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联逻辑和现实关系

2024-01-23 04:39吉伟涛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国共产党文明

吉伟涛

从2021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到2021 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学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我们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例,其中收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学术论文596 篇(截至到2023 年4 月),2023 年4 个月的数量就达到了111 篇。通过纵览现有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界定出发,对其本质内涵、生成逻辑、外在价值进行了积极阐释;在与其它领域的关系研究上,“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同时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但与统一战线之间的关系研究鲜见刊出。统一战线作为党百余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深化对统一战线的研究,总结其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对深刻认识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定位和使命任务有着重大意义。笔者身为一名统一战线工作者,拟对统一战线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关的关系进行梳理探究,以期能取得一定成绩,借此使统一战线的研究进一步立体丰满。

一、统一战线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相似相通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说明,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是飞来峰,它们的诞生是历史、现实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在吸收一切先进经验、优秀成果的过程中孕育产生的。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论基础、文化根脉、实践依据等生成逻辑方面有着诸多相似相通之处。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统一战线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来源都出自马克思主义。1840 年,恩格斯以弗·奥的署名在《知识界晨报》第249 号上发表了《唯物论和虔诚主义》,其中写有“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这表明恩格斯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统一战线”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创始人。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全称使用“统一战线”的表述并不是太多,但学界大都赞成统一战线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无产阶级大团结大联合的论述,都认为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批判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明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特征、划分了文明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其中的社会形态“三阶段”论,在第三个阶段说到“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描绘了未来社会形态的大致轮廓,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在第三阶段中以追求和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趣的新形态。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同时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战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事实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发展、壮大,也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都继承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源头活水。“天下为公”蕴含着“立己达人、家国一体、兼济天下”等智慧,展现的是人们对公平正义、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天下为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一战线形成的社会理想基础;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的和平底色。“和而不同”的观念,包含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情怀,承认不同的内在性、普遍性,尊重差异、宽容他人;中国共产党将“和而不同”思想的历史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产生了“求同存异”原则,“和而不同”思想是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的理论来源;在包容和尊重不同文明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国文明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共同繁荣,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统战意识和文明内涵,更是为统一战线工作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这也是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独具中国特色和风格的基础根脉。

(三)实践依据——党的百年奋斗史

“坚持统一战线”贯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智慧心血,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新格局和新征程中进行探索、构建和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把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放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来看它们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2 年7 月,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战略思想的正式提出和确立,这个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随着人民当家作主新型政权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创造了必要前提,为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基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巩固新生政权、促进国家整合是任务目标,经过一系列努力,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1950 年),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1956 年),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些伟大成就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政治前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1 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新时期统一战线正式命名为爱国统一战线,1989 年颁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个关于多党合作的第一个文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了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在这个阶段,党领导统一战线致力于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推动“三步走”现代化战略设想逐步实现,生产力实现历史性突破,为人类文明形态的创造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文明形态也经历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历史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有了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的宝贵的重要经验,并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战工作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力量、助力民族复兴,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成功创造。

二、统一战线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内涵关联密切

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都属于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既有着独特的外在表现和本质特征,又在理论内涵的多个部分有着相互关联,存在极大的一致性。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内涵实现的动力保障。统一战线的政治基因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统一战线的发展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心、同向、同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和先锋队性质、先进性品格感召下,统一战线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共患难、同生死,一同经受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形成了真正的、广泛的、紧密的大团结。“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彰显出党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中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对新文明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其一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新文明形态的追求和创造,在实践上,它的确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文明、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并朝着共产主义文明形态迈进。

(二)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把“以人民为中心”当作价值内核。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说到底,统一战线就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各个历史阶段的统一战线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持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以自身凝心聚力的法宝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汇聚起磅礴力量,这是统一战线的优势,也是统一战线能够成为强大法宝的重要原因。我们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文明向度,把人民当作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并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的是人类文明的价值关怀。我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能够与其他国家的文明形态彻底区分开来,根本的是我国不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阶级谋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它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服务于少数人利益的狭隘性,展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

(三)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

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兼容并蓄的新形态,统一战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把一致性和多样性作为发展的基石。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贯穿统一战线各个历史时期,覆盖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统一战线工作本质上就是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工作。这里的“一”代表“即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就是在根本利益方面、在奋斗目标方面都是一致的。”这里的“多”是指统一战线成员之间的不同点,最根本的是基于不同阶层、民族、党派、信仰等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既要着力增进一致性,不断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又正确对待多样性,尊重差异、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方面坚持本民族文明的主体性,尊重不同文明的内在发展规律,致力于实现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美美与共”的文明;同时,它追求的“和而不同”里面蕴含着适用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认为“共同价值”是“我有,你也有”,代表了不同文明在价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约数,笔者认为这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文明多样平等、和谐共存、互通互融,强调文明之间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构建的“文明共荣共生”新型文明观,主张不以孤立的眼光看待其它文明,认可不同类型文明形态和不同文明表现形式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积极主动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四)服务大局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百年统战史也一再证明,统一战线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催化剂”,从根本上成就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发展理念和文明形态的创新,是中国发展在新历史方位中强化“世界的中国”意识的可能路径和建设性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绘制图景,为中国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新时代的文明导向。人类文明新形态回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终极追求和路径指引。

三、统一战线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发展相辅相成

当前,学界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涵盖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中国维度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整体协调和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世界维度表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共商共赢共享。本文尝试从统一战线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个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阐述两者间相得益彰的关系,使得统一战线沿着与“五个文明”发展方向契合的逻辑思路发挥法宝作用,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推动更加有力、更加畅通。

(一)统一战线助力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为统一战线创造物质基础

统一战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凝心聚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统战成员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全面调动统战人士参加经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健全的组织网络,包括各级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台联、海外联谊会等,为服务经济发挥了重要功能。能够调节、沟通、疏导和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为持续稳定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不断探索推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充分激发社会阶层活力,推动出台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第一份关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各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状况对统一战线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牢固的物质基础为统一战线协调、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提供了经济实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和“五大关系”的最广泛联盟得以成立,千千万万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才能聚集在统一战线周围,可以说,没有几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没有今天丰富多样和体谅包容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统一战线展现政治文明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与统一战线互动共进契合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文明场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新概括,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创造,已然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政治文明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夺取胜利、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主体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政治战略或组建的政治联盟,同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政权,实行人民民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历史过程、社会实践和政治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统一战线共生共存,统一战线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独特作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管用的人民民主体系。统一战线的成员构成、职能作用和运行机制,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一体同构、一脉同频、一道同进,在全过程民主链条各个环节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参与民主选举,扩大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进行多种方式的民主协商,凝聚了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政治共识;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党和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化水平;参与从中央、地方、基层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落地;民主监督中当挚友诤友,拓宽执政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正是这些特殊作用的发挥,促进了人民群众投票选举和协商议政相结合的全面持续的政治参与,统一战线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体制机制。

(三)统一战线汇聚精神文明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给统一战线提供文化价值

统一战线一直高举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文化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的理想、道德和纪律。统一战线具有汇聚人才的优势,是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聚集地,他们一般都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具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极大作用;统一战线人才广泛分布在教育、科学、文化、新闻等领域,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促进者、又是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能够营造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统一战线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增强统战成员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他们高度认同和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真正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统一战线提供精神动力,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这个强大精神支柱,可以加深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促进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统一战线提供共同的文化价值,只有建立在这个共同文化价值基础上,统一战线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四)统一战线构建和谐美丽社会,社会文明建设让统一战线发挥协调作用

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社会文明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当前的社会文明新形态。一直以来,党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不断推动形成亲密合作相辅相成的政党关系,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促进社会各阶层关系和谐,致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等“五大关系”和谐发展,直接服务于政党治理、民族治理、宗教治理、社会治理和国家统一等重大领域。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统一战线各种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通过统一战线领域的各种制度平台,可以有效、有序地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管理,从而满足不同的、多元的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需要;统一战线中政党协商、政协协商有着独特的协商优势和协商功能,能够有效推动国家治理的民主化进程;统一战线有效整合其政治诉求及利益需求,充分吸收其合理建议意见,从而推进国家治理决策的科学化,使整个国家在治理现代化的轨道上持续运转下去。

(五)统一战线形成社会生态共识,生态文明建设促统一战线开拓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离不开企业主体、社会团体等各领域各阶层的公众共同参与,但这些群体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看问题的视角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同样的事情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是不一致的。统一战线凭借宽广的社会联系,在协调不同价值观念、扩展生态发展意识、促进社会生态共识具有先天优势,可以汇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政治力量、凝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人心、发挥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制度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下,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由于共同的家园情怀以及在此基础上厚植的爱国主义变得更加活跃;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实现直接目标和长远目标,对统战人士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问题,这都需要统战工作去解决。

我国现在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思路,朝着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契合的逻辑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稳步前进,彰显统一战线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国共产党文明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请文明演绎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漫说文明
新形态西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