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A的民航乘务日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4-01-27 13:41张盼杨必忠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乘务日语口语

张盼 杨必忠

摘 要:“产出导向法(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文秋芳教学团队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一种旨在提高外语产出的有效教学体系和方法。本文以此理念为指导,结合民航乘务日语口语教学实践,尝试构建基于POA的民航乘务日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效能。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20

0 引言

0.1 “产出导向法”简介

“产出导向法(POA)”是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为假设,以“有效学习”为中心,提倡学用一体化,坚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外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现象比较严重,产出导向法提倡学一点,用一点,学用一体,学用无缝链接,用以促学,学以致用。外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还要达成人文性目标,产出导向法强调将人文教育融入现有教育体系,坚持全人教育理念。

根据POA理论,教学流程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阶段。在驱动阶段,教师在授课之前说明本课学习目标,提出本课交际场景并给出产出任务。学生尝试产出后,就会发现不足,提升对输入材料的关注和加工深度,激发学习兴趣;在促成阶段,学生基于产出任务进行选择性学习,完成语言输出,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教师作为脚手架促成学生产出,学生的产出质量会大幅提升,实现输出促成;在评价阶段,教师通过学生产品,检验产出目标的达成性,进行即时和延时评价,引导学生抓典型问题,以评促学,进一步促成。笔者希望基于POA理念,结合自身课程,为高职空乘专业乘务日语教学提供新途径。

0.2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即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可以解决课时有限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强化深度学习,提升综合能力。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应为教学目标服务,针对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此外,在线教学资源的利用应慎重。

笔者以所授课程为例,借助在线的超星慕课平台,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无缝连接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闭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实效,弥补了线下教学的时间短板,为师生实时互动交流提供了条件。

1 基于POA的民航乘务日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民航乘务日语口语课程作为民航院校空乘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以及操练。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口语产出能力的養成以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成为这门课的突破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民航乘务日语口语学习情况存在以下不足:(1)语音专业基础不扎实;(2)课时有限,训练不足;(3)口语产出能力不足;(4)缺乏团队合作精神;(5)专业知识不牢固。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以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空乘专业民航乘务日语口语教学为例,在POA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混合式教学优势,尝试构建基于POA的高职空乘日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POA理论,教学流程分为课前产出驱动、课中产出促成和课后产出评价3个步骤。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利用学习通的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课前产出驱动环节:POA理论认为在“产出驱动”环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具有交际性的场景和具有认知挑战性的话题以供学生尝试完成语言产出活动,通过尝试性的产出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产出的困难,认识到自身语言储备和应用能力的不足,从而刺激其产生学习的欲望。课前,教师说明本课教学目标,围绕本课主题设计出基于空乘真实工作情景的口语产出任务,在语言产出任务设计好后,教师将与民航乘务日语口语课程相关的资料发布在超星平台端,学生在超星平台自主选择性学习并尝试口语产出,教师给予相应指导。

课中产出促成环节:教师首先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通过小测验的方式进行检查复习。随后,针对产出目标和学生产出困难,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成产出任务。教师作为知识结构的引领者,起到主导作用,对学生因材施教,与各小组一起合作,一起完成任务。最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各组给出评价意见。同时,教师对产出进行即时评价并给出正确示范,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产出任务。

课后产出评价环节:产出导向法的“产出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即时评价是指在“产出促成”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和产出练习给予的实时评价。延时评价则是指学生在课堂环节结束后的课后自主练习阶段将自己的产出成果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价。课后,各小组需要将各自的产出任务完成后以视频的形式提交到超星平台,供教师和学生评价。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另行布置迁移性口语产出任务,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拍摄视频上传至超星平台,同时在课程成绩考核时将其设定为加分项。本课程的评价将结合线上线下评价对课程进行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

2 基于POA的民航乘务日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案例设计

下面以本课程中的第四课:气流颠簸一课为例,结合本课教学目标以及学情分析探讨基于POA的民航乘务日语口语课程课前产出驱动、课中产出促成、课后产出评价三阶段的教学活动。

2.1教学目标

根据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乘务日语教学大纲》,第四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以及思政目标,具体见表1。为达成以上4个目标仅依靠线下有限的时间促成学生的口语产出,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POA理念,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成目标达成。

2.2 学情分析

学生是航空乘务系空乘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级基础日语、客舱服务专业知识以及乘务日语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用日语进行一些迎客登机等客舱情景口语实操训练,但是气流颠簸属于客舱应急内容,而客舱应急课程和乘务日语课程都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所以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课知识,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颠簸的专业知识进行铺垫。同时,由于学时有限,部分学生的日语基础薄弱,这就体现了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结合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帮助同学们在较短时间达成第四课的教学目标。

2.3 实施阶段

2.3.1 课前产出驱动

教师按照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向学生提供具有交际性的场景和具有认知挑战性的口语产出任务以供学生尝试完成语言产出活动,同时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学生尝试口语产出,同时教师给出相应指导。具体内容见表2。

2.3.2 课中产出促成

第四课产出促成分为案例导入、探究新知、语言训练以及任务产出4个环节。通过这4个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的选择性学习进行检查和纠正性教学,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促成学生口语产出,具体教学环节见表3。

2.3.3 课后产出评价

本门课程的课后产出评价采用的是POA理念下的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利用超星平台成绩管理的权重设置功能,建立了即时评价60%与延时评价40%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即时评价比重如下:课程视频10%、课程音频10%、分组任务10%、语言训练10%、课堂互动(课堂表现)10%、阅读资料5%、签到(出席率)5%;延时评价即学生经过课前产出驱动环节和课中促成环节完成的口语产出任务,在学习通上传口语产出视频进行延时评价,比重为40%。教师评价标准如下:

2.4 教学反思

基于POA的民航乘务日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有效的外语产出,并培养其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合作学习等综合学习能力。教学目标明确,任务安排合理。通过课前线上产出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中产出促成达成口语产出任务、课后产出评价以评促学,根据每课学习目标设置教学资源,通过问卷调查、专业资料、广播词会话音频、微课、真实案例导入、语言训练以及情景实操等达成口语产出任务,促进语言能力,学一点,用一点,学用无缝链接,用以促学,学以致用。在教学全过程注重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强化民航“三个敬畏”意识在客舱服务中的指引作业。

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缺乏语音评测系统,造成教师工作量过大,评价不及时,学生不能及时检测语音准确度,语言训练不能及时反馈,开发乘务日语语音AI评测系统是今后努力方向。

3 结语

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尝试探索民航乘务日语口语课程教学模式。通过驱动、促成、评价闭环式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同时,将人文教育融入现有教学体系,增加了学生的客舱服务认知能力和应急情况下的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毋庸置疑,教师利用超星平台推送资料,有益于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學生们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7):547558.

[3]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6):106114.

猜你喜欢
乘务日语口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
口语对对碰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