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混合式教研模式策略研究

2024-01-25 08:35张俊刘辛范靖韩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张俊 刘辛 范靖 韩佳

摘要:本文针对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需要,提出采用嵌入式设计方式开展定量和定性的混合式研究方法,构建信息中心、高校和学前教研室协同合作的混合式教研模式,搭建部门混合、形式混合、平台混合和资源混合的多元立体混合式教研模式,以实现教师愿意参与教研、教研内容统整且具实效性、教研范围惠及广大幼儿园教师的目的。本模式在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

关键词:混合式教研;教研模式;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02-0103-04

研究背景

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2.0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信息化从此进入2.0时代,最终促进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推动教育资源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1]201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学前教育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等具体细则。[2]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完善国家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精准到人,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化决策和便捷化服务支撑”。[3]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措施。

201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明确提出培养对象包含幼儿园教师,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以县区为重点开展培训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4]为深入贯彻《提升工程2.0》,中共北京市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实施细则[5];2020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试行)》,提出了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对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开展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6]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和地方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方面均提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因此,建构教研新型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教研组织现状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教研活动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全面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伴随教师成长发展的教研活动的目的应是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和提高专业素质,但笔者在组织和参与区域内各类教研活动时发现有如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因参研教师态度沉默、参与感不强、参与成效弱而导致参与意愿低。在教研活动中,参研教师不愿或者缺少表达观点的机会,导致教研活动成为教研员或者个别骨干教师的“主场”,多数教师成为“旁观者”或“倾听者”,而沉默倾听行为会让参研者感到参与性不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与看”的被动学习只能让学习吸收率达到30%左右,因此多听少说使教研的成效较弱。

第二,教研内容存在散点性、浅显性和重复性的问题。①散点性。教研组织者在开展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的教研活动时,多是“就事论事”,即在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内容呈现散点式,缺少顶层架构和整体设计。②浅显性。首先,以往标准化的教研活动组织从内容安排上无法满足每个教师的教研需求。其次,以往教研活动组织的程式化很难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无法达到教研深度学习的效果。③重复性。信息中心和学前教研室部分教研目标和内容重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两个部门布置的研修任务,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研训压力。

第三,参研范围无法惠及全区园所。因受幼儿园场地限制,每次教研活动仅能容纳20~30人,最多惠及15~20所幼儿园,无法满足全区园所研修需要。

概念界定

王陆提出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模式”、国培计划应用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模式”和“教师工作坊”[7]、冯晓英[8]等提出的线上线下与工作现场“三O融合”(Online+Offline+Onsite)的研修模式,均是强调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即在教师研修中同时运用面对面和远程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认为“混合式教研”是一种有效的教研组织形式。

本文扩展了混合式教研的概念外延,即多维度的混合,包括参与人员、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的融合,其中参与人员体现为教研部门混合,组织形式体现为教研形式混合,技术手段体现为教研平台混合和教研资源混合。

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文采用混合研究法以及嵌入式设计方式,即在传统的定量和定性研究设计中,整合进定量、定性两种数据,在研究中两种类型的数据相互支持与解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区幼儿园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水平调查,采用小组焦点访谈和个别访谈梳理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成功路径,把以上两类数据的分析结果,嵌入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行动研究中,两类数据分别检视行动研究的有效性,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研究结果:混合式教研模式构建

1.教研部门混合

教研职能部门在教研活动前做好顶层设计,通过管理层级的有效协同,从根本上解决内容散点性、浅显性和重复性的问题,同时支持幼儿园教师的多方面需求。此外,融合了外部与内部的研训资源,打造出“信息中心-高校学前专业-学前教研室”三部门协同合作的新型混合模式,从而形成了包括高校教师带领的师范生(准教师)、信息中心带领的课题组教师、学前教研室带领的全体教师在内的教研共同体。

具体实施流程为:三部门负责人先行教研,根据教研目标提出幼儿园教师在本年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行汇总和整理,然后按照知识系统逻辑确定培训内容。例如,幼儿园在本学期有课题申报工作,教研目标即确定为提升教师撰写开题报告、确定研究方法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教研进度安排上发挥三部门的优势,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个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培训,请高校教师撰写开题报告、选择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讲座。在理论讲座之后,各幼儿园开始撰写开题报告。第二阶段为指导阶段,指导阶段包括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个别指导是高校教师和区级教研员共同对幼儿园的开题报告进行一对一指导,尤其关注设计并检验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方面。集体指导是在开题答辩会上对所有课题园进行统一指导。两种指导方式的结合提高了幼儿园课题申报命中率和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三阶段为课题实施阶段,学前教研室、信息中心和高校教师进园进行听评课,结合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开展指导。三阶段实施过程确保了教师参与度,切实解决了教研成效弱的问题。

2.教研形式混合

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笔者所在学校逐渐形成了三个类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研模式。丰台区教育云平台为混合式教研提供平台支持,该平台于2017年4月正式上线,规范基础数据,实现了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和数据共享,为全区教师提供了办公应用、教育资源、教研社区、云课堂、听评课系统等应用模块,形成了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了区域网络教育生态圈。学前学段现已建立8个区域教研社区、160个研讨话题、28个教研专题,在线网络教研初具成果。同时,丰台区从“八五”到“十三五”参与国家级、市级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教学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场地和人员保障。

(1)“线下教研+线上互动”模式

此模式適合小规模的教研活动,旨在解决教师参研意愿和教研内容的问题。在线下教研时,根据教研目的和互动需求,教师既可直接参与发言,也可在线上利用互动平台(如雨课堂、丰信云平台教研社区等)进行留言和提问,教研员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和数据随时调整教研内容。

(2)“线下小范围教研+线上大范围共享”模式

此模式适合解决三部门教师所形成的人数庞大、类型复杂的教研共同体。为了既达到研训效果又能惠及更多人员的目的,经过多次实践探索,笔者所在学校总结出集体验式教研、经验分享和入园指导三位一体的“线下小范围教研+线上大范围共享”的混合教研模式,具体操作方法为信息中心和教研室带领课题小组核心成员进入幼儿园进行线下小范围教研,课题组其他人员和非课题组幼儿园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观看线下教研实况,此类方式增加了教研的真实性与生动性,提高了教师教研互动的积极性。

(3)“线下教研+线上直播+线上评课”模式

此模式用于需要听评课的教研活动。“线下教研”是幼儿园教师线下授课;“线上直播”是运用区级直播平台供听课教师线上听课;“线上评课”是利用腾讯会议、视频号直播等平台进行语音评课,同时利用云平台的听评课系统进行打分、留言,评课数据为教师教学的优化与调整提供了依据。此模式扩大了教研的规模,更广泛地惠及全区幼儿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3.教研平台混合

在教研中混合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和区级教育平台,以满足混合式教研的多种需求。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利用腾讯会议、微信平台、雨课堂、钉钉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线上教学研讨。区域教育平台多模块支持教研活动开展,如会议签到模块记录每次教研活动的教师参加情况,学期末依据参加情况给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听评课系统模块在教师分享研究布点课后,进行评课打分;教研社区模块将针对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等。混合式教研弥补了常规教研中的不足,便于教研轨迹的记录和数据统计。

4.教研资源混合

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与服务是《2.0行动计划》的重要转变之一。建构资源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空间,提供教学应用和教研提升的多种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选内容、自选时间、反复学习、自主学习,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所以,混合式教研应在教研资源上形成整合资源库。

“公共教研资源+区级教研资源”的混合,构建丰富的资源空间,为教师提供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公共教研资源链接在区级教育云平台。在公共教研资源中,国家教育资源、一师一优课、市级数字资源、中国知网等其中的一种类型,用来解决多网站、分别注册的繁杂操作问题,实现“一站式”学习便利;另一种类型为教研部门将优质教研内容的文本资源、图片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等进行梳理与整合,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形成开放的公共教育资源,可供全市乃至全国的幼教同仁共同学习和研讨。区级教研资源是教研员把上述资源同时上传至区域教育云平台的“教研社区”“资源库”“云课堂”板块,创建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资源库,如“打开音乐之门”“塑造健全人格”“幼儿园微课”“教师优秀作品”等教学资源,其中包含经典教学案例、课例、微课等多种资源,并支持资源的预览与下载。

结语与展望

混合式教研模式是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为幼儿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施方案。在未来的教研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将通过混合式教研实现EDIR模式(体验-设计-实践-反思)一体化整合,同时,基于现阶段线上平台限时长、限人数等问题,联合信息中心部门着力开发区级教育云平台的直播功能,为教师混合式教研赋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11/15/content_5340776.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eqid=abc9d00d000363990000000464803fe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http://m.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5]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1905/t20190522_61502.html.

[6]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https://jw.beijing.gov.cn/xxgk/zxxxgk/202004/t20200402_1784243.html.

[7]魏非.面向混合式研修的教师培训机构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8]冯晓英,郭婉瑢,宋佳欣,等.教师研修的数字化转型——EDIR“三O融合”研修模式构建及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3(03):20-29.

作者简介:张俊(1981.11—),女,汉族,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2022年度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课题“数字技术支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DEC2022619004)。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