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术后患者康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24-01-24 00:49易小燕戴雅琴汪盈盈杨艳萍叶梦圆吴佳云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瑞士本体踝关节

易小燕 贾 勤 戴雅琴 汪盈盈 杨艳萍 叶梦圆 吴佳云

踝关节损伤后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本体感受性均受到破坏,导致平衡、协调能力、空间位置觉判定能力均下降,踝关节损伤后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恢复,长期可能出现结构不稳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两三个月内很难痊愈,即使痊愈,会对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1]。本文就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瑞士球训练的概念和发展

瑞士球最初是由意大利人发明的一种玩具,欧洲医生在康复训练中发现了瑞士球的多种作用,将其应用到康复治疗中,以帮助运动障碍患者恢复躯体平衡和活动能力。瑞士球是一种中空的球体,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球体内充满空气,具有不同的规格和充气量,表面弹性良好,训练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瑞士球。瑞士球是一种不稳定的球类,当使用者在球面上运动时,重心会随使用者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为维持自身稳定需做出适当调整,以达到一个稳定状态。瑞士球训练能够改善神经肌肉的控制力和本体感觉,使神经系统持续活跃,积累更多的深层肌肉,以对躯体的稳定性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本体感觉能力,并对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的增强也有很大的帮助[2]。一段时间的瑞士球训练可有效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增强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对运动员的动静态平衡及本体感觉也有显著效果[3]。

2 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的作用机制

2.1 本体感觉训练的机制

本体感觉是一种独特的身体深层感觉,能够感受到关节的活动和位置,根据自身关节张力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且不受大脑支配[4]。本体感觉训练通常是通过强化身体各部位的感知器官达到一定效果,如通过测量肌肉的紧张程度,让大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从而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和肢体运动造成的伤害。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改善本体感受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提高关节稳定性和对肢体运动的控制能力[5]。牟谷萼等[6]研究指出,在本体感觉训练作用下,患者肩关节活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神经肌肉反馈,并改善肩关节的稳定性,有效保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促进肩部活动,进而缓解疼痛。梁珊珊等[7]通过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本体感觉训练发现,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得到改善,且其姿势稳定性也因本体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和肌肉力量强度的提高而改善。苏照样等[8]研究指出,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维持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平衡,并能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2.2 瑞士球训练的作用效果

瑞士球训练在增强躯体柔韧性、提高不稳定状态下身体姿势稳定,以及缓解疼痛等方面起到很好效果[9]。这是因为瑞士球训练会创造不稳定环境,而本体感受器一般能接收到其不稳定信号,经过一系列信息传递,间接地控制肌肉来维持身体平衡,这个过程增强了本体感觉和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陈林非[10]指出瑞士球训练侧重于身体稳定性,对小肌肉群影响显著,可通过增强核心稳定性有效提高跳远成绩。张孟佳[11]指出,训练者在瑞士球的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练习,能够提高稳定平衡能力,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性,按照力量训练的原理,配合抗阻训练,能提高躯体核心力量。

2.3 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术后康复的作用效果

在高强度体育活动中极易造成踝关节损伤,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的运动和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降低,而感觉运动控制失调会引起关节失稳、关节退变性和运动功能的紊乱[12]。对于踝关节术后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以促进本体感觉和受伤部位的恢复,预防关节的二次损伤。患者在进行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时,因瑞士球的不稳定平面会使患者踝关节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肌肉紧张状态下,通过施加给关节一定压力、阻力的本体感觉刺激,以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躯体的自我感知能力,有助于机体恢复正常的感觉,保持体位的稳定性,提高身体平衡能力。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注重患者的主动性,强调积极地参与和精准的力量均衡训练,通过促进和活化多个肌肉群,可促进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强度和关节稳定性,增强关节灵活性,使神经和肌肉的传导功能恢复,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步调。

3 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3.1 瑞士球辅助性踝泵运动

嘱患者平卧或坐在床上,保持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的姿势。将一个小型瑞士球放在患者的脚与床栏之间,双足进行背伸动作,缓慢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到最大限度,至少坚持3 s。接着脚尖开始缓慢下压,用力将瑞士球往下踩压,直到球体塌陷,保持3 ~5 s,再放松,动作缓慢匀速有力。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继续做下一套动作,重复屈展踝关节。每天3 组,每组10 次。当患者勾腿时,膝盖不要抬起;双腿同时进行运动,踝关节活动度要基本一致;练习初始要以较小力量,然后逐渐递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有效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降低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能预防踝关节的运动限制,改善远侧踝关节的控制力,增加下肢肌肉力量[13]。

3.2 方位感知训练

嘱患者平躺、舒展四肢,瑞士球置于患者可以触及的位置,让其用踝关节触碰瑞士球感知球的位置。嘱患者闭上双眼,反复练习,直到准确找到瑞士球的位置。训练每天1 次,每次10 min。此训练能增强踝关节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强化患者对身体的感知,增强踝关节本体感觉。

3.3 瑞士球单腿支撑前移训练

将大号瑞士球放在患者面前,嘱患者站立,将右脚缓缓提起放在球上,脚面朝下,然后用左脚缓慢向前弹跳,这时身体重心转移至左脚。同时告知患者降低臀部的高度,然后将右脚放在球面上滚动,直到左膝盖屈曲至90°,此动作要求维持至少2 s。随后左脚再轻跳回先前的位置,然后双腿交换重复上述动作。此过程注意在地面上的脚尖要始终朝前,支撑腿膝盖移动时不能超出脚尖,维持身体的稳定。该训练可提高躯体的本体感觉,同时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增强腿部力量[14]。

综上,踝关节损伤后,由于其本体感觉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其他部位的活动,在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十分必要。通过将瑞士球与传统康复训练相结合,加以本体感觉训练,针对踝关节进行康复训练,可对踝关节产生持续且充分的刺激,从而强化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维持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的控制力[15]。

猜你喜欢
瑞士本体踝关节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瑞士镇迷阵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