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冲钻井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

2024-01-22 11:16赵显龙杜飞虎薛永强
石化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钻头钻井冲击

赵显龙 杜飞虎 薛永强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四钻井工程分公司 河北 沧州 062552

油气开发领域当中,旋冲钻井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钻井技术,主要作用于处理石油钻井作业时遇到的破岩效率低、钻井工程长等问题。它和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以及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等技术相比,此技术不仅设备结构简单,还拥有投入规模小、综合应用效果好的特点。同时,旋冲钻井技术与传统钻井设备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借助对钻头的周期性增添作用力,促进钻井速度及其效率得到提高[1]。但受国内对旋冲钻井技术的研究时间较短的影响,此技术未能在全国范围当中得到全面应用。因此,对石油钻井中旋冲钻井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旋冲钻井技术的实际价值。

1 旋冲钻井技术的概述

1.1 技术原理分析

旋冲钻井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借助安装在钻头顶部的冲击器,在液动或者气动等不同动力源的作用下,推动冲击器形成较高频率的冲击力,而冲击器在冲击力的施压之下,会传递给钻头,从而让钻头在惯性的作用下,形成冲击钻进的效果。在冲击动载和压旋转的联合作用下,钻头就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击打、破碎,而整个钻井过程当中,冲击动载进一步扩张了岩石的裂隙,形成更大面积、更大体积的破碎情况,加速了岩石的破碎速度,缩短了石油钻井的时间[2]。旋冲钻井技术结构见图1。

图1 旋转冲击技术的结构

1.2 旋转冲击器

旋冲钻井技术施工过程当中,冲击器是最核心的零部件,它主要由配水、冲击、防回水、传递等部分组成。在实际石油钻井作业当中,首先钻井液或者气流会进入到冲击器当中,经过配水阀的处理,流经冲锤的上端再形成分流,最后直接达到冲锤头的水槽当中。其次,由于流道处于被封死的状态,钻井液或者气流,经回收到堵塞,从而形成了水击。因此当液体的压强达到一定值时,冲锤就会形成快速运动的现象;达到预设高度后,原通道自动关闭,这时下面接头中就会流出液体,使得冲锤形成惯性连续性运动。而液压与上阀套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冲锤和钻头之间发送了相互的碰撞,并形成周而复始的运动。

2 石油钻井中旋冲钻井技术的应用研究

2.1 工程概况

为了全面探究旋冲钻井技术在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具体应用情况,选择以某省的石油钻井项目为例,对其施工技术展开研究。为提高本项目3200m之下的钻井速度,根据实际作业环境选择了对应的旋冲钻井技术,利用旋冲钻井设备对项目的地点进行了钻井作业测试,来确定本钻井技术能够在矿井的应用深度地段为4000m左右。

2.2 施工前的准备

(1)钻头确定。钻头在旋冲钻井技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选择不适当的钻头型号会对钻井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如钻头过度磨损或在硬岩中的破碎效果不佳。为了确保钻井的效率和质量,钻井前需要考虑地层结构、岩性、预计钻深、设备性能等多个因素,然后在此基础选择适合应用于现场施工的钻头。在石油钻井中,常用的钻头有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固定式球齿硬质合金钻头和牙轮钻头。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适用于高频低冲击能的冲击器与破碎岩层的项目;固定式球齿硬质合金钻头抗冲击性能好,但切削硬岩效果一般,可与高能液动式冲击器配合使用以提高钻速;牙轮钻头则适用于中硬及以上的岩层,具有较强的承压和抗冲击性能。

(2)石油钻井参数配置。在配置钻井参数时,必须全面考虑旋冲钻井设备的种类和型号、清排屑的需求、井身设计、工程时间和质量标准、井壁状态等多个因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项目需求,制定合适的旋冲钻井技术计划,并根据钻台的试验数据和其他井的钻井经验,对计划进行持续地优化,这样一来才能够精确地计算出石油钻井作业时的最佳的钻压、转速、泵压和流量等技术参数。考虑到钻井深度、油井壁面、井深设计、钻具组合和排屑需求等因素,对于深度为3000m、直径为φ310mm的油井,其流量的经验范围是40 ~551s。这样的流量会对钻头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在这种冲击下,如果使用的是牙轮钻头,油田公司和技术团队必须全面评估钻头的承受能力和冲击器的性能,并在冲击器前部设置分流装置,使部分液体在不经过冲击器的情况下直接从井底排出。

在实际的旋冲钻井操作中,主要依赖钻压来破碎岩石。在钻进过程中,钻压可以确保切削齿与岩石之间的紧密配合,并有效传递冲击负荷。但实际上,钻压在岩石破碎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在钻进中硬或以下的岩石时,随着钻压的增加,钻头的进度会加快。但在硬岩中,随着钻压的增加,钻头的进度会减慢。如果使用的冲击器是射流型,那么在钻进时,必须考虑钻进深度、地层岩性、井口尺寸、钻头的承受压力和抗压强度等因素,并据此确定合适的钻压。根据过去的实践,钻压应控制在10~50kN范围内。在钻进过程中,钻头的进度与其磨损程度是正相关的。前一次的冲击所形成的破碎孔对下一次的冲击效果没有实质性影响,所以必须考虑冲击器的冲击频率、最佳的冲击时间等因素,据此确定合适的钻进速度。通常,冲击钻井的速度应控制在50~60r/min范围内。如果使用的是牙轮钻头,并且钻进的是硬岩,那么技术人员应利用岩石破碎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以降低钻进速度,确保井斜得到有效控制。

(3)冲击碰撞频率参数。在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旋冲钻井技术的冲击频率参数一般配置为20Hz上下,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确保冲击器的冲击效率,并使得冲击器设备的冲击作业效果得到提升。

2.3 具体施工技术

(1)油井井眼。首先,钻井设备在进入钻井口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对应的井眼准备工作。其次,钻井设备的钻头、气动/液动冲击器、冲击锤等设备的运行进行作业前的检查,以此保证每样设备的性能都处于最佳状态。其次,要对井底和井眼等两个部分的情况进行检查,以此确保井眼的通畅性、井底没有落物;最后,在泥浆泵和立管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装配相应的过滤网,然后再对录井参数仪设备实施校准处理,为后续钻井施工作业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保障。

(2)钻井设备试验。正式石油钻井作业开始前,考虑到现场的环境相对复杂,且每个地区的地质结构条件不同、环境不同等,均与旋冲钻井技术的工况之间存在相应的差异。因此,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钻井作业效果,需要通过试验,对旋转冲击钻井技术的每一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从而选择一个最佳的工艺参数。首先,施工人员在完成冲击器等旋冲钻井设备后,根据标准操作要求,对冲击器进行固定;接着,启动旋冲钻具,在石油钻井项目的井口位置进行小排量的测试试验,并对泥浆泵设备的排量、立管压力等设备的参数进行测量,一直到井底设计排量为止。其次,在对石油钻井项目指标稳定值和测量值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断旋冲钻井技术的运行情况,当确认一切前期工作准确无误之后,就可停止测试作业,并将接头进行拆除,这样一来就完成了钻台的测试工作。

(3)设备下井。使用钻井设备井进行下开钻作业前,需要对泥浆的性能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钻井液泥浆良好性能,避免发生水眼被堵的情况出现。并且,在每次下钻25~20柱需要进行循环排量60%以内的短循环操作一次。最后,在钻头下放距离和井底距离为5m时,再切换成开泵循环操作。

(4)钻进。在钻井过程当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循防溜钻原则,实时观测钻压、泵压以及扭矩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判断钻头的工况是否可以满足石油钻井作业的需求。接着,随着钻头不断向前钻进时,钻台设备就会显示出泵压参数、钻压参数、排量参数以及钻速等工艺参数以及硬质岩石岩屑的变化情况时,可以结合钻井作业的具体情况,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优化对策。同时,如果有必要时需要停钻操作,并将钻具提高6.0m以上的距离,以便有效避免钻具、钻头等工具被掉入的岩屑卡住,并且,在钻井时需要缓慢提高钻井冲击器的压值和泥浆泵的排量值,一直到相关参数达到钻井作业的需求之后,再保持稳定前进。

(5)起钻操作。针对起钻操作时,若是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钻头发生工况不佳、磨损量超标、起钻遇阻等情况,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高压清水对钻头、冲击器等工具表面所附着的障碍物进行清理,直到流出清水且恢复到干净状态,完成工具清洗。然后根据相关操作,先拆卸到固定冲击器的丝扣,卸下冲击器,再将钻具设备移动到对应问题,进行拆机检测,确认冲击器的上下连接头、外缸、活塞、冲锤以及射流元等器件的磨损情况,再对出现问题的部件进行更换处理。最后,按照相关顺序完成冲击器设备的组装。并将设备移动到库房进行保存即可。

3 应用实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明旋冲钻井技术的应用效果,以配备了液动冲击器的旋冲钻井技术为例,结合依南5#、金海1#以及黑英1#等三口油井,分别展开了相应的石油钻井试验,以此判断旋冲钻井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对这3个油田展开具体旋冲钻井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旋冲钻井技术在3个油田中的试验效果

经上述试验发现,石油钻井中旋冲钻井技术的应用,在液动冲击器的帮助下,能够达到可持续稳定地钻井效果,且每次钻井的周期均超过了80h,具有良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钻井项目实际应用中,旋冲钻井技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新型钻井技术,它能够在作业时,有效避免岩性改变对钻井质量、效率和安全等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钻井作业的质量、效率,缩短钻井的时间。油气企业需要加大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力度,根据石油钻井项目具体工况,选择相对的钻头及对钻井工艺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程度上保障石油钻井作业的高效、高质量地开采,提高油气企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钻头钻井冲击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可切换式反循环潜孔锤钻头设计及优化
PDC钻头侧钻现场应用
钻头磨损后怎样更换
瓦斯探钻钻头的一种改进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