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单元化教学构建

2024-01-24 03:45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家美术学科

李 蕾

(洛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0 引言

艺术家之所以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是在于他们看待事物时观察和思考的方式,伟大的艺术作品,其实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另一种感悟.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时,那么,培养未来艺术家的美术课程又该是什么样的?美术教师应该做什么?我们该如何教会学生像艺术家一样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无论对于艺术鉴赏还是对于艺术创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命题.

1 美术学科单元化教学构建的教育背景

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在全球性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源于对“如何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思考.对于美术学科来讲我们历经了从双基时期的美术教育——注重学科本位的学习,到三维目标时期的美术教育——注重自主建构的学习,再到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育——注重真实性学习,课程改革20多年以来,我们经历了美术教育价值观和知识观的相继转变.什么是美术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如何让学生拥有面对未知环境解决复杂问题的判断、决策和行动能力,即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核心素养的出发点.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相继推出指导性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需要落实美术本质观、美术教育观等,用基本问题探索学科大概念,强化学科知识技能体系,追求深度学习引导学生面对情境化主题,联系现实社会进行创作.强调真实性学习,让学生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大单元学习过程,全面体验各种美术实践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和做中学,学会学习在真实性评价的激励和调控下完成作品,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宏观主题促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等美术课程育人价值的实现.

美术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用单元化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像设计师一样去设计”,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尊重美术课程特有的组织逻辑,将美术教材中的某一单元或者某个课题作为整体教学对象,然后将其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实现优化教学资源和目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展开系统的学习,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美术学科素养的发展.按照学科的知识逻辑循序渐进的“单元化学习”,强调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单元化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真正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

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掌握“美术学科单元化教学”的要求,学会围绕情境化主题展开真实性学习任务,沿着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目标认知,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如图1所示),以高阶的课程成果和全面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目标,这是落实“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目标通道.这个过程表象上看是让美术教师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观念和素养,拥有课程的“全局性”展望的过程: 不能只关注自己“教”而不关注学生如何“学”,不再做“课时主义”的拥趸,绕开“碎片化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实际上也是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系统性、创造性地设计、实施和评价美术教学活动,成为初步的研究型教师的过程.

图1 布鲁姆目标认知法

2 如何实现美术学科单元化教学构建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化教学,是落实美术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的锚点,强调“做中学”,强调真实性学习情境的设置,这是基于核心素养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

传统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被动学习.“大单元教学”则强调“做中学”,为学生设置真实性学习任务,并在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建构,在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体验各种美术活动中,学到各自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不再是相似技法的反复操练,不再是接受式地学习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大单元教学”设置的真实性学习任务,是按“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这一逻辑过程推进的(如图2所示),是由各环节不同性质学习活动的“小单元”组成的,强调相互关联、学科理解的综合学习,从而与之前的教学有了本质区别[1].

图2 课标中美术课程单元化教学的逻辑示意图

为了向学生提供真实性学习情境,首先确定真实性预期作业成果,其次设计合适的量化评估证据,再次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这是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2]18-19.具体学习任务是: (1)指向学科大概念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围绕各个单元教学环节的小问题是什么?(3)使用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达成了教学目标?(4)如何有效评估你的课程效果?(5)学生是否达成核心素养?

在设计单元化主题课程的时候,我们需要去选择教学内容,这可以是现有美术课程教材内容,也可以是相同教材内容的整合,还可以是根据学情和教材去重新建构的内容,尽量选择美术创作类课程,根据不同的美术形式自己调整.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本课的基本问题(学科大概念)和小问题,确保基本问题和小问题之间逻辑的一致性.确定大单元教学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本节课的基本问题(大概念)和小问题,从最终作业成果出发用逆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教案,以学生的获得为教学目标,确定单元课时,展开“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教学设计过程,按照“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这一过程推进(建议: 每一个环节至少准备一个课时,以保证学生能够完成高质量的课程成果),以W-H-E-R-E-T-O(W—学习方向,H—吸引或保持,E—探索和体验,R—反思修改,E—评价,T—量身定制,O—有效的组织)要素有效整合指向设计教学活动[2]220-251,同时撰写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发放的学习单.其次,设计大单元课程的评价证据.根据本课的基本问题(大概念)和小问题,去设计用于教学评价的证据单.教师发放评价依据的学习单,让学生根据学习单的提示,结合自己的课程完成.

最后,课程实施,制作学习档案袋.对标本单元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大概念)和小问题,按照“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环节实施课程,搜集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单、实践作品、草图和评价量规汇编成册,装入本单元课程的学习档案袋.单元教学后,师生共同参与,举办主题性作品展.

3 美术学科单元化教学构建对美术教学观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美术老师习惯从自身出发,即从熟悉的教材、固定的内容、自己擅长的教法,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入手思考教学,他们最先考虑的是自己要教什么,用哪些材料,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不是在教学设计之前对目标有更清晰的洞察,对教学活动设置优先次序,这样的教学就好比站在讲台上丢下一些教学内容和活动,期待着它自己会起作用.教学活动是复杂的,美术创作的过程更是构思、转化和创新的综合过程,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围绕情境化主题展开真实性学习任务,以美术学科大概念深化理解,按“像艺术家一样创作”过程的逻辑推进、由各环节不同性质学习活动的小单元组成大单元研究型教学.这个过程是将“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实践的过程.“大单元教学”计划的各环节都是具体的美术活动,活动的性质却各有特色,并与美术核心素养相互对应、环环相扣,是解决目前落实核心素养过程中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的最好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传统美术教学看重学会某一知识点或某种技能,而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学追求的不是学科事实,而是学科理解; 单元化整合不是传统的主题性教学,不是平行教学内容的归纳合并,而是纵向的深入挖掘,换句话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深越好.因此,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按“像艺术家一样创作”过程的逻辑推进,形成以“大概念”为凝力点的“大单元教学”,本身在于强化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强调“学科大概念”的引领,是深化思维,追求深度学习和学科理解的过程,是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创新.是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教学即科研”落实的最好途径.

一套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足以考量一个美术教师对教材的审阅能力、对课程的创新能力和对学情的把握能力,这不是一节单一课程的教案设计,这是对阶段课程计划和学生高质量成果的整合设计,其逻辑性和科学性足以见证一个优秀美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大单元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不能一蹴而就,在进入课程实践之后根据具体情境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改进,不断优化.这正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就是在反思、研究和改进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

4 结语

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对于之前的课程改革内容变化之大、理念之新,都是前所未有的,值得我们反复地深入学习研究.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案、标准已经制定颁布,其实最紧迫、最需要的当是把理念转化成行动.积极思考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教学中,以及如何以真实性学习和真实性的评价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大概念”统摄了学科内容,大单元教学设计让美术课程遵循着美术创作的逻辑,去实现“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关注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发展,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全面的素质提升.

猜你喜欢
艺术家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