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研究

2024-01-25 04:46张汉欣欧阳国亮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学科

□张汉欣,欧阳国亮,姚 力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警察教育培训是提升警察职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措施,培训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安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素质,同时也决定了公共安全方面的服务质量。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导致学科方向的分化以及知识内容的不断分层,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使警务涉及到多维学科的综合化。警察教育培训应从把握社会实际问题及公安工作改革的角度出发,以学科综合性教育创新为基本主题。而传统的公安教学模式多是基于公安工作实践中的一般现象、规律、原则、规则、程序的归纳和总结,难以做到围绕多元化实战的需要。同时,传统培养模式无法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提高警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导致培训工作提升素质能力的效能往往大打折扣。本文旨在探索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践的具体路径,提倡把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运用智能教室、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资源共享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各课程的教学向着同一范畴进行探索,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在凝聚效应下发挥警察教育培训学科应有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提高职业素养,锻造公安铁军,为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坚强的公安队伍组织保证。

一、什么是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

学科交叉融合,最早是指跨度很大的两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之间知识体系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1]例如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如今泛指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融合,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叉、农工结合、医计融合等多形式交叉,设置新兴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基于学科交叉融合,当今社会提出了众多概念,例如学科交叉融合型育人体系、学科交叉融合型培养模式、学科交叉融合型发展模式等,。[2]在此,对“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相关阐述。

(一)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内涵

传统的警察培训主要采取单一的学科知识讲授模式,例如面向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的警察培训,主要讲授经济犯罪侦查方面的知识。这种培训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客观来说在短时间内,它有助于警察业务知识的提升。但是随着犯罪态势的变化,很多犯罪的应对并非涉及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知识。比如经济犯罪侦查,应对的手段往往会涉及到文件物证鉴定、电子物证取证等内容,传统的培训模式下,培训授课的业务内容显然过窄,这就势必引入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把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穿插到经济犯罪侦查中来,通过知识的融合,促进侦查办案手段的合成,进而提升办案效率。

基于学科融合体的培训模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有极大的不同,后者通常是为达到某项具体任务要求而进行培训,完成指定任务之后即结束培训;而前者则是通过学习和共享,把学科门类以及不断涌现出的新科技成果融入到警察培训的教学大纲中。不但要求培训人员掌握一般性、普遍性的警察教育知识,还要充分考虑具体工作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围绕警察实战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理论结合实战,使之有效地提高公安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学科融合体构建的主要因素除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外,还包括知识体系的及时更新、学习手段的融会交叉和新技能的综合应用等。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特定职能领域的学员不仅能了解其他领域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特定方式来分享本领域的知识与教学成果,即知识共享场所,可以通过自主的网络APP平台所创建。公安学科融合型的教学培训里所有的学习都应围绕文化适应、知识共享、协作的流程,着眼于学员综合素质的职业发展,并使之与职业需求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

(二)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特点

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交互手段和突出的资源融合功能,灵活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数字信息化技术搭建警察培训教育模式,使其教学方式灵活便捷、教学模式新颖独特,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环境的安全。无论校内的课堂教学还是校外的网络化教育,都要符合我国公安教学的发展趋势,满足各类警种的培训需求。平台网络化教育的特点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各种资源共享合作,提高专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人民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公安的工作已经由原来的简单行政执法工作向多维领域的社会性工作转变。例如,交通警察办案时既要熟知相应的法律法规,还要掌握车辆工程学、人体损伤学、物理运动学、道路工程学和交通管理学等知识,这样才能在处理各类道路交通事故时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不会出现偏颇和误判现象,从而保证人民的切身利益。

总之,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内容上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不同警务技术的融合,路径上主张线下培训与线上网络资源学习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训模拟相结合,突出相邻的学科知识和技术体系之间的融会贯通,着力锻造复合型警务人才。

二、国外警察培训模式的启示

(一)国外警察培训模式的现状

警察的教育培训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教学互长过程。大量研究证明,教育培训与组织绩效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教育培训是组织用来提高绩效、建造能力、完成使命的宝贵工具,而绩效则是培训工作组织的量尺。在公安队伍建设中,如果说教育是培养警员对不确定性任务的预备能力,那么入职后的训练则是培养警员对确定性任务的反应能力,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传统的警察训练教程和理论学习课本通常是以已知的事情和经验为纲本,机械化的轮训授课来培养警员。[3]而新时期公安教育应以崭新的教育观念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公安实战化人才,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必须转变育警观、价值观和教学观。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创新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新的教学培训模式,侧重培养干警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4]

国外警察业化教育训练改革方面起点较早,[5]对我国警察教育训练起着借鉴和启示作用。2007年,英国成立国家警务改进署后,由一所警察类院校和一所著名大学来同时负责高级警官的培训工作,[6]培训以技能培训为主,同时讲究综合性的培训,区别在于后者更注重培训高级警官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其知识水平,培训内容都是最新、最精、最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内容。法国警察院校设置的课程非常广泛,但专业性、综合性较强。[7]以巴黎警校为例,共设置了70门课程,其中有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警察守则、道路交通法等法律课程,也有射击、游泳、自卫术、救助技术等技能课程,还有信息理论、计算机应用、外语等通识课程。其教学理念讲求综合运用和注重实效。例如,实训课询问盘查时,一般直接选择在校园或公共道路上进行,并视情况随机进行询问、搜身、抓捕以及其它突发情况的应对,重点考验学员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整个教学活动直观、生动、贴近实战。美国建立警察学校是借用社会大学的师资力量创办,这是美国警察教育培训的一个特色。目前,美国的警察院校体系由联邦执法培训中心、联邦调查局国家警察学院、密执安州刑事司法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组成,担负着各种类型、层次的警察教育培训任务。美国警察学校除了经常依托社会院校以外,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私立警校的大量存在。[8]

从国外警察训练模式的发展变迁不难看出,各高等警察院校的培训学科设置基本呈现出综合化、系统化和实战化的发展趋势,[9]其综合性培训模式逐渐突破传统课堂式的教学机制和教师单一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体现出“多维学科融合体”的结构特点。与警察学校的学历教育不同,警察职业培训往往时间较短,[10]一般为三个月的培训班或者一周的短期培训班,与警察学历教育三到四年的时间比相去甚远,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实现综合化实战能力提升的目标是警察培训的现实困难。尤其在当前公安业务涉及到多学科理论知识的背景下,若采用基于“课堂、教学、考核”的传统线性教学模式,无法在有限培训时间内有效提高民警的综合公安实战能力。

(二)对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启示

国外警察培训的有关措施和具体做法,对构建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点启示:

首先,学科融合对于警察培训而言,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融合,而且还应该包括技术的融合。学科融合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这对警察培训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因为理论知识的融合有助于受训者开阔视野,把握理论前沿。除了知识融合外,技术融合也尤为关键。在我国,公安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借鉴和使用社会中各领域有关技术的行业,属于典型的应用型行业,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警察培训要突出不同技术的综合培训,使之了解并掌握多项应用技能。

其次,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要强调线下实战培训与线上共享资源学习的结合。综观国内外,警察培训的周期一般都较短,培训过程中讲授的内容有限,此时打造线上学习资源尤为必要。线上资源要有一定的通识性,对于警察而言,通识性的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应该覆盖多个警务领域,以便通过这些资源了解警务技术前沿,从而让受训者有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以及知晓自己今后遇到的问题应该通过哪些技能去解决。

再次,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要走符合国情和公安行业实际情况的道路。世界上各个国家,尤其是西方和亚洲的发达国家,在警察培训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要突出公安实战和行业特色,创新理念,拓宽实务。特别是在考核方式上,要打破线性考核的基本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三、未来警察教育培训模式的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对公安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不断增强,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公安队伍亟待提升警察执法的综合能力、工作的创新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能力和应对媒体和舆论的引导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承担新时期警察职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11]基于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战略,新时代下警察培训改革和发展理念需要具备宏观战略研究与前瞻性思考,体现在多维学科融合型公安人才的定位、“互联网+”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科专业融合的路径、“平台+模块”课程模式的构建方法、互联网+的“服务+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方略、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和考评机制的创新,以此推动警察培训模式的创新思路和举措,建立并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和公安特色的警察培训模式。

从当前公安院校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公安院校都开始探索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例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院校,都立足本校传统优势学科,通过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打造了若干融合的学科专业。依托于这些专业,开展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不再是以往单一的专业或技术,而是要瞄准新时期犯罪的新态势,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练应对的新手段,而这些手段是多维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系的融合。例如面向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警务人才培训,随着境内外攻防对抗的不断加剧升级,要求结合公安部“四专两合力”的总体思想,掌握“区块链技术、虚拟货币、AI智能、共享屏幕、远程操控、虚拟拨号设备”等新兴概念,突出金融、网络安全、大数据、视听资料及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手段的融合。一些地方公安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新兴专业建设问题,新型专业的主要特色就是不同学科专业的融合,这在提升警察培训效能方面以及应对犯罪新态势方面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将是公安院校常见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不仅仅是人才培养规律内在驱动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形势客观推动的必然,更是公安院校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学科融合体的理念,结合当前公安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教学成果,深入分析警察培训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针对当前公安工作所需的综合性自然学科与专业技术应用科学,各省公安院校可以充分发挥院校本身的学科支撑优势以及公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合理配置警察培训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训练的思路和理念,在基本理论、专业学科的授受范畴之外更深层地反映并体现出新时期警察教育培训的绩效性、科学性和实战性;借以探析公安教育体制改革机制下新的公安教学培训模式,该理论对于现代警察培训模式的纵深发展与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警察学科融合体的教育模式通过将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促进警察对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不仅满足现今公安职业警察的工作需要,帮助警察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而且还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引导警察在实战中跨领域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警察培训教育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公安实战工作的需要。与时俱进、适时变革是警察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四、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实践路径

现阶段,我国公安院校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研究及实践很少,可借鉴的经验少,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省属公安院校,大部分院校在资金、人才引进、跨学科师资等方面都存在短板,要真正做到学科融合还面临诸多的挑战。在构建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方面,应该量力而行,在此主要就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培训模式(如图1)简单谈几点:

图1 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示意图

(一)“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

警察教育培训要坚持以适应各种警务工作的实战需求为首要原则。[12]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都应根据警察所属警种来分层次多维化培养,满足公安执法实践的需求。而就当前公安工作所面临的社会形势来说,需要延伸到各个行业,由于涉及公共安全的案件、事故种类繁多,许多复杂棘手的问题无法通过原本的公安业务知识解决,因此公安教育必须创新培训渠道和思路。所谓创新培训渠道,主要针对教育学科的多样性和教育方式的多元性,注重挖掘公安专业学科之间以及非公安业务知识与公安工作的内在联系。以职能工作为本位,整合培训科目,注重对公安院校本身以及其它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2018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理念,其核心目标就是把握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向,探索和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这对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新时代警察培训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公安警察培训由于受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及工作保密属性的拘束,对“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较少。[13]而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疫情冲击带来的诸多问题,都促使公安院校不得不考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架构问题。各省公安院校在疫情期间采用的“双+”教学模式,将“平台+模块”的课程模式和“服务+实训”的实践模式结合,充分挖掘各学科之间的教学资源与先进技术,借助虚拟仿真、现实仿真和混合仿真等智能技术,突出各专业属性,培养学生敢斗善斗的能力,增强安全服务意识。借助校内各类实训场馆,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培养,为以后的公安工作打好基础。在教学模式上要从混合走向融合,将不同层次教学所对应的知识配置到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实现每一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最大效能,有机地整合线下课堂和线上网课等教学模式,两者互相承接、互相关联、互相助力。

(二)教、学、练、战、行一体化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优质的课程设置是良好教学工作的基础,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当今公安实际需要,是否有利于警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否突出实践导向的价值理念,直接影响公安院校优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立与新时期公安工作特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必须构建以公安实际需要、学员发展需要、学科体系改革需要的课程模式,由于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都有自身学科的独立性和保密性,面对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网络化,需要重新构建适合学科发展的新体系,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下,警察教育培训应该表达出学科融合体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要包括警察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体能技能、专业知识、心理素质、计算机应用等内容。警察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以公安基础理论知识和公安素质能力培养为基础,体现公安特色,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衔接学科融合体的培训模式,使教学、训练、实战之间的能够相互衔接和相互作用。在教学方式上,警察职业训练将围绕警察培养目标,以警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服务实战为导向,基于学科融合体的模式选择教学内容,倡导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战教学、模拟教学,实施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建构起教、学、练、战、行一体化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通过模拟实战和虚拟仿真平台,提高警员的实战观念与实战技能水平,但同时需要公安教学与实战保持一定的差距,进而能够站在客观冷静的立场上观察实战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对警察人才培养来讲,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实战的能力培养上都要超越现实的公安业务实践活动,达到警察职业优化培养的目的。

(三)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平台

警察教育培训作为公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与社会发展背景下,已然成为公安院校办学方向的重心。从我国公安培训教育工作情况看,培训途径不断拓宽,教学理念更加先进,公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培训效益日益明显。首先体现在教学理念与思路创新,互联网+的理念实质就是用户、开放、创新、共享和跨界,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教学,扩充知识体系的广度和宽度,提出培养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其次是教学内容与素材创新,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养新模式是以公安院校职业培训发展为主体,实现能力、素质与社会警察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能深度融合各学科知识体系的新型人才;最后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创新,可以借助公安网络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微课、国家慕课和虚拟仿真平台等多种教育教学模式,建设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自主学习空间,打造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助力警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如表1所示,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创新理念总结如下。

表1 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创新理念

(四)基于学科融合体的科研成果的教学资源

构建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知识融合的知识体系,以作为培训内容使用。[14]随着公安行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警察培训目标的持续更新,公安院校的警察培训教学活动必须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知识传授与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并重的新阶段,将科研成果引进课堂,使之转化为教学资源,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融合型知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多维学科产生的科研成果。现代科技的重大成果,往往是在多维学科融合之下产生的。近年来,公安院校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涵盖了公安学、公安技术、国家安全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公共安全工程与技术等多个领域,为搭建多元化的多维学科平台,推动多维学科融合提供了必要条件。公安院校科研部门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倡导勇于探索的科研氛围,引导各系部横向联合,鼓励院校与各地公安局纵向合作,发挥优势学科的导向作用,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多维学科融合,提升科研的整体创新能力,形成基于学科融合体的思维方式、先进理念和科研成果。公安院校还应加大传统公安学科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力度,推进公安学科不同领域内的融合,做好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以基础研究为支撑,加强问题导向的多维学科研究,加强有组织科研,在若干前沿领域抢占“领跑”地位。然后将这些基于学科融合体产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警察培训的学习内容。

五、构建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法治思想下,构建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警察教育培训已经成为警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有其现实意义。

(一)应对新时代犯罪形势变化的客观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违法犯罪的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进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以来,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助推下,违法犯罪的形式、工具和具体手段都变得更加复杂,某些类型的犯罪行为涉及到的技术领域更加多元。例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涉及金融、电信、网络、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应对这类犯罪,公安人员不仅仅需要了解金融、信息等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掌握一系列应对的具体手段,例如技术侦查手段、数据采集手段、声纹鉴别手段以及面向防诈的话语劝阻手段等等。这些手段本质上属于不同的学科内容,在现今的警察培训中,就有必要对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重组,打造面向警察培训的融合型知识体系,[15]使警察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应对新时期犯罪手段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客观形势下,构建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是非常重要。

(二)贯彻落实人才强警战略的现实需求

2022年10月,公安部党委聚焦新时代公安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把握公安工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安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公安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和总体规划。《意见》中提到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健全完善具有公安特色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门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里提到了“复合型”人才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复合型公安人才?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公安行业就已经有了这个提法,主要是指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公安专门人才,俗称一专多能的人才。[16]近年来,公安工作所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的一系列新变化,决定了新时期的公安人才培养必须向复合型迈进。因此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是贯彻公安部党委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安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大力培养复合型公安人才的现实之需。

(三)适应多维学科融合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

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学科不断交叉,知识不断融合,技术不断集成。对于公安行业而言,传统的单一学科已经很难满足业务发展和犯罪应对的需要。例如,传统刑事科学技术手段中的痕迹检验、文件检验、理化检验等,过去在犯罪手段单一的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很大,然而在信息化时代,这些技术本身的一些局限也在凸显,比如指纹和笔迹的电子化、信息化,给传统的指纹检验和笔迹检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7]如今大数据手段引领的自动比对鉴别技术对这些传统技术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客观上要求这些技术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要做到这种融合,关键是首先需实现“人”的融合。公安行业要推动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就必然培养一批具有融合知识的专门公安人才,让他们引领行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学科融合体的警察培训模式的构建无疑非常关键。社会的这种学科多维化的发展趋势,其内生动力决定了公安行业必须探索多维学科交叉融合的警察培训模式,这是迎合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举措。

总之,当今世界学科发展的实践表明,学科融合汇聚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公安行业而言,则能促进警务技术的创新,同时也能提高公安业务人员特别是技术骨干的科学前沿探索和引领性创新的能力,这无疑是培养复合型公安人才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超学科”来啦
公安报道要有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