油分布控制研究—以文中油田文25东油藏为例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Sokor1组低阻油层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