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育人视域下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

2024-01-27 05:50白雪海日崔媛恩日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青少年

白雪 海日 崔媛 恩日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育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探索社会育人实现路径,通过健全社会育人体系,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关注祖辈教育的出现,开展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挖掘提炼育人资源,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优化社会培育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社会育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50

2023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要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要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要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坚持协同共育,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

1 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重要要求

1.1 新时代抓好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从青年特点出发,使青少年接受正确价值观念的教育引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要铸牢各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2 新时代内蒙古抓好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蕴涵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具有促进民族团结光荣传统。2022年11月,自治区党委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鲜明提出要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抓好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题中之义,是实现教育全覆盖的应有之举。

1.3 社会育人在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作用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2 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

2.1 教育主体层面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对青少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鄂尔多斯市已建立起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全学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体系,各学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进行针对性教育。如在大学阶段,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统筹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课堂,同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贯穿课堂育人全过程实现协同育人。

2.2 教育类型层面

除学校教育外,在社会育人方面,当前对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2.2.1 分地点

打造了民航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鄂尔多斯市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中心(基地、所、站);在公共交通上进行宣传教育等。

2.2.2 分形式

通过组建宣讲队伍;张贴宣传海报和标语;广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读本》;选树“石榴籽嘎查”“石榴籽家庭”典型等形式开展教育。

2.3 教育效果层面

目前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一定成果,民族团结氛围较好,但同时也存在社会育人手段单一、效果不明显等现状。如,各宣传阵地教育形式多以图文标语、展板的形式呈现,实现了“知其然”,但尚未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教育目的。此外,00后、10后青少年成长环境优渥,日常接触了大量的宣传媒介,对一般宣传内容和形式“麻木”“不敏感”,教育效果未达预期。

3 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社会育人路径

3.1 建立健全社会育人体系

建立政府统筹、各主体协同推进实施的育人机制。由统战部、民政局等职能部门负责牵头,连结教育局、文化和旅游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等相关业务主体单位,依托各街道、乡镇,同时广泛吸收社会组织参与,构建起覆盖全部行政区域和服务面向全体人群的社会育人体系。组织健全、职责分明、加强保障、定期反馈、社会参与监督。

3.2 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抓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家长是重要关键。当前,除在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工作的家长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是个体经營者、畜牧业劳动者等,这部分群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主要依靠社会教育。因此,必须要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可在村社区设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家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3.3 关注祖辈教育的出现

调查发现,当下有很多青少年由爷爷奶奶直接抚养和教育,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祖辈教养将越来越普遍,祖辈参与青少年教育已成为诸多家庭的教养模式,这是抓好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个新关注点。据此,可通过老年人喜爱的形式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如编排民族团结主题广场舞,在商超等人员集中区域开展知识竞猜,答对送鸡蛋等,充分发挥祖辈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3.4 开展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社会实践

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衔接,如依托每年开展的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了解感受民族地区发展,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3.5 继续挖掘提炼育人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地处蒙陕晋交接处,在民族独立中涌现出了南京知青在内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近些年鄂尔多斯市充分挖掘鄂托克前旗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出了一批群众反响强烈宣传阵地,这同时反映出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内涵深厚、潜力丰富。下一步,一方面要继续发现挖掘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提炼,使之成为活的教育、有效的教育。如,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造型独特,来源蒙古族三大历史典籍,可在馆外显眼位置设置建筑来源讲解,让青少年在建筑视觉冲击中,了解鄂尔多斯文化,切身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3.6 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作用

鄂尔多斯市社会工作事业起步早、发展扎实,目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会工作者群体,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通过社会工作小组工作,开展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对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小组工作方式介入解决。

3.7 创新方式方法

以青少年常去的博物馆、动物园、运动场所、学校门口小超市和课外兴趣培训班等固定社会活动场所为重点教育地点,加强宣传教育氛围营造,强化文化熏陶浸润。

以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祭、腊月二十三圣火恭祭仪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以9月1日升学入学节点,以5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政策宣传月”等特殊日期为重点教育时点,开展“看得见”“听得到”的系统民族团结教育。

以流行的乌兰木伦湖喷泉广场、三号桥消夏草坪等“夜经济”集合地为重点教育补充,放一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露天幕布电影,开一场民族团结主题相声。

以“红色剧本杀”“舞台剧”等青少年喜爱的互动形式为重点教育手段,创作独具地方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剧本,调动青少年学习积极性、加强教育效果。

以地方文化元素创造一批文创产品,结合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制作成直觀的文化产品,形成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宣传符号。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对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在社会育人方面还很缺失。本文开展社会育人视域下内蒙古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以鄂尔多斯市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调查社会育人现状,系统分析教育中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提出有效育人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6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EB/OL].(20230119)[202301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 202301/t20230119_1039748.html.

猜你喜欢
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