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费潜力释放的产业政策激励效应研究

2024-01-27 13:41张子晴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重差分消费结构

张子晴

摘 要:产业政策能够从多个维度影响地区消费扩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份层面《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14)》(简称《目录》)实施与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的设立对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目录》的实施对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该项政策通过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来促进消费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并且创新能力较高的地区政策的促进作用弱,创新能力较低的地区政策的促进作用强。此外,该政策的促进作用在非繁荣地区的正向作用较为显著,而在繁荣地区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消费结构;双重差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10

0 引言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产业政策层面的激励性供给是否真实促进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的提升,已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其具体机制涉及多个维度。一是产业政策通过影响居民收入进而影响消费潜力释放。例如,通过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和可负担性,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还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并提高劳动者收入。在产业政策背景下,政府在进行资源配置时会考虑就业水平和职工福利的政治目标,带来企业增加雇员人数和员工薪资的迎合行为。二是产业政策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进而促进消费升级。彭薇等(2023)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来促进消费升级,使得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于明文等(2023)发现地区消费升级水平同时受到技术创新和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双重影响。郭晨等(2019)则认为,产业政策会拉大了行业间与企业间科技创新水平,将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三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周芳雅(2022)研究发现地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交通通信建设的实施,提高了居民交通通信层面的消费支出,从而促进了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姚瑶等(2023)提出,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建筑业基础设施均对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具体产业政策促进消费的政策效果不一。刘玉飞等(2021)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拓展了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提振了居民的消费信心,释放了居民消费潜力,从而推动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唐红涛等(2021)评估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认为试验区的设立可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拉动消费升级。邱洋冬(2020)的研究则认为,高企资质认定政策显著抑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绩效。

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14)》,致力于通过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补齐西部地区发展的“短板”。《目录》的设立作为一项典型的区域性制度供给,对于西部地区的消费及消费结构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厘清这一内在影响机制,有助于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理解产业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可能的创新包括以下3点:首先,试图从区域发展补短板的西部地区鼓励政策实施角度入手,探讨地区产业激励政策与消费潜力释放之间的关系。其次,结合中国特有的政治管理体制,从制度角度切入,进行稳健性分析,为我国形成“消费潜力释放、需求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探究找寻一个切入点。最后,结合地区繁荣程度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和地区创新能力进行了机制分析,力求让整体的研究更加深入多元。

1 实证模型和数据来源

1.1  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DID),利用两次差分来缓解政策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回归结果的干扰,对地区因《目录》的颁布而受到的政策冲击进行估计,不属于《目录》适用的地区设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属于《目录》适用的地区设为实验组(Treatment Group) 。根据理论分析并参照相关研究,设置以下计量模型:

Yit = β0+β1(treatit×postit)+ γXit+λt +μi+εit

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时间,Yit代表被解释变量消费及消费结构,本文参照(刘玉飞等2018)的研究,采用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来衡量消费,采用医疗保健消费、文教娱乐消费和交通通信消费之和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来衡量消费结构,采用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在衡量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分项检验。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发展系数和恩格尔系数来替换被解释变量,发展系数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之和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来衡量,恩格尔系数由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来衡量。β1为核心解释变量交互项的待估系数,即《目录》颁布实施对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λt为年份固定效应,μi为地区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结合樊卫静等(2021)、周芳雅等(2022)等的研究,选择X为一系列控制变量:产业结构、地区生产总值、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地区教育支出、地区科学技术支出、地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高铁是否开通。变量的定义说明如表1所示。

1.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目录》涉及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时,2021年11月5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的颁布,标志着2014年发布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同时废止。因此在本文选用数据为2001-2017年的省級面板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以及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样本期间内,核心被解释变量消费的均值为11468,消费结构的均值为0.0301,发展系数的均值为0.196,恩格尔系数的均值为0.354,政策冲击时间的均值为0.176,控制变量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也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符合变量的随机性要求。

2 回归结果及分析

2.1 基准回归

采用多起双重差分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其中,第(1)列为不添加任何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研究显示,核心解释变量实验组与政策冲击时间的交互项treat×post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第(2)列至第(3)列为一次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实验组与政策冲击时间的交互项treat×post的系数仍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与控制组相比,《目录》的颁布实施显著提高了处理组消费及消费结构的提升。第(5)列和第(6)列中将被解释变量分别替换为发展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发现被解释变量与政策冲击时间的交互项treat×post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证明《目录》的颁布实施不仅促进了地区消费的提高,还促进了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转变。

2.2 分样本检验

为进一步展现《目录》的颁布实施对哪一类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更大,分别考察了《目录》的颁布实施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比的影响。归结果显示,《目录》的颁布实施对地区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提高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虽也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

2.3 异质性检验

上文我们已经详细分析了《目录》的颁布实施对于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为了检验这种影响是否会因为地区繁荣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将进行异质性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目录》的颁布实施对非繁荣地区的消费及消费结构的提升有顯著的促进作用。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发展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则回归结果表明,《目录》的颁布实施显著提高了非繁荣地区的发展系数并通过降低恩格尔系数来促进了消费结构的提升,而这些结论在繁荣地区并不成立。

3.4 稳健性检验

图1是平行性假设检验的结果,描绘了《目录》的颁布实施对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动态影响。其中,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定义与双重差分模型中的定义相同,处理组为受到《目录》影响的省份,控制组为没有受到《目录》影响的省份,政策实施时间为2014年。由图1可知,冲击出现之前置信区间在0上下波动,系数并不显著,即该地区在《目录》颁布实施之前没有变化差异,说明《目录》的颁布实施可能对处理组地区的消费及消费结构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扩大了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距。同时发现,在政策实施前2年间系数也较为显著,表明该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预政策趋势。

图1 政策动态效应示意图

图2 安慰剂检验结果示意图

图2是安慰剂检验的结果,为进一步证明《目录》的颁布实施冲击确实发挥了作用而不是来源于其他不可观测因素,需要进行安慰剂检验。本文尝试随机逐年无放回抽取2001-2017年间《目录》实施区域内消费水平相等的地区作为实验组,其余地区作为对照组,并对随机选取的数据重复进行基准双重差分检验。在进行1000次随机抽取及回归检验后得到系数和密度分布图(图2),形态与正态分布大致吻合。这证实了地区消费及消费水平的提升确实是《目录》的颁布实施导致的,而非偶然因素的作用。

3 作用机制检验

从之前的分析可知,《目录》颁布实施的地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显著提高,其中的作用机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3.1 收入水平的中介作用

考虑政策的实施促进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这条路径,《目录》的实施促进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西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升级,首先提高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次,《目录》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发挥了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东部地区加强与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全国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选取地区人均收入(取对数,用ln_inc表示)对政策实施对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回归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第(1)列中可得总效应在1%的水平上显著,第(2)中用treat*post解释人均收入的变化,可得系数0.126,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由第(3)列可知,直接效应系数为2934.164,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间接效应为0.126×1.1e+04。同时,在加入中介变量ln_inc之后,treat*post前的系数变小,即存在中介效应。

同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sobel检验,得出Goodman-1(Aroian)的p值为0.047<0.05,表明拒绝原假设,人均收入的中介效应成立。

3.2 地区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

考虑地区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西部地区重工业比重过大,产品附加值较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而生态环境位于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意味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越高。因此,本文引入各地区创新指数(m),对《目录》的颁布实施对地区消费及消费水平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见表4。

表4回归结果显示,交互项xm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创新指数(m)作为调节变量对因变量(con)与自变量(treat*post)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接着,本文对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生成中心化之后的交互项(xm_c),发现交互项和调节变量前的系数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负。得出结论:地区的创新水平对《目录》的颁布实施对地区消费及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且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该政策的实施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小于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的设立对地区消费及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使用替换变量、平行假设检验、安慰剂检验后,依然稳健。通过分项回归发现,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的设立主要通过推动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来促进地区消费水平的转型升级。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政策的促进作用在非繁荣地区的正向作用较为显著,而在繁荣地区的作用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的设立通过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来促进消费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并且地区的创新能力对其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创新能力较高的地区政策促进作用弱,创新能力较低的地区政策促进作用强。

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注重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政策倾斜,为居民创造就业创业机会,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提高社會保障和就业保障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地增加就业,降低居民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进而带动消费升级。三是重视西部地区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刘长庚,王宇航,王玉喜.经济下行背景下产业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J].经济经纬,2022,(04):7485.

[2]王铷州,董明晴.产业政策支持的微观共同富裕效应——来自企业内部分配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06):113126.

[3]潘红波,李丹玉.产业政策、企业雇员和政府补助[J].宏观质量研究,2019,(01):1730.

[4]彭薇;熊科;唐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技术创新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23,(04):7784.

[5]于明文.技术创新、服务业结构优化与居民消费升级的互动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3,(09):4852.

[6]郭晨,张卫东,朱世卡.科技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企业发展与政府干预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221+34.

[7]周芳雅.高铁开通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C].重庆工商大学,2022.

[8]姚瑶,吴松.基础设施水平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05):4951.

[9]刘玉飞,常晓坤.“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J].新疆财经,2021,(04):6169.

[10]唐红涛,成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J].商学研究,2021,28(01):4251.

[11]邱洋冬.选择性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来自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经验证据[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0,(03):7083.

猜你喜欢
双重差分消费结构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环境规制下中国煤炭发电企业成本技术效率研究
论营改增的企业成长效应
西部大开发是否导致了“污染避难所”?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发展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