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虚湿阻”探析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大肠癌*

2024-01-26 09:25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运化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

杨宏丽 冯 利(北京 100021)

提要 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列在前位。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大肠癌对我国居民的威胁越来越大。中医中药治疗大肠癌,各医家立论不一。笔者结合二十多年肿瘤临床工作发现,脾胃气虚是大肠癌的主要发病机制,水湿中阻是大肠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在实际的诊疗工作中,针对以上病机病因,主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参苓白术散为宋代名方,其组方精炼,配伍得当;功效为健脾胃,渗水湿,补肺气,可以有效阻止大肠癌脾虚湿阻在体内的演变机制,使肌体重归平衡;其加减应用治疗大肠癌获得良好效果。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按发病例数在我国顺次排位,结直肠癌发病人数38.8万例,位列第三。按死亡例数在我国顺次排位,结直肠癌死亡18.7万例,位列第五[1]。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表现主要有大便习惯改变,同时伴有腹胀、腹痛、便血、消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倦态乏力等症状。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为主。中药辅助治疗在减轻患者癌症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治疗作用。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肠蕈”“伏梁”“积聚”“脏毒”等范畴,目前多以“肠蕈”名之。

大肠癌中医临床分型治疗报道颇多。李琦[2-3]认为补肾法是其主要治法,提出“肾虚脉络空虚,癌毒传舍”的大肠癌转移病机,认为肾精亏虚在大肠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中强调了肾阳不足、脾气亏虚是致病的关键,以温肾健脾治疗肿瘤[4]。王瑞平教授认为大肠癌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并且贯穿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始终[5]。侯俊明提出大肠癌以“污”论治的观点,其治法以“清污”为核心,兼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法[6]。高文凯提出大肠癌术后以疏肝健脾法进行治疗,可防止其复发及转移[7]。国医大师徐景藩[8]认为大肠癌的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气滞、血瘀、湿热、邪毒为其关键病理因素。中医治疗上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扶正贯穿治疗的始末,配合疏肝、化瘀、利湿、清热解毒等祛邪之法,标本同治,调和阴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结合二十余年临床诊治肿瘤经验,认为大肠癌病机以脾虚为本,湿浊为标,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从“脾虚湿阻”探讨大肠癌的病因病机

1.1 脾胃气虚为大肠癌发病的主要病机

1.1.1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其他各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维系着人体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运转。脾主运化水谷。饮食入胃后,其消化和吸收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够完成。运化功能正常,肌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液,肌体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均有赖于脾的运化。脾脏运化水液功能正常,才可以将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时转输至体外,防止津液环流障碍,促进水液在脏腑中正常运行。

1.1.2 脾胃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大肠居腹中,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传导变化作用,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而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因此,脾胃与大肠在生理上有着密切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通过脾的升清作用和胃的降浊功能分离出精华与糟粕。精华上升滋养脏腑而糟粕下降大肠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脾胃在人体气机运行中起着枢纽作用,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才可以正常运行。

1.1.3 脾胃与大肠在病理上紧密相连:若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燥热生冷之物;或忧思抑郁,情志失调;或久病、年老体衰,均可导致脾气虚弱。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虚则运化水谷无权,可出现气血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血行瘀滞,影响大肠功能的正常发挥。脾之升清作用减弱,影响胃的降浊,致升清降浊失司,可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脾气虚,则统摄血液无权,脾不统血可造成大肠出血。脾脏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则可内生水、湿等病理产物。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脾阳虚衰,寒从中生,温化水湿无权,水湿积聚于体内。水湿内蕴日久,亦可化为湿热侵袭大肠。湿(热)瘀胶结不解停聚于大肠,壅阻气机,熏灼肠道,导致肠道脉络损伤,血腐为脓,邪毒内生,日久形成肿块。

1.2 水湿中阻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主要致病因素 脾胃气虚,导致其运化水液功能出现异常。水液停聚体内,形成水湿中阻之象。加之脾阳不足,气化失司,加重水湿内停。日久不化,阻滞中焦气机,影响体内气血津液的吸收与布散,形成虚实夹杂之证,阻碍大肠功能的正常发挥。脾喜燥恶湿,水湿内侵,中阳受困,致阳气不宣,脾气被遏,致运化失司,湿注肠中,致肠道传导失职。水湿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利,可出现血液运行瘀滞。水湿中阻,从寒化更伤脾阳,致湿盛而大肠阳微,正气虚毒自内生,寒湿瘀胶结不化形成肿块;从热化酿成湿热。湿热向下流注于大肠,致大肠受湿热熏蒸,气机受阻,运行不利,邪毒内生,湿热瘀胶着聚集成团成块。

1.3 肺气虚可加重大肠功能异常 肺居胸中,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相为表里。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发挥,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肠传导困难,出现便秘;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大肠传导无力,大便艰涩而不行;若气虚不能固摄,大肠传导失司,清浊混杂而下,可见大便溏泻。

综上可知,本病多缓慢起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密切相关。病机重点在“虚”“湿”“瘀”,上述病机因素往往相互交叉,互为因果,相互联系。其主要病机为脾虚湿阻,湿瘀互结,大肠络脉气机阻滞,久而成积。

2 参苓白术散方义解析

参苓白术散出自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其功效为补脾胃、益肺气。方解:本方以四君平补脾胃之气为主,配以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辅助白术,既可健脾,又能渗湿而止泻。加砂仁之辛温芳香醒脾,佐四君更能促中州运化,使上下气机贯通,吐泻可止。桔梗为手太阴肺经引经药,配入本方,如舟楫载药上行,达于上焦而益肺。

笔者根据大肠癌病机以脾虚为本,湿浊为标,应用参苓白术散随症加减治疗大肠癌,收获颇丰。且平素以党参代替人参,气虚较重加黄芪,改为人参;寒湿较胜,可加肉桂、干姜、藿香、佩兰;湿热壅滞,可加黄柏、黄连;兼夹瘀血,可加姜黄、水蛭;脾肾阳亏,加补骨脂、熟附片;虚寒滑脱,加赤石脂、诃子、禹余粮;胃纳不香,加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脘腹胀痛严重,加木香、枳壳;痰多者,加法半夏、陈皮。

3 参苓白术散抑制大肠癌的分子机制

参苓白术散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其可有效阻止大肠癌的病机演变,抑制或延缓大肠癌的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0],通过缓解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损伤[11],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改善大肠癌免疫抑制微环境,防止肿瘤进展。EMT是上皮细胞转分化并获得侵袭性间充质表型的过程,会促进结直肠癌转移扩散并增加治疗抵抗力[12]。MDSCs是一组异质髓样祖细胞和未成熟髓样细胞,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功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13],而TGF-β、IL-10等在EMT[14-15]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4 典型病例

患者许某,男性,58岁,2011年3月主因“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术后化疗后1年余”第1次就诊。患者于2009年4月在外院行结肠癌肝转移切除术,术后行化疗6周期。就诊时主诉为便秘,大便近1周1次,痛苦异常。伴口干、口苦、口臭、食不知味,眠可,小便可,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滑。西医诊断:结肠癌肝转移术后化疗后;中医诊断:肠蕈(脾胃气虚,湿热瘀阻);治则:健脾清热祛湿、升清降浊化瘀。处方以参苓白术散为主加减治疗:黄连、黄柏、熟大黄、龙胆草各15 g,胆南星12 g,厚朴15 g,制半夏9 g,藿香、佩兰各15 g,党参30 g,茯苓、白术各15 g,甘草10 g,姜黄、陈皮、黄精、苍术、紫苏各15 g,薏苡仁、鸡内金各3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症见:便秘较前明显改善,大便2~3 d 1次,口干、口苦及口臭症状明显缓解,舌质黯红、苔薄黄腻,脉滑。嘱原方再服用1周。三诊症见:大便每日1次,口干、口苦及口臭症状基本缓解,食欲较前明显改善,可感知食物的味道。舌质黯红、苔薄黄腻,脉滑。处方剂量下调,黄连6 g,黄柏、熟大黄各10 g,龙胆草5 g,胆南星6 g,余同前。继续口服2周。之后,患者坚持进行中药调理及定期复查。以健脾祛湿为结肠癌肝转移的主要治疗原则。仍以参苓白术散方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随症加减,至今十余年,一切安好。定期复查胸腹盆腔增强CT结果基本正常。

按:结肠癌的临床TNM分期分为Ⅰ~Ⅵ期。该患者的结肠癌远端肝脏单个转移,为大肠癌Ⅳa期,属于晚期结肠癌,5年生存率大约为30%~50%。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结肠癌以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该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便秘,曾就诊多家医院以大承气汤类泻下导滞,服中药后经常出现腹泻、腹痛,停止服药则恢复便秘症状,患者异常苦恼。笔者根据患者症、舌、脉情况,以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熟大黄泄热通肠;患者同时伴有肝胆湿热症状,故加龙胆草、胆南星清热燥湿、泄肝胆之火;半夏厚朴汤顺气散结、疏肝调脾;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苍术健脾燥湿;姜黄化瘀行气;为防苦寒伤胃,加入黄精、鸡内金健脾消食。参苓白术散是健脾除湿的经典方剂,是治疗脾虚腹泻的主要方药。而本案患者虽以便秘为主症,但其便秘的主要病机是因为脾虚湿邪内蕴日久化热所致。故以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治本,清热燥湿药治标。若仅用承气汤类泻下导滞,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痛,也可能会导致便秘症状反复发作。清热燥湿药不可长期应用,待湿热症状缓解后,需以参苓白术散长期口服进行健脾祛湿固本治疗,方能起到防止复发转移的功效。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便秘-肠道菌群-结肠癌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本案看似以治疗便秘为主,实则以中药调整患者肠道菌群,改变肠道微生态环境,防止晚期结肠癌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案晚期癌症患者之所以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生存期已经超过10年),与其长期口服中药调理密不可分。

5 小结

笔者认为脾虚为本,湿浊为标,更好地揭示了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对于发病部位、病因病机、临床症状都有更加直接的提示作用,符合大量临床工作的观察结果。同时,以参苓白术散为主的加减方,对于大肠癌患者的治疗也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晚期大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很大,5年生存期只有30%~50%。中医中药治疗在改善生存质量的同时,亦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希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运化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