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财政:转型制约因素与全面数字化对策

2024-01-27 22:03姜小慧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数字化

姜小慧

摘 要:财政学是一门包含广泛内容的学科。不管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是理论探讨上,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储备。信息时代背景下,财政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数字财政具有良好的财政完整性和数据化特征,它依托于财政大数据,将其作为根基和核心,资源配置完善,工作效率提高,满足群众需求。通过数字技术的支撑,将财政工作和大数据相融合,促进财政工作的转型,推动财政工作新发展。

关键词:數字财政;数字化;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60

1 政府、经济、社会数字化与财政数字化同一共存

财政是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活动,它与人生活密切相关。在政府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数字社会转型背景下,财政数字化是发展的必然。明确财政数字化必须把握好各级财政与政府部门、业务单位的关系,数字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第一,财政数字化的顺利发展,需要将数字化合理有效的植根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有效融合的基础上推动发展。财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职责,其数字化转型必须依托政府的数字化架构,从数据“仓库”的建设、人员队伍的建设、政策支持以及数字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各级政府和机构的支持。从职能来看,财政部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在每个环节和内容上注意细节。在经济数字化以及数字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与其进行有效衔接深度融合,保证了数字财政的高质量发展,也确保了数字财政转型过程中财政活动主体不变。

第二,财政数字化连接政府、企业和社会,在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财政而言,能够支持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转。在数字信息的支持下进行财政数字化转型,可以大大提高财政工作的效率,是政府、企业和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利用大数据和财政数字化打造清晰服务,支持政府、企业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财政的基础是财务管理,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数千个组织参与其中,数字化是他们所连接的巨大网络。大数据财政、数字税务和财政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关联,传输成本和信息传输将更加高效,应鼓励和支持数字服务的发展。数字治理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密切相关。数字财政将成为数字社会协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资源的“高速公路”和“催化剂”。

第三,财政数字化与政府、企业、社会数字化融合是数字化发展必然。简单、流畅、高效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标,互联、开放、透明、标准统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也在很多方面成为数字化发展的典范。大数据互操作、数据位置(存储库)共享、智能协作、工作标准集成、数字工具和运营商集成,根据这一框架,财政数字化、政府数字化、商业数字化、社会数字化有机融合,有效链接政策制定者和经济社会组织,国家管理、宣传、监督和经济自律相辅相成。

第四,数字财政在数字治理阶段为其开了好头,并且对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作为货币资金的集中管理者,财政部负责处理各方面的公共事务。另一方面,鼓励各部门加大政府信息化建设和投入,支持数字化转型,数字财政使财政部门能够管理从预算分配到支出和项目管理的整个财务流程。

第五,数字化财政宏观审慎措施的运用更加有效,增强财政政策的及时性、预见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调查国民收入、社会经济发展与税收资源之间的关系,评估财政改革和税收政策对收入的影响,特别是税收政策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预测收入变化,支持决策,为税收收入和支出预算提供指导和分析,科学、公正地确定财务用途的重要性,增强财务评估的必要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2 当前财政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

发展数字财政是一项必要工程,需要有远见、共通性、透明性、公平性,推动数字财政与政府、企业、社会数字化连接的融合协作。当前,数字财政发展缓慢,支持体系中权利、义务、利益分配不明确,特别是财政部门履行职责不明确,信息、技能、技术、管理等关键要素缺乏,数字流程和控制层面存在重大冲突。

第一,财政数字化的实施并不缺乏理论支撑,数字财政的实践急需理论和更新方法。数字财政不是纸上谈兵,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才能得以发展,为了财政实际发展效果,离不开理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相比而言数字财政缺少理论支撑,当前数字财政作为新的发展方向,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得到突破。比如,数字财政的概念、数字财政与传统财政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数字财政的具体应用等,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

第二,权利、义务、利益关系不明确,建立数字货币时容易陷入条款不明确、支持力度弱的问题。财是“财”与“法”的结合体,其中“法”是“财”的基础和支撑,即资金的配置,特别是预算管理时期,必须建立在强有力的治理基础上。数字财政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财政分配和使用的影响力,支持财政成本的管理,即以“财政”为主但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正如前面提到的,“政府”是“财政”的支柱。按照我国的行政体制,财政部门不具备与“财政”相匹配的“政治”权力,财政往往沦为“买方的责任”。在数字财政转型以改善“财政”部门的运作过程中,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尖锐。数字财政不仅仅是财政,包括信息的开发和存储、信息的分发和支出、相关规范行为的创建和分析各机构之间的关系、政府和市场关系以及许多其他问题。虽然依托数字治理的建立,发挥财政机构在数字货币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严格明确信息的分配(如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细节),权利和责任的分配也很重要,这些问题的发展和管理值得探索。

第三,由于缺乏关键内容的稳定支撑,数字财政常常流于形式。大数据、人才、技术、管理是支撑数字财政发展和完善的四大要素。四大要素缺乏发展,是当前数字财政革命的弊端。就财政大数据而言,“数据仓库”的创建和发展受到部门利益分散、数据共享薄弱、数据权属不明确、隐私保护等问题的阻碍。区块链及其在数字财政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发展水平距离真正创造数字财政还很远。信息及相关技术是数字财政发展的“根基”,缺少根基则是数字财政发展受限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技能和管理付诸于实践,数字财政的建设过程依旧艰难。当前最缺乏的是具有数字财务管理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财政行业工作具有前瞻性的管理者,这类人才的缺乏未能为数字化和财政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导致数字财政的融合发展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在以数字财政为核心的革命中,不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缺乏专业的管理理念,仅仅是名义上的转变和发展,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

第四,数字财政发展不力,推广不顺畅。发达地区信息接受程度较高,相较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得到很好的推广,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得到突破发展。除了受到经济情况影响,很多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数字财政在普及和推广上出现不平衡的情況。财政调控是满足社会和国家调控需求的重要因素,也是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数字财政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数字财政支持的公共资源理念、资金高效利用、“现收现付”的财政服务,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会影响数字财政各个阶段的发展和影响。

3 财政数字化的对策建议

财政数字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要在理论基础上深化数字化的内涵。此外,还要在数字信息上继续发展,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管理技能,在发展的同时要适应财政特色,从而推动财政数字化进程。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拓展,将一切数字化理念融入财政思维和实践。从财政学的历史来看,其并不是独立的学科体系,它依托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基础,这是基于财政理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财政研发的研究项目。所谓的结合理论,不只是完善理论体系,丰富理论架构,而且要贴近事实,能够引领财政文化。数字财政的推广和普及,不仅需要政府机构的支持,更需要信息技术创造的发展机会。

二是做好财政部门带头作用,整合资源、沟通协作等,确保数字体系更加真实可靠,权利、责任和社会利益能够得到落实。数字财政不是独立地存在,而是依托于财政体系,并且和多个政府部门相联系,财政交易的创建者也承担着“多重责任”。财政部门在支持财务管理数字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充当桥梁作用,例如建立伙伴关系和协作机会。国内同级以上政府领导的财政部门或大型政府信息系统要发挥协调作用,协调和管理政企关系,改善数字财政转型涉及的收支关系,协调和参与各类数字财政发展活动。主管部门应设督导员,分担责任。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要明确分工和职责,避免出现分工不明导致责任推诿使工作受到限制。特别是财政部门与监管部门、政府与社会、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需要特别疏通处理。

三是加强信息、技术、智能、管理等关键要素投入和开发,推动数字财政深入稳定发展。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加强数据安全设计和隐私保护,纵向覆盖各个层级,横向覆盖不同领域。对于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需要尽快提上日程,尤其是如何将新技术融入到财政管理中。 要打造数字化财政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将政府所有收支纳入全流程,对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价,参与货币金融管理。要完成数字化在税收征管、收入征收、公款业务使用实施和评估方面的应用,满足数字化财务管理要求。要加强新型人才培养,加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财政管理还要求有效运用数字化工具管理收入与支出,且运行顺畅、效果好,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标准。

参考文献

[1]杨志波,董雅松,杨兰桥.制造企业数字化、服务化与企业绩效——基于调节中介模型的研究[J].企业经济,2021(02).

[2]那丹丹;李英.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工具研究[J].行政论坛,2021(01).

[3]熊凯军.营商环境、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产出效率——基于技术比较优势的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06).

[4]贾康,余乐.数字化企业平台:考察分析与政策支持思路[J].学习与探索,2021(01).

[5]李晓华.“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问题与政策建议[J].人民论坛,2021(01).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