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来源及对策研究

2024-01-27 13:41王慧玲尹仕果崔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王慧玲 尹仕果 崔鹏

摘 要: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求职时产生就业心理压力。本文阐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内涵,分析引起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提出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对策。大学生要端正就业心理,树立正确就业观;调整就业预期,确立合适目标;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就业信心;做好求职准备,主动寻找机遇;掌握调适方法,学会自我疏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49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多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规模毕业生从学校走入社会面临就业,同时近几年因新冠疫情,一些行业发展受到影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求职时感受到就业压力产生心理困惑和冲突。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增强就业动力,然而大学生在求职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导致心理压力较大,不知该如何缓解和调节,常常身心俱疲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面对就业心理压力,大学生要认识到问题所在,积极主动学会调节心理压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就业,实现自己的求职目标。

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内涵

压力是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面对事情、处理问题时内心产生的被压迫的感受。压力源是引起压力产生的来源,是人们需要去面对和付出时间及精力去做的事情,会让人内心感受到紧张和不安。这些事情源于内在也源于外在的因素,比如有学习、人际关系、择业、工作、经济和家庭等多个方面。压力反应是人们感受到压力之后,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反应。

就业心理压力是人们在思考就业问题、为就业作准备和在求职过程中面对挑战性刺激或难以完成的事情时所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内心体验,会感受到焦虑不安。适度的就业压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内在潜力,促使大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做好求职准备,提升求职能力。然而就业压力过大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生理反应会有失眠、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等,心理反应有紧张焦虑、情绪低落、压抑、自卑、易怒、思维迟钝,在行为上行动迟缓、自我封闭、暴饮暴食或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等。面临就业,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有同学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规划不清晰,在升学还是就业中摇摆不定;有同学纠结于工作城市和地点的选择,是到大城市闯荡还是要回到家乡工作;有的同学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还有的同学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工资低、工作累、经常要加班不是自己满意的工作等。

2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来源

2.1 求职竞争激烈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求职时产生心理压力。求职竞争的压力来源于社会就业环境、毕业生人数、就业岗位需求量、毕业学校和所学专业市场竞争力等。大学生在求职竞争时会面临毕业学校缺乏竞争优势、专业就业面窄、学历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一些大学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在班级成绩排名靠前,也提前做一些就业准备,制作和投递简历、参加就业招聘会了解掌握就业单位招聘信息,然而在求职应聘时往往会四处碰壁、受到现实的打击,很多毕业生都是多次碰壁后一直坚持努力才成功。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多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每年有大量的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毕业同时面临求职就业,在求职中一些招聘单位对于招聘岗位有明确的学历要求,学历稍低的毕业生能应聘的单位数量和求职机会变少,会因学历而不能应聘自己心仪的单位,在就业市场中一些毕业生往往竞争不过高学历的毕业生,会在求职中感受到压力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

2.2 综合素质不足

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发生改变,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大部分岗位需要的人才都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临近毕业不少大学生感到焦虑、不自信,担心自己进入社会找不到工作,因为在校专业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不够,专业技能掌握不精通,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及技能和社会企业中岗位对用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校学习的一些内容会在工作岗位上运用不到,企业岗位工作中实际需要运用的知識和技能往往不具备。有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不高,在校期间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学习不足,技能掌握不精,学习中经常会逃避选择一些消极应对方式并由此感到焦虑。一些学生不看好专业未来就业前景,不太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觉得就业面窄,能选择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少,会感受到较大压力。有大学生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和与其他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自我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中现存在“求职招人两难”的现象,一方面毕业生求职找工作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难招人,招不到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毕业生因为自身专业素质不能很好适应当下社会需要,在求职中会四处碰壁。

2.3 自我认识与定位不清

部分大学生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少毕业生自我规划不清晰、缺乏就业目标。临近毕业大学生面对就业找工作,大学生知道自己要就业却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业心理压力随着毕业时间的不断接近而增大,同时从学校踏入社会面临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令学生感到焦虑。现在不少大学生对自我规划不清晰,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一些大学生缺少发展规划,在大学里平常感觉很迷茫,没有给自己设立发展目标,日常中不知如何合理安排分配时间,很多空闲时间都是在看电视、刷手机、打游戏等,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努力学习上,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思考较少,有的同学甚至还迟到、早退、逃课,整天很迷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当临近毕业觉得应该好好学习提高自己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在就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时不知所措。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提前做好就业规划和准备,在毕业求职时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2.4 就业心理预期高

毕业生求职期望高,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一直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对未来就业充满期待和憧憬,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己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科学认知,以致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太高。大学生求职时都希望找到满意的工作,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有晋升发展空间等。就业期望越高越不符合实际,往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就越大。例如有的同学感受到找工作容易,但找好工作难;希望工作工资待遇好、有晋升空间、有好的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求职期望值普遍较高,然而刚毕业从学校走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有待于锻炼提高,很难一下找到很好的工作。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一些岗位都是需要从基层做起,工作会比较辛苦可能要经常加班,工资待遇也不会很高,需要毕业生能够吃苦耐劳。很多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高,了解到应聘工作会辛苦很累或者工资待遇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等就不愿意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宁愿没有工作也不愿意先就业再择业。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学会面临着这种情形,小的单位不愿意去应聘,好的单位又应聘不上,高不成低不就。当下社会就有不少缓就业和慢就业的毕业生。

2.5 求职准备不足

不少大学生在求职前准备不足,缺乏一定的求职技巧。大学生在校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部分学生较少考虑到未来职业发展,不太关注行业和企业发展情况,对社会企业需求、要求和就业政策了解较少。不少毕业生缺乏求职技能,制作的求职简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简历内容冗长、文字表述缺乏逻辑性、分类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和主次不分等,向多家公司投递简历后,往往收不到反馈得不到面试通知,错失一些就业的机会。还有毕业生面试准备不足,参加面试时穿着随意,面试时因紧张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不知道如何去回答问题,自然很难面试成功,很多毕业生在求职中多次参加面试却失败,内心备受打击后心理负担加重。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感到自己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有限,对自己缺乏信心就业压力较大,比如有的同学在求职时觉得自己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和掌握得不好,综合能力不足,因而对求职缺乏信心,求职面试动力不足准备不充分。

2.6 缺少求职帮助

社会支持是人们能够获得他人帮助的支持性行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大学生希望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在求职就业中获得帮助。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在求职中如果毕业生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会有压力感产生。有大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物质支持,在校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人支持,求职就业时有学生报考培训班要培训费、考试报名费、参加面试服装费,还有奔波于各个城市面试生活等支出,这些都需要不少的费用,如果这时家人在物质上支持不够,学生在经济上很拮据,就会感受到较大压力。求职中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产生不良的情绪,往往是自己调节情绪安慰自己,缺少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在求职时希望获得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获得较多的就业信息和求职途经,如果感到能利用的有效信息和资源较少,缺乏支持和帮助时会感到无力和失落。

3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缓解对策

3.1 端正就业心理,树立正确就业观

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是满足个体生存的需要,也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现在社会中存在慢就业和缓就业现象,不少毕业生不急于找工作,慢慢为未来就业生活作打算,处于待就业状态。还有不少大学生在求職中比较关注工作待遇、地点和环境等因素,对于基层工作工资低、工作环境艰苦等工作不愿意尝试和经历。大学生要多方面看待就业,积极主动求职,在求职时不能只考虑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更要关注工作对个人职业能力提升方面的价值和职业未来发展空间,端正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

3.2 调整就业预期,确立合适目标

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满怀憧憬,对就业充满期待,一些同学确定的就业目标较高,还有家长对于子女就业有很大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找到好工作。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无形中内心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对于理想的岗位期望值要适当降低,避免现实和理想差距过大导致的心理落差。大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确立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单位,就业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过高,当多次努力尝试没有实现目标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导致缺乏自信不愿意再继续努力,目标过低,太容易实现会导致缺乏继续努力的动力,难以产生自我成就感。大学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确立合适的就业目标。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就业,工作经验不足,各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待于提高,要根据自身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先就业再择业,积累工作经验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

3.3 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就业信心

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要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缓解因就业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专业技能掌握不熟练、所学专业不精和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求职碰壁,大学生要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提高专业技能,多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针对应聘岗位要求要做好相应准备,制作和完善好个人求职简历,学习面试回答问题的技巧,掌握求职应聘礼仪,多参加模拟面试改进面试中存在的不足,积累面试经验,提升就业能力。求职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不能因此就放弃目标,要多经历尝试对自己充满信心,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

3.4 做好求职准备,主动寻找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时因准备不足而错失就业机会,求职失败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大学生要做好求职准备,正确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工资福利情况。同时要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了解和认识自我,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结合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多去关注和了解专业相关以及有意向的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提前了解岗位的要求,针对具体要求做好充足的求职准备。主动寻找机遇,在求职中通过多方面渠道搜集和掌握就业信息,主动寻找和把握机会,对适合自己的岗位要主动参与竞争。

3.5 掌握调适方法,学会自我疏导

在就业求职中当毕业生感受到心理压力较大时,要学习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调节自我情绪和心理状态,缓解内心就业压力。

(1)合理情绪法。合理情绪法是帮助人们解决因不合理认知引起情绪困扰的心理方法。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往往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和认知,有些毕业生面对求职就业存在不合理的认知,如有同学面对求职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没有价值”,一两次求职失败就很担心后面自己找不到工作了。对于求职失败,如果改变认知,认知是“失败并不代表什么,也不能表明我以后会怎样,继续做好充分准备,在后面的求职中我会成功”,也许不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同一诱发事情,不同的认知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认知是合理的,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也是正常的,若认知是不合理的,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和不适当的行为。因此当大学生在求职中出现情绪困扰,心理压力较大时应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认知,通过认知的改变进而调节压力。

(2)适度宣泄法。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出现不良情绪时,压抑在心里会使心理压力增加,适度宣泄可以将压力释放出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情绪低落时可以多和家人、老师和同学们多进行沟通交流,吐露内心的烦恼释放压力,在交流中可以学习一些求职成功的经验,及时调整和改变认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也可以通过多运动,如跑步、打球和爬山等,在运动中放松减轻心理压力。

(3)注意力转移法。大学生在求职中受挫,经历几次求职失败后往往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日常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求职应聘中,内心常常紧张和焦虑。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转移注意力,在准备应聘面试之余,可以空出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当压力较大时可以把注意力转到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体育锻炼、看电影和听音乐等,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自己的心情排解心中的压力。

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入社会,就业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在就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感受到压力,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就业,积极应对就业中产生的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理状态,早日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孙兆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7):5961.

[2]陈天丽.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心理疏导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29 30.

[3]孟明燕.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5):104106.

[4]龙家英.新就业压力下的大學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自我调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9):254255.

[5]李亚芳.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调试策略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4):183184.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