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六维度”专业评价研究

2024-01-23 06:13程晨林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权重院校高职

罗 勇 程晨林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1],是专业大类之下的一个称谓。专业建设得好不好,怎样优化建设专业,需要通过专业评价进行科学测度后提供依据。科学、客观、合理开展专业评价可以引导高职院校重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 专业评价概述

1.1 专业的定义与内涵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到现在不到200年的时间,专业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需求而出现和发展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专业进行了定义。我国的《教育大辞典》中对专业的定义为: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2]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特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3]。“专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是高等学校教育结构的基本单元。”[4]“高等学校的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5]参考以上学者对专业的定义,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高等性的内在特征,可以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定义为:专业是基于毕业生面向的行业特征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兼顾高等教育学科分类的原则划分的一种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其内涵应该包括明确的职业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支撑目标实现的课程体系、胜任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和服务于教学实施的其他教学资源,同时还应该包括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

1.2 专业评价的定义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专业评价作为一种质量保障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的重视。专业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目的和标准、利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对专业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以此来判断高职院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作为对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内容[6]。上述定义是学者从上级教育行政机构视角对专业评价进行的定义。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专业教育实施者的高等职业院校越来越意识到专业教育的质量是未来立足的关键,开始注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专业评价成为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从高职院校自身视角,可以将专业评价定义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理论,通过收集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学生成长、就业创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测度专业建设成效和专业发展水平。

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六维度”专业评价体系构建

为了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得到专业教学单位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开展了专业评价调研工作。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评价的目的、组织机构、评价指标及其重要性比较等内容进行调研,以期了解专业定位、学习过程、资源条件、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等在高职院校专业评价中的设置和权重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专业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建设和学生发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研法,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督导、质量管理和教学管理等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填写问卷91份,有效问卷91份,其中校内56份,校外35份,校外分布在26所院校,其中包含3所省外院校。

2.1 专业评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开始重视专业评价,但是还没有成为一项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在全部27所高职院校填写的91份问卷中,有85.71%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专业评价考核办法,考评的主体主要是学校教务处和质量监控处(质量管理处),分别占64.84%和29.67%。另外,有62.64%的院校拥有专门的信息系统进行专业评价,说明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开展专业评价考核,且信息化的程度日趋明显。同时,专业评价的结果为年度专业评优和重点专业建设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专业评价作为一项常态化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来抓,是否开展校内专业评价由上级要求来推动,上级有要求就组织这项工作,上级没有要求就不组织,显得非常被动。

2.1.2 专业评价考核组织呈现多元化,但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

为保障专业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高职院校专业评价组织构成呈现多元化,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发现,校内外院校专家在专业评价组织中占比最高,达到90.11%;其次为企业、行业专家,比重为74.73%;

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占比分别为71.43%和42.86%。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发展中,注重校外专家和行业企业对专业的评价和建议,较为契合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理念。同时,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职业院校将专业评价主要聚焦于标志性成果的产出,如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竞赛、教师的教学能力竞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论文发表、课题立项等显性成果。这些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专业建设的水平,抓住的是几个点,还不够全面,没有将专业培养人才的普遍水平、专业的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全面反映出来。

2.2 专业评价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最终通过培养学生和产出一些应用技术成果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开展专业评价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2.2.1 坚持服务学生发展原则

学生的身心健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是开展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有发展,专业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专业评价要坚持以生为本,把服务学生发展作为首要原则。

2.2.2 坚持服务教师发展原则

师资队伍是专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专业教育教学实施的质量。所以专业评价要将教师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要通过专业评价引导教师按照专业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

2.2.3 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通过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专业评价必须充分考虑专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2.3 专业评价的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评价可以依据学生发展理论、第四代评价理论、OBE成果导向理论的指导构建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2.3.1 学生发展理论

学生发展理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课程学习实现能力提升和毕业后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说,通过专业学习,让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学习体验感、获得感的同时,切实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培养适应某一职业岗位的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发展需求。

2.3.2 第四代评价理论

该理论强调“协商”和“构建”。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共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同确定评价标准,共同实施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考核,而是通过评价掌握评价客体的真实发展水平,找到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目标,从而提升评价客体的发展水平。因此,该评价理论是一种发展性评价理论,适合作为专业评价的理论依据。

2.3.3 OBE成果导向理论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专业教育要进行系统化设计,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要明确学习产出,学生通过学习实现预期目标。专业评价要关注各个环节中的学生成果和教师成果,实现产出的具体化、可测量、成果化。

2.4 专业评价考核指标及权重

2.4.1 六个维度评价项目的权重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进行归纳提炼,并将表述适当规范化,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价的指标为专业定位的准确度、学习过程的满意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专业发展的知名度和社会服务的贡献度六个方面。依据调研结果,对这六个维度评价项目重要性调研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了评价项目的权重,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专业评价考核指标及权重

2.4.2 各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情况

针对专业评价六个评价项目的二级指标开展了调研,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重要性数据的归一化处理来获得,具体情况见表2-表7。

表2 专业定位的准确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专业定位的准确度评价项目选取了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专业报到率这两个衡量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专业认可度的指标,专业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专业学生首次就业半年后平均工资等三个社会对毕业生认可度指标,权重计算数据见表2。

学习过程的满意度评价项目选取了课程满意度、教师满意度、教学过程满意度和母校满意度四个指标,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课程和教师教学的认可情况,权重计算数据见表3。

表3 学习过程的满意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资源条件的保障度评价项目选取了专业专任教师师生比、生均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值、专业生均实训工位数、专业生均合作企业数四个指标,分别从师资队伍、设施设备、校内外实训条件等维度来进行衡量,权重计算数据见表4。

表4 资源条件的保障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项目选取了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学生毕业率三个有关教学过程质量衡量指标,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和专业学生升本率等三个毕业生质量衡量指标,权重计算数据见表5。

表5 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专业发展的知名度项目选取了重点或骨干专业称号、专业教师团队等级、专业校企合作成效、专业省级以上成果(教师和学生成果)四个体现政府、行业、社会对专业认可度的衡量指标,权重计算数据见表6。

表6 专业发展的知名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社会服务的贡献度项目选取了专业人才培养累计数、专业社会培训到款额、专业技术服务到款额、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数和社会培训服务人日五个体现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的衡量指标,权重计算数据见表7。

表7 社会服务的贡献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2.4.3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总表

依据表2至表7的数据,将评价项目权重与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相乘,得到二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从而形成表8。

表8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总表

2.5 专业评价标准的确立

专业评价标准的确定需根据专业评价的目标、学校的发展水平来综合确定。如果是专业评价的目标是高职院校进行内部专业建设的评比,则可以将所有专业评价指标的平均水平作为评价的标准,通过测算单个专业的评价值来了解该专业在学校的发展水平,查找优势和差距,为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奖惩提供依据。如果要创建省级或国家级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评价的标准就要以相应的省级和国家级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来确定,通过专业评价,找到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实现专业发展的需求。

3 专业评价机制建设

3.1 专业评价的机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价的机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业评价委员会,通常由校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教授、企事业单位专家等组成;另一种是明确由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作为常设机构来组织开展专业评价,如教务处、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具体采用哪种机构设置方式,不同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结合学校的机构设置来进行设计。

3.2 专业评价的制度建设

专业评价制度主要包括专业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学生成长、专业成果、服务能力等概念的界定,数据采集的口径、部门、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实施机构、评价程序、成果运用等一系列的内容都要以制度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化。只有形成完善的专业评价制度,才能保障专业评价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4 专业评价成果运用

专业评价的结果是专业建设成效的重要表现,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开展下一轮专业建设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专业团队奖惩的重要参考。对于专业评价排名靠前的专业的一些好的做法要形成典型案例,给后进的专业团队学习,促进整体提升。对于专业排名比较靠后的专业,应该详细分析专业评价结果产生的原因,分清楚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学习先进的做法,少走弯路,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服务学生成才和教师发展。

5 结论与展望

以上在梳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确立了6个维度、28个指标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专业评价的指标权重,并就专业评价的标准设置、机制建设和成果运用进行了探讨。后续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评价目标,构建具有指导意义和学校特色的专业评价标准,并开展专业评价实践,以此来开展专业的诊断与改进,系统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服务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权重院校高职
权重常思“浮名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