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践初心 教研共进育人才
——访北京市特级教师海汶

2024-01-24 14:13邹佳洄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东城区教研员教研

文/邹佳洄

海汶老师先后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及教研工作三十七载,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开展东城区体育教学研修工作。他将体育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与热情智慧献给了学校体育。他秉持“工匠”精神,扎根一线教育二十二年;他坚持教研相长,带动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从坚守一线体育教学到引领东城体育教育的优质发展;从一名体育教研员到北京市名师工程的一员,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用多年的教育实践浇筑体育教育之路。

一、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育者

1986年大学毕业后,海汶老师成为了一名体育教师,自此开始了他的体育教师生涯,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任职之初,他没有年轻人的浮躁之气,而是踏实勤奋、谦虚求教。用他的话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会我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严”字当头。二十二年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海汶老师在教学组织上始终强调“严”。严字背后,他付出了巨大努力。课前认真琢磨教学要点,不懂的地方向前辈专家求教。他仔细学习和研究体育教学规范化认识,形成专业论文成果,提高体育课堂活力。无论严寒酷暑,他都早早地来到训练场地,手把手教学生运动技能要点,课后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增加阅历和经验。他的课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也以优异的运动成绩回报海汶老师的努力。后来他曾任教的北京六十五中学体育传统项目足球、排球曾最高获得北京市“振兴中华杯足球赛”初中男子组第一名、北京市体育传统学校排球赛高中男子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海汶老师用他执着的热爱,点燃了学生的体育热情,当年足球队、排球队的学生们如今有的也成为了优秀的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影响着更多的学生。

“有为才有位”。海汶老师始终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年轻的体育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中流砥柱,多次承担市区组织的各种类型、层次的评优课、评价课、研究课任务,并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学校的肯定。担任教研组长时,他经常跟青年教师分享:“学校体育教学以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根本。我们所有人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先有作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就这样,海汶老师带领教研组出色地做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北京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百所优秀学校,学校体育教研组成为东城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东城区教委“先进教研组”。

二、做一名文武双全、学术有成的时代改革者

2008年,海汶老师任职体育教研员。如果说二十二年的一线教育是直面学生,“润物细无声”,那么十五年的教研员工作就是直面教师,“真心化雨”。谈起转岗的初衷,他说:“教研员可以更好地发挥“研究、引领、服务”作用,可以辐射更多老师,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笔耕不辍,以研立教。在海汶老师看来,教研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研究能力,为一线教师提供服务指导,为体育健康教学提供有力的专业政策保障。他紧随教学改革的时代步伐,认真钻研课题,与团队得出实际研究成果和建议。成为教研员后,他的足迹不再局限于课堂操场,而是更多地遍布各个学校、学区,那些埋头深耕的日夜凝聚成了丰硕的课题成果。他先后主持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编写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等教材、教参13部,参与编写《中小学体育教学绝招》等学术著作11部;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刊物分别发表《高中体能模块设计案例研析》等20余篇文章;多篇论文分获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获奖论文一、二等奖,其中有6篇论文获国家级奖,20篇论文获北京市奖。这些成果都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实践价值。

学习“名师”成为“名师”,2013年海汶老师成为了北京市名师工程的一员。这段学习经历,让海汶老师对教研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名师的份量,即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因此,他在学习中积极争取导师指导,多看多学多交流。大强度的刺激、长时间的强化、新项目的举措,逐渐汇聚起名师能量。数次的专题研讨、数次的主题研究、数次的教研跟踪指导、数次的深入学校,使他在压力和动力中迅速成长。在汲取了新的营养和能量后,海汶老师在教研活动中有了新招术、新亮点、新途径,并得到了一线体育教师的肯定。正如他为自己立下的目标:“我要用我的力量,影响东城区的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搭建平台,引领教师认真学习、研修学科前沿知识,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为促进东城区体育教育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三、做一名诲人不倦、慧眼识才的承前启后者

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学校教书育人能力水平。海汶老师不仅立足于一生一校一区,他还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示范引领带动,甘做青年骨干教师的锻造者。

名师讲授传技能。海汶老师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专题讲座30余次,其中《高中新课程必修模块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等课程被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录用。另外,他还受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对海南省、辽宁省、山东省新高一体育教师进行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培训。此外,他还应邀赴河北、云南和湖北等多地进行教学课评审、讲座等。这些讲授都在助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

带教青年教师助成长。海汶老师认为一个人好不是真的好,要带领一群人共同进步才是真的好。他通过磨课教研、指导学习、做科研课题等方式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塑其师德、育其技能。他指导的教师获全国传统项目比赛一等奖、教学展示一二等奖、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北京市京教杯、启航杯一等奖;北京市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综合成绩、运动技能、微格教学一等奖。其中,获得全国教学展示一等奖的王玉中老师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备战回顾”中写到:“整个比赛准备过程得到了区教研的专业指导、悉心的培养和帮助,让我进步很大、收获颇丰……”。这些成绩的获得都离不开海汶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付出。

四、做一名守正创新、服务师生的守护者

从教三十七年,海汶老师从教师到教研员,从普通教师到名师,见证并参与了学校体育的跨步发展。在新时代体育改革过程中,他根据东城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调查研究、推动研修模式创新,继往开来,服务师生。

顺应改革,主动有为。他带领同事依托智慧化功能区,建立《东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教师指导与学生锻炼系统》大数据平台,为教师提供便捷的考核平台,提高学生成绩的公平性及客观性,建立完整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链以及学生健康全息数据档案,实现系统分析、精准干预和数据共享,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利用研修平台,以网络研修形式推送以“悦动五十四”体能大课间、东城区体育大会等课题的教研活动,最多受众达两万余人,覆盖到全国16个省市。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除了完成好教研员工作外,海汶老师还承担东城区初三体育考试、高三体育会考总考务长工作。他需要掌握体育现场考试政策和规则,对全体考务员进行岗前培训,及时处理考试过程中的争议问题等。在区教委的领导下,他本着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带领全体考务员平稳、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区学校体育工作贡献力量。他还被推选为东城区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无论是何角色,他都尽全力履职尽责,对体育教育这一终身事业孜孜不倦。

如今,海汶老师还继续扎根在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一线,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不断实践和探索,用自己的能力、经验和智慧,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贡献光与热。

猜你喜欢
东城区教研员教研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