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批判理论

2024-01-27 22:03朱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

朱颖

摘 要: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称为“新左派哲学家”,他在继承马克思、卢卡奇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于1946年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现状,提出“虚假需求”批判理论,对人的存在与解放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将通过对马尔库塞“虚假需求”批判理论的内涵、提出背景及内容研究。这对我国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尔库塞;虚假需求;《单向度的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65

“需求”一词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人类社会史上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衡量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虚假需求”开始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蔓延,人的生活看似幸福、自由,但实则只是表象。

1 马尔库塞“虚假需求”批判理论的含义

马尔库塞通过对马克思“需求异化”理论的研究,在《单向度的人》中提出了“虚假需求”的概念,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过电气时代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的物质产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因此人们的物质需要也相应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很容易被统治阶级乃至当前的社会制度所操控,容易根据外界的某些宣传而追求原本自己不需要的物质需要,这种靠社会统治阶级操控或者是靠外界宣传而被人追求的“需求”就是“虚假需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解释道:“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要;这些需要是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地需要”。在马尔库塞看来,这些被特定的社会利益集团所强加给人的一种“需求”并不是人内心所需要的经过人自由的自主的真正的“需求”,而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某个集团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强行附加给人们的。马尔库塞指出在生产力极度发展、社会物质极度丰富的条件下,人们生活中处处充满“虚假需求”,而发自人的内心的“真實需求”则被藏在角落,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人也逐步失去了辨别“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的能力。

2 马尔库塞“虚假需求”批判理论提出背景

不管理论是对还是错,它都不能凭空产生,而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我们的理论提出者通过对某种现象的反复思考研究,在前辈的某种思想的启发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和发展起来的,“虚假需求”批判理论也不会例外。马尔库塞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在卢卡奇、马克思等人某种理论的基础上而地提出了“虚假需求”这一理论。

2.1 时代背景

(1)工业社会的空前繁荣。

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的带入“电力时代”,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帮助人们告别物质匮乏时代。与此同时,它还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飞速提高,社会财富总量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甚至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速度,第三产业工人的待遇也与第一二产业的工作者有了显著差别,尽管如此,第三产业工人依然只是属于被剥削者,但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使得底层的工人阶级也能够享受到在社会上处于统治阶级的阶层所享受得到的产品,因此,底层的工人阶级对于阶级剥削放松了警惕,工人阶级阶级斗争的意识也在下降。

(2)全球生态危机加剧。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持续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便是机器生产,机器的使用离不开动力的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动力来源便是煤炭。煤炭的大量使用带来社会化大生产、提高社会生产率的同时,煤炭在世界的总量也在不断下降。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过度开采,煤炭总量便会日益减少甚至消失。另一方面,煤炭的大量使用会不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有害物质,从而污染大气环境以及水源。

工业社会的生态危机远不止大气的污染,在生物多样性方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城市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条件,工业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产品,但与此同时,城市的修建、工厂的建造让人们不得不开辟森林等,这就使得森林的数量日益急速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使得很多动物失去生活的环境,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也相应减少。

(3)大众传媒虚假宣传。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化生产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资本主义绝对不会允许他们新的生产力“消费”就此走向没落,因此他们便千方百计地制造“虚假需求”,即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者集团通过某种方式强加给人的一种或者多种“需求”,以此刺激人们进行消费,而煽动人们进行消费的一个重要中介便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在马尔库塞生活的那个时代,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为了满足自己阶层的利益,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信息广、传播速度快等特征对商品进行大肆宣传,从而激励人不断进行物质消费。

2.2 理论渊源

(1)马克思的“需求异化”理论。

马尔库塞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理解,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又看到了对马克思思想的进一步诠释和超越,并试图从马克思思想的痕迹中寻求异化,以适应“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需求异化理论来阐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对《手稿》中异化的批判是一种人文主义特征的批判理论。 马克思一共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异化,特别是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是人类需求的异化,这是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批判理论最直接的理论渊源之一。

马克思认为,人本身应该是自由的,而需求本身也应该是自由的,异化的需求便意味着需求偏离了它的本身,自由仅仅是表面的。这表明,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之中,人的需求渐渐地被异化,成为了不真实的需求。因此,马克思的需求异化理论是马尔库塞该理论的重要灵感来源,马尔库塞也被称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理论中都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剥削和控制的本质,因此马尔库塞在发展和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理论。

(2)卢卡奇“物化”理论。

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提到: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人生活的必然和直接的现实性,卢卡奇认为,“物化”是指颠倒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虽然“物”由人所生产,但是人决定与支配物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在现实生活中是“物”反过来开始取代人的位置,成为了人的支配者,而导致“物”与人的关系颠倒的罪魁祸首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理性的发展。卢卡奇作为马尔库塞的老师和好朋友,他的“物化”给予了马尔库塞以重大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构架。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也正是受到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启发,使得马尔库塞的开始由只关注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状况转而关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

3 马尔库塞“虚假需求”批判理论的内容

基于以上的时代及理论背景,马尔库塞在继承马克思以及卢卡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繁荣”工业社会背后的研究,马尔库塞提出了“虚假需求”批判理论 ,那么“虚假需求”的内容是什么呢?

3.1 人对物质的极度追求

“虚假需求”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极度追求物质。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了全面的控制,只是这种控制再也不是以暴力的形式进行,而是通过科学技术这种新形式来进行,在这种新形式下,人将物质享受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这个时期,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消费,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商品原本是由人生产出来,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生产的。然而,在“虚假需求”批判理论中,人成为了商品的服务者,人是为了消费产品而存在,而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也变成了是否能够拥有“美好的生活”,毋庸置疑,這里的“美好生活”是指追求满足物质消费的能力。

在发达的工业社会的人们在社会上大众传媒的影响下,不顾一切地进行消费、追求物质享受,心甘情愿地加入拜物教,沦为消费商品的机器。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在人的这场“旅程”中,人虽然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但人在这场旅行中并不幸福。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当人所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人看似是快乐的,但实际上人已经失去了很多“自由”,“虚假需求”就像中世纪的神学思想一样控制着人,只是在这里,人由上帝的奴隶变成了商品的奴隶而已。因此,人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生活在“痛苦的幸福生活”之中,在这种生活中,人们不断进行购买,不断进行消费。

3.2 虚假需求压抑人的真实需求

人的“真实需求”被压制了。马尔库塞认为,在先进的工业社会中,物质需求和人们的满意度已经大大提高,但是这种需求并不是人民的真正需求,而是因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借用外界力量将某种需求强加给人民。换句话说,也就是对真实需求的压抑是通过制造“虚假需求”来完成的。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相对于人的真实需求而言,“虚假需求”并不是人的本身真正的需求。人的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们在劳动的中所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的真实的快乐与幸福。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却使得人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在“虚假需求”中,商品成为了奴役人的手段,成为人们生活的全部,它使得商品与人的地位颠倒,人们在这种境遇中看似幸福而快乐,实则人的“真实需求”却一直被压抑。

3.3 大众传媒带来的强迫性消费

“虚假需求”的第三个内容便是大众传媒带来了强迫性消费。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发达工业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社会上产品“过剩”,要解决产品过剩问题就必须借助某种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工具,而这个大众传媒这个“工具”将它的这项功能更是发挥到了极致。马尔库塞认为,大众传媒总是通过对人意识的操控来激发人的购买欲望,使人认为自己有着这种需求,让人相信只有满足了这种需求,自己的人生才有意义。大众传媒所宣传的商品实际上大部分都不是人们的“真实需求”,而是大众传媒所赋予人的某种意识,这种意识提醒人们应该需要进行消费,不管人们是否真正需要该种商品,它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让人充分说服自己进行消费,从而强迫人们进行消费。

3.4 人的主体性地位遭到削弱

“虚假需求”的第四个内容便是人的主体性地位在很大程度遭到了削弱。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不顾一切地进行消费,追求物质享受、追求品牌、追求物质消费所带给他的社会地位,以此来满足自己内心因精神消费缺失而造成的“空虚”。然而在物质享受的追求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是被严重削弱的。人们进行消费并不是人们真正需要这种商品,而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满足其自身利益,借助大传媒强加给人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外界所赋予的,并不是人们积极主动发自内心地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需求带来的后果是人完全沦为商品的奴隶。商品本应该是由人所创造,人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然而由于追求物质享受,人是因为消费商品而存在,甚至人只有在消费物质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活着的意义,因此在“虚假需求”批判理论中,人的主体性地位遭到了严重削弱。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刘继译.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6.

[2]李博.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探析[C].大连海事大学,2016.

[3]戴丽兰.马尔库塞消费异化思想及当代价值[C].南京师范大学,2011.

[4]刘宋伟.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探析[C].内蒙古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赫伯特·马尔库塞
简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思想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以二战期间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文化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