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优计划”背景下电子商务优质专业建设路径探索

2024-01-27 13:41杨凡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

摘 要:本文依据广西优质专业建设方案,分析电子商务优质专业的建设背景及意义,从专业基础、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剖析专业发展现状,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办学水平、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和信息化水平的优质专业建设路径,高质量助推专业办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产教融合深度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双优计划;电子商务;优质专业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16

1 建设背景及意义

1.1 政策牵引,提升专业教育质量

广西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文件精神,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示范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优质专业的建设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校企深度合作、多元协同育人,突出质量意识,强化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旨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支撑和推动广西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区域发展,亟需电商技能人才

学校位于广西贺州市。贺州市是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基础坚实,区位优势明显。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广西贺州—东盟”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这为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当前贺州市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产业转移的热土,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贺州市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广西东融怡亚通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等制造业新兴产业到贺州安家落户,随之带来了大量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需求。2022年11月,国务院同意批复在贺州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本地生产企业、内贸企业、传统外贸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电商化转型升级,社会亟需大批短视频、在线直播等领域的电子商务技能人才。

1.3 产教融合,推动优质专业建设

学校电子商务以优质专业建设为契机,紧跟产业发展,推动专业建设符合企业需求,与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优势企业共建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实习基地,改革“理论+实训+实习”人才培育模式,以产学研用结合方式,营造符合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环境,培养既有理论能力又有实操技能和经验的本地跨境电商双创人才,为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建设基础及现状

2.1 专业基本情况

电子商务专业开办于2001年,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1+X”证书网店运营推广、农产品电商运营试点专业,2023年获贺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多次在各级各类国际邀请赛、国家级行业赛、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2 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围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总目标,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广西贺州—东盟”电子商务产业链,精准培养本地生产企业、内贸企业、传统外贸企业数字化、电商化转型升级亟须的运营、推广、设计、直播、创新创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

2.3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立足校企合作,主动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实施基于“对接产业岗位群构建实践课程体系适应产业发展、对接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适应岗位需求、对接核心技能实施生产实训适应能力培养”的“三适应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 “一园一节一中心”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通过现代学徒制、“双创”教育等方式实现人才精准培养。

2.4 课程建设情况

课程体系突出能力本位,对接区域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群)需求,梳理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岗位核心能力,打造“平台+模塊”课程,从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排序、课程类型设计、课程效果评价方面,遵循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突出学生个体发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创新体系。

2.5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凸显双师素质,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5%,双师型教师占比64.9%,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教师占比59.5%,拥有全国农产品电商职业教育集团理事1人,广西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3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技术能手9名。

3 建设路径及举措

3.1 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铸魂育人思政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铸魂育人思政品牌等举措,实现职业技能与思政教育高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功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1.1 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构建党政齐抓共管、上下齐心共做、课上课下协同推进、校内校外相向并行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形成依托党、团、志愿者、社团“四个组织”,依靠领导干部、教师、学工、后勤人员“四支队伍”,占领课堂、校园、宿舍、企业“四个阵地”,搭建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四个载体”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实施体系。

3.1.2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挖掘文化素质课、专业课和校内外实习实践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优秀课例”“课程思政精品案例”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改革。

3.1.3 打造铸魂育人思政品牌

开展“学党史、知党情”“听党话、跟党走”“学历史、爱祖国”等主题教育,开展“工匠精神”“时代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创设“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立德树人大讲堂”等,与企业联合开展“最美实习生”“德技双高”技能竞赛选手“最具敬业精神实习生”等评选活动,把职业技能培养和理想信念、职业精神等教育融入一体,形成特色鲜明铸魂育人思政品牌。

3.2 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立足广西电子商务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围绕电子商务产业链上岗位群能力要求,通过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建成支撑、推动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发展的优质专业。

3.2.1 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引企驻校、引产入教,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广西电子商务产业,实施工学结合、双元育人,有效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用人标准精准对接。

3.2.2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

深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积极开展1+X网店运营推广、1+X农产品电商运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及认证工作。将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和考核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3.2.3 开展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联合企业大力开展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结合国外产业发展、教育学情及企业用人需求等,开发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适应性的国际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开发数字技能提升相关课程及资源。与东盟地区职业院校友好合作,开展双方学生游学项目与教师学术交流、互访项目。参与电子商务运营、创新创业等国际化竞赛,进一步拓宽国际化办学视野。

3.3 构建“岗课赛证”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特色优质课程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深化优质课程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围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电子商务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校企联合通过构建“岗课赛证”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特色鲜明优质课程、开发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等内容建设,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支撑专业教育教学需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3.3.1 构建“岗课赛证”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群)核心能力,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电子商务类技能竞赛的能力素养要求,确定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板块,从知识技能建构的整体性、关联性、逻辑性和动态性等角度出发,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3.3.2 开发特色鲜明优质课程

校企联合开发专业优质课程,重点在跨境电子商务、直播电商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方向打造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牵头制订业内认可跨境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运营课程标准。

3.3.3 开发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立足電子商务“互联网+商务”的数字经济工学环境,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校企联合开发跨境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运营、直播电商等课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融媒体教材,配套开发数字化资源,并将 AR、VR 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纸质教材有机结合,构建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体系。

3.4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优秀领军人才,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围绕优质专业建设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优秀领军人才、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深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高层次”卓越双师队伍,形成与专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建设格局。

3.4.1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师德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将师德师风考核贯穿于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奖评优、年度考核等各环节,严把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关,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和负面清单,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不断营造以德从教治学的良好氛围。

3.4.2 培育优秀领军人才

建立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遴选和认定标准,制定培养机制,支持到国内外职业院校访学、参加高端培训和海外研修,申报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校企协同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带徒传技、技能推广、科技研发、实践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带动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3.4.3 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建立教师全生命周期培养培训体系,利用国内外培训、国培省培、校本培训项目,统筹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制定专业教师入企实践锻炼计划,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分批入企挂职锻炼、顶岗实践不少于1个月。建立兼职教师准入机制,遴选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才,入校担任实践导师。

3.5 共建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型生产实训基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

以服务国家战略、契合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升级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促进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围繞共建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型生产实训基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建设内容,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落实校企协同育人。

3.5.1 共建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学院

协同行业龙头公司,联合本地优质电商企业,三方合力共建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技术互通的运营机制,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精准适应,实质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3.5.2 打造产教融合型生产实训基地

以服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为目的,按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全面实施实训条件改造提升工程和内涵建设质量工程,携手共建电子商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一个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3.5.3 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

创新实践校企“双主体”人才共育模式,在产业学院内大力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工学交替、实岗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监督指导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

3.6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证,农村电商技术服务,中小学职业启蒙与体验教育,提升专业服务发展水平

立足本地,面向广西,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和电子商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地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终身学习;开展农业农村技能培训与技术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与体验教育,促进普职融通。

3.6.1 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与认证

校企联合开发电子商务类技能培训课程,面向区域返乡人员、电商企业在职员工、职业院校师生、社会待业青年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培训项目。积极推进1+X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面向区域内社会学习者提供1+X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认证。

3.6.2 开展农业农村技能培训与技术支持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新农人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培训。成立技术服务团队,帮助农村青年、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电商创业,开展农村电商创业技术支持。打造“直播+消费帮扶”直播助农新模式,开展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

3.6.3 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与体验教育

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资源,挖掘职业体验教育要素,开发“小小直播官、小小程序员、小小设计师、小小运营官”等认证体验课程,开展中小学生参观、职业启蒙及研学体验活动,促进职普融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3.7 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建设开放共享电子商务资源库平台,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

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建设开放共享电子商务资源库平台、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大举措,打造广西信息化教学示范专业。

3.7.1 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将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日常考核联系起来,组织参与信息化教学培训和信息化教学比赛,并将信息化能力作为教师入职、晋升、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针对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并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7.2 建设开放共享电子商务资源库平台

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按照“学生能学”“教师辅教”“终身学习”“开放共享”等功能定位,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学员四类不同用户,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电子商务资源库平台,服务地区公共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3.7.3 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依托智慧应用场景,推进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网络学习空间的常态化应用。

4 建设预期及成效

4.1 专业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培养迈向高端。专业发展能力、师资队伍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业内影响力等大幅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引领广西同类专业发展。

4.2 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新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格局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突出,人才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实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毕业,就业竞争力大幅增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和对口升学率均有明显提升,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撑。

4.3 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新跨越

全面支撑社会培训、技能认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中小学职业体验等多类型社会服务工作,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建成并有效运行,产出一批在广西有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有效强化专业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技术扶贫、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典型。

4.4 产教深度融合翻开新篇章

校企深入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有效打通校企合作渠道、丰富校企合作内容,形成校企双方“协同发展、互利双赢”良性发展模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成熟有效,成为广西产教融合示范样板。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开展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EB/OL].(20230609)[20230626].http://jyt.gxzf.gov.cn/zfxxgk/fdzdgknr/tzgg_58179/t16666025.shtml.

[2]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4):45.

[3]郭丽艳,汤舒俊.“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机理与现实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22,(22):2630+45.

[4]杨凡.“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18,(02):5658.

[5]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510.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浅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
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提升探析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基于AS仿真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研究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