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清涧县酸枣产业发展的策略探究

2024-01-25 12:54贺小剑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枣农酸枣红枣

贺小剑

(榆林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全力扶持农业发展,不断增进农民福祉,建设美丽宜居农村,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而农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因此,农村产业发展既是农村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乡村地区振兴战略的根基。

清涧县地处陕北,是中国红枣之乡,近年来,受气候、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红枣产业不景气,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红枣林地成片撂荒。 为重振红枣主导的区域产业体系,清涧县积极探索红枣嫁接野生酸枣技术,立足区域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发展酸枣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 为此,县委成立酸枣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调研,外出考察,专家论证,全力打造 “千户万亩”酸枣基地,从资源到规模,从品种到品质,将区域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发展的步伐,使酸枣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了区域特色产业。

1 清涧县酸枣产业发展现状

1.1 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清涧县作为红枣之乡,发展酸枣产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随着国家生态修复战略的实施,酸枣树推广价值效益高、生态功能强,使酸枣产业成为清涧农业发展的共识。 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陕西省通过并实施了《陕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清涧县顺势而为,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出台了《清涧县酸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酸枣种植的工程措施补助和栽植补助,以及相应的酸枣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枣农嫁接酸枣致富。 清涧县深知发展酸枣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示范县”,助推酸枣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清涧特色产业。

1.2 初具规模:全力打造 “千户万亩”酸枣基地

清涧县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辐射周边”的原则全力打造“千户万亩”酸枣基地。 红枣嫁接成酸枣后,受天气影响较小,养护管理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销路好,酸枣的利润可达红枣数倍之多,率先完成枣树嫁接的枣农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其他枣农也纷纷效仿。 到2022 年,清涧县完成酸枣栽培面积314.7 hm2,其中,千户万亩计划新栽示范完成208 hm2,嫁接试验208 hm2,全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红枣嫁接酸枣,使当地支柱产业焕发了新活力。

清涧县在酸枣规模化种植后,引进并成立了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酸枣深加工产业,致力于多元化酸枣产品研发,并全程服务区域酸枣种植户,把发展酸枣产业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按照“基地、农户、公司、产地加工、销售研发”的一揽子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进了酸枣产业快速发展。

1.3 乡贤引导:家族合作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清涧县酸枣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区域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某村2016 年尝试在红枣树上嫁接酸枣的枣农,第一年嫁接了二十余棵枣树,多出利润3 000 元左右,到2022 年时,该枣农一年的酸枣收入高达10 余万元,成为了该区域颇具代表性的酸枣嫁接致富能人。 由于清涧县大多是同姓自然村,村民俱都沾亲带故,习惯了彼此依赖,彼此信任,荣辱与共,相互依存,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倾向于家族合作。 酸枣嫁接能人在获得可观经济收入后,便指导家族内其他村民也开始嫁接酸枣,此后便通过姻亲网络,扩散到临近和周边村落,带动其他枣农,一同嫁接酸枣致富。

2 清涧县酸枣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酸枣品牌建设滞后,竞争能力不足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清涧县的酸枣产业亟需建立区域品牌,提高酸枣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效应可以有效提升酸枣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消费者增强对酸枣农产品的信任,从而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但清涧县目前只注重种植规模和酸枣产量,不重视品牌建设,使该区域的酸枣产业缺乏品牌效应,面临品牌知名度低,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 首先,清涧县酸枣产业虽初具规模,但由于分散种植,在酸枣质量标准把控上有所欠缺,其次,对酸枣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酸枣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较低。 此外,农产品由于差异性较低,一般以地区公共品牌为主,全面策划酸枣产业的地区品牌非常必要,但清涧县尚未为酸枣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经营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引导,至今未能构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酸枣产业品牌,对现有酸枣品牌的营销宣传与推广也不足,因此,清涧酸枣虽在区域内颇为知名,但在全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明显不足。

2.2 县域村落空心化,酸枣产业缺乏劳动力

农村要发展,农民是关键。 清涧县酸枣产业发展,亟需投入相应的劳动力,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出现了村落空心化现象。清涧县地处陕北,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流入周边城市,农村只剩下老年人留守,自然村正在逐年消亡。 某村最早尝试酸枣嫁接的枣农,便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夫妻,他们所在的自然村,户籍上约有两百余人,但大都外出打工,生活在村里的只有30 多人,且以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而酸枣的嫁接、养护和采集需要相应的劳动力,致使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红枣林地荒废,没有嫁接成酸枣,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清涧县大量农村人口外流,极大地阻碍了酸枣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严重限制了酸枣产业的规模化种植,其中年轻有文化的劳动力流失,更使农村产业失去了主力军。 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主要受生活条件,医疗水平,子女教育,文化娱乐等因素的影响。 陕北地区地广人稀,农村公共实施投入明显不足,生活条件和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传统的红枣产业日渐衰落,微薄的经济收入无法应对家庭开支,近年来红枣嫁接酸枣,实现增收致富后,许多村民尚在迁延观望,并未立即返回农村。

2.3 缺乏长效产业机制,可持续发展尚存隐忧

农业振兴须建立持续、稳定和长效的产业机制,而清涧县的酸枣产业虽初具“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但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机制。 近年来酸枣价格暴涨,该区域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虽对家乡特色产业极为关注,但也抱有许多隐忧,担心酸枣产业昙花一现,遭遇和传统红枣产业类似的发展瓶颈,因此踌躇观望,无法下定决心,放弃城市获得的就业机会,返乡嫁接和种植酸枣,投身农村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的农村产业,长期稳定的产业机制不容缺位,而清涧县的酸枣产业分散种植,无法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配置。 政府在缺乏区域统筹的同时,也缺乏长远的产业规划,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远远不够,不重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未形成多元化的科研推广体系,无法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无法形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机制。

3 清涧县酸枣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酸枣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是品牌建设成效的关键。 清涧县酸枣产业应汲取传统红枣产业的前车之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酸枣产业的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此需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传达品牌建设的理念,重点宣传酸枣品牌建设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引导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酸枣品牌,同时须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维护好品牌的形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平台不断涌现,微博,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酸枣品牌也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利用和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品牌推广,紧跟潮流促进酸枣品牌网络传播的发展,构建酸枣数字化产业体系。

清涧县政府也需要积极介入,在创建酸枣品牌的过程中,加大信息、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为酸枣产业品牌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推进酸枣产业区域知名品牌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酸枣产业的品牌效应。

3.2 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

陕西省为支持农民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出台了《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提出将及时发布区域内返乡创业政策,精准掌握在外人员发展情况,摸排农民返乡创业意愿,建立外出人员联络机制,并打造镇、村招引通道,优化创业营商环境,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开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贷款等创业服务。 清涧县政府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和颁布相关政策,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投身酸枣产业,盘活撂荒林地,发展集体经济。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振兴与农业振兴密不可分,政府应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清涧县大部分农村都居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但生活用水,电信网络和卫生状况堪忧,政府应针对该区域的这些问题,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补全基础设施的短板,让农民可以在农村也生活的舒适和便利。 此外,还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鼓励医疗人员下乡帮扶,提升村级诊疗的配套设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解决枣农返乡的后顾之忧。 同时需扶持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提升乡镇和农村的教学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引导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后,投身于酸枣特色产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3.3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保证酸枣产业可持续发展

清涧县应抓住当前酸枣发展机遇,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产业。 清涧县在大力发展酸枣产业的同时,还要加强生态保护,酸枣作为生态树种,可选择在山坡种植保持水土,突出生态产业化,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快产业生态化的步伐,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应的双赢局面。 此外,还需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酸枣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构建枣农和企业的协同合作模式,开发多元化产品,稳定市场份额,拓展增值空间。

最后,须建立与当地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委托科研团队进行实地调研和验证,建立酸枣科技示范基地,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同时要明确酸枣产业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规划和方案,确保酸枣产业的稳定发展。 政府、企业和种植酸枣的农户,都需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重视农业科技在酸枣产业中的应用,才能促进酸枣产业快速稳定发展,实现区域内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4 小结

清涧县高度重视酸枣产业发展,坚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首先,需要把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重视酸枣产业的品牌建设,创建区域酸枣知名品牌,最大限度地发挥酸枣产业的品牌效应。 其次,政府须颁布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医疗水平,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力促青壮年劳动力回流,投身农村产业发展。 最后,还须打造持续、稳定和长效的酸枣产业机制,在区域内因地制宜推动酸枣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让更多农民通过种植酸枣增收致富,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猜你喜欢
枣农酸枣红枣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酸枣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一颗大红枣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圪蹴起”的红枣,富起来的枣农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分红枣
论新郑红枣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