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4-01-27 19:17董泓每贾凡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全媒体

董泓每 贾凡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的影响下,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党建工作也迎来了新机遇。本文从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现状出发,结合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党建育人的实践情况和成果,探讨高校党建育人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党建;路径;样板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51

在全媒體时代的影响下,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党建工作也迎来了新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样,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应该覆盖到哪里。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我们更应充分了解和运用好信息技术,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持续探索新时代党建育人路径,凝心聚力为党和国家培育英才。

1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现状

1.1 全媒体时代与高校党建育人工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互联网将会成为大家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空间以及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2018年他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本领。2019年他又再次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自此,新时代党建也迎来了“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即是在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如文字、图片、视频等)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媒介形态(如电视、广播、网站等)进行融合传播,以达到最终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的新型传播形态。近年来,各地高校都在积极将“全媒体”的概念引入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和完善智慧党建工作模式,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更加直观高效的方式方法,持续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诸如“学习强国”“辽宁高校党建”“北国·辽宁日报”等智慧党建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进入我们的视野,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带来了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在全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乘东风而上,积极建立多渠道多维度党建工作的开展形式、管理模式和教育手段,充分彰显和发挥党建育人功能,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

1.2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可以说,全媒体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产物,在全媒体时代影响下,高校党建育人工作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高校党务工作者来说,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永恒不变的担当使命。例如,重庆市“七一智库”依托超过300名中央部委和中央党校、中国社科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和机构的专家、学者,打造高品质智库,为党建移动端提供服务;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探索将“5G+4K+AI”等先进技术嵌入党刊全媒体生产全过程,使技术创新更好赋能党刊全媒体发展。党建育人工作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加灵活生动,更加深入人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

在全媒体时代影响下,全媒体平台的多样性、丰富性、联动性、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但同时,能否准确地适应把握全媒体时代的新科技、新方法、新格局,切实利用好全媒体平台开展工作,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保护学生党员群体乃至大学生群体红色基因不被篡改、红色信念不被动摇,做好做精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扎实深挖青年党员学习潜力,引导主流舆论思潮,带动青年党员成为讲好红色故事、为国家发声的坚强群体,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2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路径的方法探讨

2.1 多渠道铸牢理论阵地,强化党建育人引领力

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全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党建育人工作仍旧要牢牢把握政治关,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全面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主流思想和正能量引导,科学研判,不断摸索,充分实践,多渠道教育。第一,继续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引导青年党员从沉甸甸的书籍中汲取原汁原味的理论与精神;第二,利用智慧党建平台更加简洁直观的内容巩固学习内容,激发青年党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组织线下交流,用座谈、问答、竞赛等形式深化学习内容,加强理解与实践能力。

2.2 多形式建设文化阵地,激发党建育人新活力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尤其是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各高校是国内外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汇聚、交流、发散的重要场所,高校党组织承载着廓清大学生迷茫、树立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重要使命。所以,各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致力于引导广大青年党员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学习过硬的理论知识,以青年党员带动群众最终形成大学生群体坚固文化阵地。第一,了解青年党员的文化需求,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在线上为青年党员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学习资源,让青年党员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打破时间和空间完成自我学习教育;第二,在做好做精传统常规线下党建学习活动的同时,创新活动方式,让思想政治理论“动起来”“活起来”,让社会主义文化走进日常、走进生活,润物细无声地洗涤青年党员思想和心灵;第三,青年党员线上线下联动分享学习教育成果,分享自己以及身边的有关社会主义文化故事,增强青年党员群体的认同感、凝聚力。

2.3 多载体打造宣传阵地,增强党建育人影响力

“高校宣传思想阵地是发出党和人民声音、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依托。”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尽快学懂弄通用好信息革命成果,实现党建育人工作创新化科学化,以新眼光新方法新技术打造好宣传思想阵地。第一,继续做好校报、宣传册、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平台的宣传工作,让思想政治理论“生活化”;第二,积极建设网站、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台,让高校“主流媒体”占据宣传高地;第三,用好“名人效应”,组织经验分享、专家讲座等,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崇尚正能量,提升综合素质。

3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育人路径的具体实践

3.1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基本情况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以“七个有力”为导航,积极发挥“党建+外语”的支部特色,紧抓“政治建设、人才培养、示范引领”三条主线,有效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推动新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升高层次人才培育质量双促进、双融合。支部于2018年、2019年、2021年先后获评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辽宁省“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批辽宁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多个党支部建设事迹入选省级评选展示活动等。在党建育人的实践过程中,党支部结合全媒体特点,形成了“红”“境”“微”“云”四个特色课堂,深入开展党建育人工程,得到了一定成效。

3.2 全媒体视域下党支部“四”个课堂具体实践情况

3.2.1 培根铸魂,做好“红课堂”教育

支部不断增强“三会一课”的实效性,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教育,坚定政治信仰信念。支部通过多种学习渠道进行全方位学习,同时突出外语专业特色,如领会学习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规定书目;组织观看《中国精神》系列教育纪录片;邀请学院教授用日语教授百年党史,带领大家回顾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光辉历程;开展“瞻仰革命先烈 重温入党誓词”党史学习教育,带领支部党员赴旅顺八一烈士陵园,学习金伯阳、刘柏林等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等。支部通过“红课堂”帮助青年党员树立正确党史观,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身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自觉锤炼艰苦奋斗的品格,勇敢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青春重任。

3.2.2 启智润心,发挥“境课堂”作用

支部合力打造特色党日活动,寓情于境,鼓励全员参与,自编自导自演,以“沉浸式”教育使党员在做中学、学中悟,切实提升党性修养。青年党员与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共建,精心谋划了“红色经典咏流传”党日活动,演绎改编自电影《英雄赞歌》的情景短剧,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组织支部党员开展“唱响红歌献给党”党日活动,共同录制MV《长征组歌 过雪山草地》,追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足迹,致敬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长征;支部党员根据“中国日本诗歌研究率先者”、学校退休教授罗兴典撰写的作品《不忘党恩跟党走 治学育人遍地花》获评2021年教育部“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读懂中国》栏目播出,引发全国高校热议。在“境课堂”实践中,支部不断加强组织力和凝聚力,在各项活动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带领支部党员深入学习、生动演绎,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活动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事实,深刻体悟革命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深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3.2.3 与时俱进,拓宽“微课堂”维度

支部积极对接学校新媒体阵地,录制推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微党课”,通过中日双版对照学习,用理论武装思想,切实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分别根据“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和“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内容,结合当代优秀青年事迹,录制微党课“青年奋斗正当时 青春铸就中国梦”“弘扬核心价值观 争做时代新青年”。每期微党课中,主讲教师带领学生党员朗读日文版讲话原文节选,在专业学习中明理增信。支部拍摄的微党课“回望长征路 典亮青春梦”入选2021年辽宁省党史学习教育“五个一百”活动之“百堂精品党课”,在“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第一批次展播,同时获评“读党史 知初心”辽宁百所高校党史诵读活动优秀作品二等奖,在全省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支部将“微课堂”的录制在学院乃至全校进行推广,拓宽了党支部的教育维度,有效增强了宣传力度,扩大了党史学习教育的辐射面,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切实把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争做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先进青年。

3.2.4 薪火相传,开展“云课堂”学习

支部将“翻转课堂”带入党日活动中来,开展“探寻红色足迹 坚定初心使命——支部党员讲四史”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党员利用假期打卡家乡红色教育基地、展馆等,站上讲台为大家讲述家乡的“四史”故事,实现支部“云参观”“云学习”。通过“云课堂”青年党员们实现了线上参观了瑞金叶坪红色景区、贺子珍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云课堂”为支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党员能够直观感受和学习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检视滋养初心,践行使命担当,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3.3 全媒体视域下党支部育人工作的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支部肩负着解决学生党员思想上的疑问模糊、凝聚青年党员意识形态上的共识的重要任务。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创新党员学习活动方式,积极发挥“党建+外语”的支部特色,全方位激发学生党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热情,传承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红”“境”“微”“云”四个特色课堂充分发挥了支部特色,结合全媒体特点开展党建育人工作。“红课堂”带领学生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用日语讲述党史,为学生党员成为对外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发出唱响中国声音做好启发式准备、打下坚实基础。“境课堂”创新式运用情境短剧、歌曲MV等形式寓情于境、寓教于乐,在团队合作中厚植红色基因,在情景娱乐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微课堂”通过录制微党课和中日双语教学不仅仅在学院、学校获得极大好评,更是在辽宁省党史学习教育中进行展播,拓宽了党支部的教育维度,扩大了黨史学习的教育辐射,不仅引导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更是辐射到整个辽宁省的青年学子增强爱党情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云课堂”把每个学生党员的家乡红色教育基地带入课堂,在学生党员群体中分享家乡的红色故事,讲述身边的英雄事迹,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怀。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创新课堂形式,推动新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升高层次人才培育质量双促进、双融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杨振玲.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创新研究[J].文化学刊,2022,(06).

[3]李印福,叶运黎.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大学教育,2021,(07).

[4]冯学娟.传媒大变革时代党刊提升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J].传媒,2021,(03).

[5]刘惠,张兆学.全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

[6]陈艳梅.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育人阵地建设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17,(16).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全媒体
全媒体视阈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