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圆钱话收藏

2024-01-27 13:45于苑
世界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陈淳古钱古钱币

于苑

近年来,古钱币成为收藏中的一大热门。如何收藏古钱币?笔者专访了青年古钱币收藏家陈淳肖。

见到陈淳肖时,他正在家里制作古钱币的拓片。身穿运动衫的他看起来与其他年轻人无异,难以想象他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他手中拿着一枚清太宗皇太极在继位之后铸造的 “天聪通宝”,经过刷水、拓包吸水、捶打上墨直到钱币每一个纹路和细节显现、以纸巾吸去多余水分等步骤……不到5分钟的工夫,天聪通宝的正反两面便跃然纸上:墨分五色,浓淡相宜,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这样的拓片我已经做了几千个。有时遇到特别喜欢的古钱但人家不愿出手,或者是价格不合适时,留张拓片也可以。”陈淳肖笑言。

陈淳肖与古钱币的结缘,是年少时一次偶然。中学时,他遇到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古钱币商。“是段洪刚老师带我入的门,那时他经常带着我回家看东西,练眼睛。”

在首都博物馆库房做寒暑假义工整理文物的经历,也丰富了陈淳肖在钱币收藏上的经验,当时过他手的古钱币就有十余万枚之多。陈淳肖说:“对旧谱录上没有的、新发现的钱币进行评判,需要大量见实物。我因为见得多,所以比同龄人摸索得快。”凭借超前的认知,他年少时捡过不少“漏儿”,如今主要通过市场购买、拍卖会拍卖等入手喜欢的古钱币,他收藏的古钱币已接近两万枚。

陈淳肖制作古钱币的拓片。拓印的是“天聪通宝”,是清太宗皇太极在继位之后铸造的。

古钱币的收藏充满了纵深感。细观每一枚古钱币,都凝结着一个时代最高超的铸造水平、防伪技术以及当时的金融理论。

在陈淳肖看来,文化的传承有三个维度不容忽视,即有形器物的传承、社会制度的传承和思想的传承。古钱币,这种上至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使用的日常必需品融合了文化的传承三个维度,表现力十分丰富。

笔者随意打开陈淳肖的一本收藏册,满眼的古钱币,斑驳的锈色和上面仅有的几个文字,在门外汉的眼中它们都“长得差不多”,但陈淳肖能对每一枚上的文字、背后的地理及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巴克特里亚的钱币很有意思”,陈淳肖不禁打开了话匣: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打到了巴克特里亚地区,希腊殖民者便在此地建立了一个政权。巴克特里亚王朝灭亡后,其所有的信息,包括文字语言全被毁掉了。人们今天要想弄清楚巴克特里亚的这段历史,存世的货币就成了重要的线索。可惜货币上的文字无法百分百地解讀,这就成了中亚史上的一个大课题。从钱币里对话那个时代,那个民族、那段历史便会浮现出来。

陈淳肖的一些收藏非常珍贵,有的存世仅五枚,有的甚至仅此一枚。他专门定做了木质包装,设计花尽巧思。最有意思的是,盒子背面密密麻麻地刻着钱币的来历和故事。

在2017年嘉德春拍“见微知著——金银珍玩”专场上,一盒共12枚“乾隆御制祈福金币”经过藏家们的激烈竞拍,最终以3650万元(含佣金最后成交价为4197.5万元成交)打破了古钱币拍卖记录,创造了中国钱币拍卖成交史上的最高价格。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枚先秦货币,一个叫利民,一个叫共金。”陈淳肖把两枚中学教科书上常见的铲形币“空首布”和“实首布”摆在一起,“布的来源是(古音‘布’,今音bó),一种青铜农具,就是这种铲形币的样子。从空首布变成实首布,其间是怎么过渡的呢?”说着,他把“利民”和“共金”放到了二者之间,“以前没发现这两个钱币,就不知道突变是怎么发生的。这两枚钱,将春秋至战国这段货币史补齐了,因此,对我来说刻骨铭心。”

陈淳肖在研究空首布币向实首布币演化的过程中发现,一直缺少其中间状态。2009年,陈淳肖得知这种钱币在山西出土,便在第一时间将其买下,“仅此一枚”就到了他的手里。至此,先秦实首布币的进化过程得以完整呈现。

陈淳肖还有一枚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元通宝”,到目前只发现了这一枚。有了它,很可能填补五代十国的某些历史:在河南渑池当地割据的一个小政权,以前从未被载入历史。

这些在钱币上的发现,正是陈淳肖认为最“美”之处。他说:“美,其实在于古钱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捧着它,我能找到与古人对话的感觉,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享受。”说着,他拿出了三枚中国近代古钱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的收藏品给我看,“这是罗先生舍不得捐的几枚钱,临终前赠送给友人,后来又赠送给嘉德,被我拿过来了。它们是清宫存档的母钱,母钱是铸造流通货币的那个模子,不能流通。纯手工雕刻的母钱叫‘祖钱’,又叫‘雕母’。”除此之外,清末著名作家刘鹗的旧藏也被陈淳肖纳入囊中,用他的话来讲,搞收藏“不仅仅是器物本身,还有对过去主人的一种情怀”。

如果说古钱币收藏曾是文人间略带神秘的“较量”,那么,互联网时代则将更多爱好者揽入了古钱币收藏的大门。“现在信息对称了,入门容易了,群众基础大了。”资料显示,中国钱币学会以及各个下属分会的正式会员有6万人,全国古钱币的爱好者已破百万,那些隐性的、对赏玩古钱币感兴趣的人更是不可计数。

近15年以来,古钱的价格已经翻了近百倍,但仍属于“平民收藏”。“若把包括文字、书法方式在内的版式变化加入进去,中国汉地古钱总共有14万种;若把丝绸之路部分也算进去,总共有20万种,一辈子也凑不齐。其中12万种都是平民百姓可以接受的价格。”

如何判断钱币的价值?要看三个方面:纲要性、存世量以及收藏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在陈淳肖的书房中,书柜里几乎全部是与古钱有关的书,如《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中国古钱谱》《古今钱略》等。这些书并非摆设,陈淳肖表示“全看过了”。

读书先行,多看标准器。他推荐了4本入门级的书,分别是孙仲汇、施新彪等人编著的《简明钱币辞典》、民国丁福保编纂的《历代古钱图说》、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以及吕章申主编的《中国古代钱币》。“古钱币收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纲要钱,即处于货币纲要史节点上的钱。第二种是它的旁支,品类钱,就是不同的小品种;第三种叫版式钱。要是从头开始收藏,建议从纲要钱开始入手。”

《中国货币史》是一本中国货币史和钱币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也是第一本站在国学角度梳理中国货币历史的鸿篇巨著。据说出于对中国货币文化的热爱与痴情,从童年收集钱币实物到完成第三版的修订补充工作,彭信威耗去了整整50年的心血。

当笔者满怀崇敬地翻阅这本书时,陈淳肖让我停下,随后进屋捧出了一盒钱币。在“图版二十三”这页上,我看到了与这盒实物一致的资料图。

“这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铜币——蚁鼻钱,是我在2011年中国嘉德的一场拍卖会上拍来的。我当时都没从价格上考虑,因为我知道这一组就是出现在《中国货币史》上的原物。”

“我心底埋藏着一个更为长远的想法,受限于知识结构的通透性,此后再也没有人撰写过类似《中国货币史》这样的书。但是随着古钱币进一步的出土,我认为书中约30%的观点是需要修订的。”陈淳肖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尝试做这项工作,从而进一步挖掘、提升古钱币的更多价值。

(责编:马南迪)

拓片,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传统技能。它常常被用于文物考古、钱币研究等,也是古钱币实物资料积累的一种重要方法。

聳肩大空首布,重量35.4克,长142毫米,宽58毫米。

在战国早期,随着经济发展与商品交易的发展,已经流通的各种空首布币因体大厚重不适宜携带、缺少小额币值等因素,逐渐不能适应需要。因此,春秋中晚期以来铸行的空首布币逐渐地演进为平首布币,也叫实首布(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空首布的空首而言)。在实首布币发展的成熟期,从货币形态上区分可以分为尖足布、桥裆布、锐角布、方足小布、圆足布、三孔布、燕尾布和连布等。

开元通宝大钱,重量17.7克,直径43.1毫米。

辽代“大康通宝”大银钱,重量28.5克, 直径36 . 2毫米,厚度3毫米。面缘内径28 . 2 毫米。

东罗马赫拉克利乌斯(Heraclius)金币,重量3.9克,直径20.3毫米。

猜你喜欢
陈淳古钱古钱币
朱熹得意门生陈淳
李明
你想要敌人还是朋友
无价之宝
古钱币欣赏
论南宋理学家陈淳的诗歌创作
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