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4-01-23 11:22
关键词:沿海地区江苏要素

刘 波

(盐城师范学院 苏北现代化研究基地,江苏 盐城 224007)

一、研究现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沿海地区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应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的新发展格局,对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完善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许多学者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

创新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熊彼特的现代创新理论,其主要观点将创新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进而形成具有新生产条件的生产体系,来实现要素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创造[3-4]。Denison认为要素数量、质量的改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5]410-412。陶长琪等将创新要素定义为参与创新过程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创新要素、知识创新要素、技术创新要素、数据创新要素和制度创新要素等五个方面[6]。唐荣等认为优化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配置能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7]。Klenow认为要素错配会带来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损失,进而影响高质量发展[8]。董嘉昌等认为要素错配通过影响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进而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9]。

(二) 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

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引擎,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主,通过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使要素结构得到优化,为创新主体释放活力,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葛鹏飞等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方面界定创新系统,围绕中国城市创新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展开分析[10];王之禹等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界定区域创新,探究了区域创新和城市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11];徐晔等基于省级尺度对创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进行了研究[12]。

(三)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

创新驱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应把创新驱动纳入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环节[13]。为此,一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如李黎明等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创新型强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判断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14];杨娇等在测度各省域创新驱动能力的基础上,借助混合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了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5];窦丽琛等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16];李娜娜等运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对中国30个省进行了测算[17]。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对创新驱动的内涵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向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现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尝试探讨创新驱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系统梳理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以及从产业链、要素链、人才链和政策链的视角探究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二、科技创新水平量化测度

(一) 区域概况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长三角北翼,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18]。由表1可以看出,2021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为2.14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为4 818.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3.4%,全年专利授权数量77 839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3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3%,全年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 061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 452家[19-21]。

(二)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1 评价方法 本研究运用熵值法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支撑能力、科技产出能力、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力四个视角,单项分析和综合评价江苏沿海地区的创新能力。熵值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或简称熵),根据各项指标观测值来确定指标权重的信息管理方法,据此判断出一个事件的随机性以及无序程度[22]。客观赋权法相对主观赋值法其可信度较高,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设有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样本,并根据原始指标数据生成矩阵X=(xij)n×m,对于指标xj,Xij的指标值差距越大,则xj的贡献度在综合评价中就愈发明显;如果Xij某项指标值相等,则在综合评价中该指标将会被忽略[23]。

表1 2021年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发展概况

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共有七步:

(1) 构建数据矩阵

(1)

其中,Xij为第i个方案第j个指标的数值。

(2) 处理数据。由于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代表的意义、单位、方向、数量级各有差异,所以为了能够将各指标统一起来相互比较,需要对各指标所在列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转化为无数量级差异、无量纲的标准化数值,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对于正向指标:

(2)

其中,i=1,2,…,n;j=1,2,…,m。

对于逆向指标:

(3)

其中,i=1,2,…,n;j=1,2,…,m。为了方便起见,仍记非负化处理后的数据为Xij。

(3) 计算第i个方案第j项指标数据的比重

(4)

其中,i=1,2,…,n;j=1,2,…,m。

(4)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5)

其中,i=1,2,…,n;j=1,2,…,m。ln为自然对数,ej≥0。

(5) 信息效应值取决于指标项与熵值1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大,对科技创新驱动评价的贡献度就越大,权重也就越大。gj=1-ej,即gj越大指标越重要。

(6) 计算第j项指标权重

(6)

其中,j=1,2,…,m。

(7) 计算科技创新综合得分

(7)

其中,i=1,2,…,n;j=1,2,…,m。

2 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了确保评价指标的可信度,本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基于创新投入、创新支撑、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力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由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构成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并且由评价目标层、评价准则层和评价指标层所组成[22],由表2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9个。

表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区域为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研究时段从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0年,共计12个年份。数据源于2010—2021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及年度报告,对于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填充技术处理。

4 因子权重分析 在评价过程中,因子权重是指对该指标在整体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的区分,也是对各评价因子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由表3中可以看出,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四个目标层因子进行了权重分析,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力(0.402 1)、科技产出能力(0.286 4)、科技投入能力(0.165 3)、科技支撑能力(0.146 2)。在单个因子的权重排名中,X22占有最高的权重值为0.192 9,其次为X18占有的权重值为0.068 0,再次为X15占有的权重为0.061 7,除这三项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低于0.050 0,说明该三项指标在所有指标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表3 各因子权重表

5 空间差异分析 为了更加详细地分析科技投入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力地区的得分差异,本文对江苏沿海三市分别进行了均值处理,由表4中可以看出,南通市以0.585 5的综合得分位居第一,远高于盐城市与连云港市,其次盐城市以0.369 9的综合得分位居第二名,连云港市以0.354 9的综合得分落后于盐城市位居第三名,但两者差距并不是很大。南通市在科技投入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力四个方面均得分最高。盐城市在科技支撑能力与科技产出能力的得分上,落后于南通市和连云港市,连云港市在科技投入能力与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力的得分上,落后于南通市和盐城市。

表4 江苏沿海三市科技创新能力平均得分表

6 时间差异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区域创新能力的时间差异,本文对年份进行了均值处理,由表5可以看出,在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的创新能力表现最好,综合得分为0.673 4分,但在2010年,由于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力下降,导致从2009年至2010年期间科技创新综合得分由0.408 9分下降到0.302 6分。但从总体上看,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沿海地区主动构建面向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拓展江苏向海发展的创新腹地,从而带动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呈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表5 2009—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系数分值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政策与驱动因素

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支撑,而高质量发展又是科技创新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一方面,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不能再依赖传统的增长模式,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应该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成果应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一) 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政策

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创新的作用,努力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如表6所示,“十三五”时期以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固确立“聚力创新”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将创新贯穿于“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全过程,率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江苏省率先颁布实施面向城市群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先后制定出台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人才新政26条等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突破性强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4]。

表6 “十三五”以来江苏创新政策演进与高质量发展

(二)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

世界经济论坛根据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数据,把经济发展划分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三个层次,该划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与经济发展“量”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2 000美元,该国家或地区处于要素驱动阶段;若人均GDP介于3 000~9 000美元之间,该国家或地区处于效率驱动阶段;若人均GDP>17 000美元,则该国家或地区进入创新驱动阶段[25]。

根据表7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前江苏沿海地区处于要素驱动阶段,2006—2007年为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的过渡阶段,2008—2013年为效率驱动阶段,2014—2021年为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过渡阶段。同时,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科技支撑、科技产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力的规模有明显提升,2021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4%,沿海三市研发投入规模达512.9亿元。随着创新投入量的增加,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12.6∶51.8∶35.6,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7.6∶45.2∶47.2[26]561。同时,第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已接近50%的贡献率。

表7 世界经济论坛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技创新机制则是对科技创新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但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创新机制仍存在着不足,需要改进。

(一) 创新驱动机制存在的不足

首先,科技创新机制的运行效率不高。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但科技创新机制的资金分配、人才选拔和技术评估等环节存在着较复杂的程序和不必要的限制,从而导致了科技创新进展缓慢。

其次,科技创新机制缺乏公平性。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科技创新机制中,政府和大企业往往占据了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而小型企业则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会抑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最后,科技创新机制的创新意识不足。科技创新机制本身也需要不断地改进,以适应科技创新的新需求和新形势,但是目前很多相关企业或机构缺乏创新意识,仍按照传统的模式和惯例进行运作,难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二) 创新驱动机制的完善

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公平性,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科技创新机制,以适应科技创新的新需求和新形势。

1 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1)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充分发挥以市场为主体的科技资源配置作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27]。(2) 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平台,强化政府、市场、高校、社会之间的合作发展,以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为抓手,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主体的活力,共同打造创新资源共用、创新成果共享的高精尖产业的创新联合体。(3) 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权属、转化收益分配等制度改革,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通过在沿海地区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吸引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进驻,打造技术转移和成果落地的“飞地”示范区[28]。

2 完善多元主体创新能级培育机制 (1)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计划,充分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壮大科技企业群体规模,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2) 创新数字经济引领驱动机制。抓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带来的发展机遇,重点突破数字核心技术,推进科学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不仅为沿海地区装备制造、石化、钢铁、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提供动力支撑,并且激发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集聚动能,催生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新业态新技术。(3)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市场体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转化融通发展。构建沿海科技创新“小循环”枢纽,辐射带动区域周边甚至全国的创新活动。

3 完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 (1) 完善产业创新联动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不断深化南北挂钩合作,通过搭建产业联盟和协作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市(县)政府、龙头骨干企业、相关园区、科研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加入产业联盟,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2) 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创新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从科技研发、科技孵化、科技应用等主体出发,不断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29],打造科技研发、技术交易、成果转化、对外开放合作四位一体的“创新链+产业链”联合体,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3)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聚焦企业创新需求,依托“科技金融+创业服务中心”平台,参照“企业研发需求图谱+全国技术成果分布图谱”两套创新图谱,构建“科技成果+企业实体+资本运作+第三方服务”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 (1) 健全生产要素保障机制。江苏沿海地区为全面贯彻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的要求,统筹安排能耗、土地、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优先保障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沿海地区科技创新生产要素保障体系。(2) 完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支持体系,搭建“政府基金+民间资金+国际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平台,释放科技创新的市场风险。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天使投资、银行信贷、融资担保”等投贷保联动模式,为江苏沿海地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3) 构建“双招双引”机制。江苏沿海地区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充分利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创业扶持、安家支持、服务保障等优惠政策,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顶尖人才等高端研发型人才,逐步形成高端人才引领、基础人才支撑、创新人才储备的沿海地区创新人才聚集地。

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创新驱动力

1 大力推动产业创新 江苏沿海地区要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终端带动计划,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揭榜挂帅”。全力突破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链集群。

2 加快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江苏沿海地区要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催生更多高科技新业态,加快打造“产业地标+产业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研发机构”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构建产业科技创新的中心体系。

3 积极抓好科技服务业发展 江苏沿海地区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其创新资源配置功能,打造技术产业化全链条,为需求方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

(二) 围绕创新链完善要素链,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力

1 加快建设沿海科技走廊 以江苏沿海创新型城市为主体,以科技园区为核心,协同创新推进先进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和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新型海工装备、生物制品开发和高技术船舶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加快科技服务业特别是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并通过创新补贴、园区建设、交易撮合等方式,促进科创走廊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创建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2 突出抓好重大平台载体 江苏沿海地区要加快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支撑平台,整合多方优质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建好用好智慧型联合技术创新基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和示范基地,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打造创新策源地。

3 突出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设 江苏沿海地区要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和中试基地,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集聚功能与示范功能,并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投资融资、市场开拓、政策咨询等服务。加快建设覆盖沿海全域的一体化创业服务链条,打造一批与风险投资机构紧密联系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集群。

(三) 围绕要素链打造人才链,激发高质量发展原动力

1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围绕“产业内涵”积极放大产业舞台的承载力与吸引力,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并构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实现市级以上园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全覆盖。

2 常态化开展产学研活动 聚焦国内外创新资源富集地区,深耕长三角,对接大湾区,积极拓展与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坚持以南通大学、江苏海洋大学为主体,深化与国内外涉海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面向海洋科技前沿,成立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强化海洋基础研究,加快海洋药物研究院等优势学科的建设,打造江苏省高能级的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平台,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撑。

3 持续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 江苏沿海地区要实施高企培育、高企上市、“高升规”、高企数字化转型、高企知识产权护航“五大行动”,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领军型企业”的培育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融通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 围绕人才链打造政策链,培育沿海高质量发展吸附力

1 完善人才引育政策 江苏沿海地区要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分领域、分层级,明确人才引育对象,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荣誉奖励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人才引育工作,形成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良好局面。

2 优化人才激励政策 江苏沿海地区要从人才需求出发,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细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税收、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条款,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分配形式,鼓励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来调动高层次人才积极性。

3 创新人才评价政策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训、使用、激励方面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与之相适的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畅通技能人才培育成长通道。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逐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江苏要素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数读江苏
江苏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