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4-01-23 03:20何永富
江西农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病虫害玉米生长

何永富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保山 678012)

在玉米种植环节中可以发现,土壤、水分、施肥、病虫害等因素对玉米生长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会导致玉米长势不足,产量与质量也无法提升,因此还需要玉米种植户加强学习,积极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提高玉米的栽培质量,为其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瓦马乡玉米种植现状

瓦马彝族白族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西北部,距保山城区110 km,东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接壤,南与瓦房彝族苗族乡相邻,西与芒宽彝族傣族乡、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隔江相望,素有“北冲彝乡,鸡鸣三地”之称。境内山岭起伏,层峦叠嶂,空气清新,山川秀美,年平均气温15.4℃,全年无霜期204 天以上,冬春两季雨量较少,夏秋两季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970 ~1290 mm。优渥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玉米是瓦马乡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1万亩左右,平均单产578 kg。玉米在瓦马乡21 个行政村都有着广泛的种植,玉米种植业有力地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

在瓦马乡的玉米种植实践中可以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栽培技术比较落后,主要是因为从事玉米种植的都是基层的农户,其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并且长期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的仍旧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使得玉米的生长状态较差,产量与质量也较低,虽然有不少农户已经认识到优良品种的重要性,但是在田间管理环节,由于缺少科学的施肥办法或者没有结合玉米的生长阶段进行灌溉,导致玉米植株的长势不足,生产水平较低;二是病虫害防治不当,虽然不少农户已经提高了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但是在实际防治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农药滥用问题,有的种植户没有结合田间的病虫害发生规律用药,比如使用杀菌剂杀虫,却用杀虫剂治病,还有的养殖户盲目加大药量来提高防治效果,但是这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害虫的耐药性也会增加,最终使得病虫害发生加剧,给玉米植株造成严重的危害。由此可见,在当地的玉米种植生产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要求种植户加强对科学栽培技术的学习,以便有效地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为其增收增效提供坚实的保障。

2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地与整地

虽然玉米的适应性比较强,但是其根系发育较旺盛,因此土壤的肥力状况对其生长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种植户结合玉米的生长习性选择优良的地块,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全面检测土壤,分析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以便全面了解种植地块的土壤肥力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做好土地肥力调整工作。选好地块以后还应该进行整地,先要通过人工整地操作或者使用机械操作将表面的土块粉碎,并将深层土壤翻耕到表层来,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起到杀菌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其透气性,玉米根部的纵深生长可以得到良好的保障,以便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在整地的时候可以在土壤表层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根据每亩100 kg的比例撒施生石灰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和细菌。另外,使用5%杀虫双颗粒剂混合15 ~25 kg 细土,或用5%毒辛颗粒剂兑水并添加细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下虫害的发生,保障玉米长势的健壮[1]。

2.2 优选良种

在玉米种植中,关于品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因此种植户应结合当地气候、人文、消费水平、环境以及土壤特性进行选种,即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高产、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就瓦马乡的种植情况来看,当地所种植的玉米品种比较多,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云瑞系列、雅玉系列、海禾系列,以及康农玉等代表品种,种植效益较高,受到当地种植户的青睐。

2.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环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与存活率,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种植户需要将不饱满、干瘪、发霉和破损的玉米种子剔除出去,然后再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晒种,将种子摊铺在水泥地上晾晒3 ~4 d 左右,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也可以杀灭其中的病原菌;二是浸种,将晾晒后的玉米种子放在55℃~57℃水中浸泡4 ~5 h,不仅可以将附在种子表面的炭疽病病原菌杀死,还可以消除黑粉病孢子;三是拌种,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稀释液进行拌种,拌种后再晾晒,或者是用3%硝酸钾水溶液在室温下浸种3 h,再用清水洗净种子,洗至无色为止。通过上述种子处理工作可以发现,经过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升,一些地下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也会大大降低;四是种子包衣,包衣剂的种类较多,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病虫害预防需求,种植户可以选用满足当地病虫害防控要求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以便减少地下虫害的发生概率[2]。

2.4 播种

在播种环节,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播种密度是种植户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首先是在播种时间的选择上,种植户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玉米品种特性、种植地块的实际情况等来选择玉米的播种期;其次是播种深度,玉米播种的深度需要控制在土壤以下5 cm 左右,从而较好地提高玉米的出芽率;最后是播种密度,科学地选择播种密度可以确保玉米在单位面积内的最大产量,一般情况下,春播玉米的密度可达4000 ~6000 株/667 m2,在种植地的土壤肥力较好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如果需要采用机械播种方式,应该要求行距为60 cm、株距为16 cm,播种深度为6 cm。

2.5 田间管理

2.5.1 间苗与定苗

在玉米幼苗第三片叶露出叶心大约3 cm 左右时,就可以开展间苗操作了。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合理控制玉米植株的密度,为每棵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当玉米幼苗长到4 ~5 片叶的时候,可以根据预定的株距进行定苗。这一步骤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可以确保玉米植株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玉米生长受限。另外,如果发现有缺苗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进行补苗,避免影响玉米的整体产量。

2.5.2 除草

优良的土壤条件不仅会增强玉米的长势,同时也给杂草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杂草会与玉米植株争夺养分、阳光、水分等,有些杂草的长势加快,还会遮挡阳光,使得玉米幼苗生长不良,因此还需要做好除草工作。一般规模较小的地块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但是规模较大的地块为了提高除草效率则要使用化学农药,种植户应该选择效果好、毒性低的农药,在进行喷洒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影响玉米的生长。

2.5.3 施肥

肥料的使用能够促进玉米植株的发育,使其保持良好的长势,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对养分的需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种植户要严格按照玉米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一是在玉米的苗期,即在玉米长出3 ~4 片叶子时使用约35 kg/667 m2尿素,也可以喷施叶面专用有机肥等,以此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二是在玉米的生长期做好追肥,使用45%左右的钾肥,追加50%的氮肥即可,如果发现玉米植株太细,则需要及时施加氮肥,在花丝抽出迟缓、发育不良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施加磷肥,而且在玉米花粒期还需要加大花粒肥的施入量,保证玉米苗能够正常开花结粒并提高其结实质量,而且在追加磷肥时可以和尿素进行混合使用,为玉米生长提供助力。在施肥时应该以有机肥与复合肥为主,且施肥深度在15 ~20 cm 为最佳,以此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3]。

2.5.4 灌溉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是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水量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在玉米的幼苗期需水量并不大,此时种植户只需要结合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即可,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可以适当增加灌溉水量。当玉米进入到生长期以后,其需水量也会增加,灌水量以及灌水频率都需要适当增加,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即可,到灌浆期的时候则需要加大水量,保持田间持水量80%,成熟期则需要更多的水分,因此还需要种植户及时进行灌溉工作,避免玉米生长阶段缺水,从而促进玉米的良好生长。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玉米生产实践中,病虫害的发生对玉米植株的危害较大,不仅会造成玉米减产,甚至还有导致绝产的风险,而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中还存在滥用药物的现象,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变差的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可以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便在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瓦马乡当地的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来看,其常发的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灰斑病、锈病等,常发的虫害有地老虎、蚜虫、草地贪夜娥,在防治环节中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农药防治技术的应用需要贯穿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在其应用过程中,种植户需要结合玉米的种植环节进行管理:一是在整地环节中应该做好土壤的杀菌消毒工作,要将残存的秸秆清理干净,避免其中遗留虫卵,还要使用5%杀虫双颗粒剂混合15 ~25 kg 细土,或用5%毒辛颗粒剂兑水,以喷雾器喷洒的方式杀灭病原,减少地下病虫害的发生;二是要做好选种工作,应该选择抗病性能好的品种,保证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高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三是做好种子处理,可以使用药剂拌种或者使用种衣剂处理种子包衣来减少地下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可以将玉米种子和高巧、菱锈福美双、清水进行混合,玉米种子量为7.5 kg,上述药物和水用量分别为30 mL、40 mL、400 mL,以此防治地下害虫;四是要科学进行施肥,合理灌溉,以便增强玉米的长势,增强其抗性[4]。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办法:一是引进害虫的天敌,比如投放瓢虫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二是可以使用害虫诱杀技术,主要是使用性诱杀剂和各种生物农药、毒饵等,或者是使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都可以杀灭蚜虫。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中可以利用紫外线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色板诱杀法来进行低成本的除虫,比如在五月中旬当气温逐渐升高以后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捕害虫,或者是悬挂黄板,从而减少一些对颜色比较敏感的害虫数量与排卵量,进而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是当前病虫害防治中最常用的手段,但是考虑到传统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农药滥用现象极易给生态环境造成严峻的破坏,因此还需要种植户提高重视,注重对高效且低毒性农药的选择,以便在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除此以外,在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科学的防治,比如针对玉米发生大斑病、小斑病可以选择50%多菌灵500倍液,加上80%甲基托布津800 ~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者是使用高脂膜增产剂28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 ~500 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10 d 喷药1 次;针对灰斑病可以向玉米叶片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等药物;针对锈病可以选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1500 ~2000 倍液,30%氟硅唑微乳剂(世飞)300 ~5000 倍液,或40%氟硅唑(福星)乳油6000 ~8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针对地老虎可以使用90%晶体敌百虫800 ~10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50%杀螟硫磷1000 ~2000 倍液、2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 倍液喷雾防治;针对蚜虫可以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等药物进行防治[5]。

4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产业已经成为瓦马乡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面对传统的玉米种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地的种植户要加强学习,严格按照玉米的生长习性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在种植环节中需要从选地整地、优选良种、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角度出发,全面提高玉米的栽培质量,实现增收增效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病虫害玉米生长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我的玉米送给你
生长
《生长在春天》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