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4-01-27 05:50宋慧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宋慧勇

摘 要:培育时代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因此,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要务。当前大学生科研兴趣不足、创新意识缺乏,科研素养亟待提升。高校自身及教师等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和帮助,营造浓厚的校园科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建立科研鼓励机制、构建师生共同体,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

关键词: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跨学科学术组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76

1 背景及文献综述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双一流高校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创新性思维、探索兴趣的一流科研人才尤为重要。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是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举措。科研素养是从事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体现出的特有的思维模式、科研品质、科研精神、科研能力及对待科研的具体态度。科研素养对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公众整体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目前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科研观念薄弱,创新意识淡薄,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怀疑精神、习惯服从指导,大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已有文献对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研(科学)素养的内涵及考量维度、科研素养的现状、科研素养低的原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滕培秀(2021)围绕提高科研素养的重要性从四个维度进行剖析,并从知行合一、制度保障、团队孕育和志向驱动四个视角思考落实方案;陈淑珍等(2020)从提高科研认知、加强实验训练等视角思考如何构建科研素养培养体系并实现创新型人才培育;张献(2017)指出大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加强素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高桂娟(2015)等总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推动本科生科研、培育创新人才上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國内实际进行深入思考;仁志玲(2018)基于当前大学生科研能力弱、创新精神缺乏等现状,提出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及营造良好氛围等提升科研素养的具体举措;刑金龙(2017)通过深入分析导致大学生科研素养不高的形成原因,认为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孙诺诺(2020)通过问卷调查梳理财经类学生科研素养的现状,并强调了科研实践训练对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有效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本研究通过剖析当前大学生科研实践及科研素养的现状,为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有效路径。

2 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现状

科研素养除了强调能力以外,还包含观念层面的内容。科研素养首先要考量的是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其次才是科研知识与科研能力。虽然各高校积极通过各类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影响,当前大学生群体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且普遍缺少科研思维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一,大学生科研观念和创新意识薄弱。这与缺乏浓厚科研氛围及教师的引导不足有密切关系。浓厚的科研氛围对大学生的思维观念、行为乃至创新意识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而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术创新的主力军,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学科前沿融入学生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研探索欲。目前多数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对大学生的科研引领指导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需要引起重视。

其二,大学生科研能力欠缺。这与我国当前高校实践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安排不充分有密切关系。不少高校基于经费及办学规模等实际条件的制约,大学生在实践课程和科研实践活动中的真实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满足,进而对大学生科研能力与素养的培育产生负面影响。而高校对实践活动的过高预期、结果导向等又严重挫败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导致借助开展科研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目标无法很好实现。高校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手段受到限制。

其三,大学生团结协作的科研意识有待加强。每一项科技进步背后都是一个科研团队多年合作奋斗的结晶。创新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长期良性互动、团结协作。因此,缺乏团结协作的科研氛围、团队合作精神欠缺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3 提升科研素养的路径设计

大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是一项涉及观念、制度、能力等多方位的系统工程。高校如何发挥主体作用,创新科学教育理念,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手段措施,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科研素养提供有力支撑。科研素养既强调能力层面,也包含观念层面的内容,如何通过课堂与实践双管齐下,实现大学生科研观念层面的转变才是科研素养提升的关键。

首先,将科研融入课堂、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改革。

丰富授课内容和调整教学重点是改革的第一步。高水平的本科教学亟须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重要支撑。因此,在本科教育改革中,要积极将本学科领域内的科技前沿热点融入课程知识体系,进而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育科研兴趣、激发科研热情是大学生科研素养提升的基础,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是加强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鼓励教师将课堂理论讲授模式向启发式、研讨式等有利于培育学生自由探索、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精神的教学模式倾斜,全方位多渠道创造条件,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教师课题组,为培养科研素养的教学活动提供真实场景。通过将科研训练前移,让学生较早接触科研,尽早地培养科研思维、科研习惯和科研精神。

其次,重视课外科研实践活动组织,营造科研素养培育的校园氛围。

科研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浓厚的校园科研氛围,浓厚的科研氛围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乃至科研素养水平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科研素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可成立专门的本科生科研中心,统筹协调全校本科生科研项目、经费及评价奖励等,将科研活动的宣传、协调、指导、评价及奖励等工作制度化。规范的组织管理和良好氛围的熏陶双管齐下,学生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学术讲座、课题研究等的积极性将大大提升。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科研实践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其探索未知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因此,高校专门的本科生科研中心可通过各种综合性学术与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和开展,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在提升科研素养上的短板,充分发挥科研实践的作用。

再次,强化导师赋能、完善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

做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关键就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资队伍。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及完善相应的教师鼓励机制和创新评价体系,激发业务能力强又有责任心的教师积极自愿担任本科生科研导师,充分发挥科研导师对学生的科研引领作用。高校还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如设立科研专项奖励,提供本科生科研项目资金保障、给予科研指导教师在晋升评优中加分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励教师积极将学科前沿、一流科研成果融入到本科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处于学科发展前沿,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这样的教学才可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教学也才能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向科研之路,进而引导学生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价,关键看其对学生的培养。要从制度上全力保障那些悉心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鼓励思想碰撞、常态化与学生进行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的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支持和实质性的奖励。唯有激励更多有能力、有责任心、得到师生和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主动担任大学生的科研导师,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实现,高等教育才能打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崭新篇章。

最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组建跨学科学术组织。

跨学科研究是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突破和科学发现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适应当前时代发展最新要求,突破体制障碍,以方向和问题为导向,组建跨学科学术组织和创新联盟,融合汇聚校内外相关学科优势资源,开展前瞻性研究,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协同共享高校科研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研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科研亲身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是促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让参与者的各种创新素养得到有效提升。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既包含科学家精神的熏染,也包含大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漫长且孤独的科研道路是磨练学生坚强意志,塑造其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勇气、激发自身独创性的重要过程。高校要把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放在高校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位置。因此,高校自身及高校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及早参与科研实践,为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科研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特征。因此要提升本科生科研素养,必须强化科研实践训练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升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滕培秀,黄发友.“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21,(10):2933.

[2]陈淑珍,戴品怡,陈素云,等.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契机的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711713.

[3]张献.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J].河南农业,2017,(10):3840.

[4]高桂娟,陈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如何促进本科生科研[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5):6371.

[5]仁志玲,付华,郭瑞,等.在科研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8,(1):7172.

[6]刑金龙,张静.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8687.

[7]孙诺诺,汪涵,李会,等.大数据时代下财经类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能力提升研究[J].大学教育,2020,(12):155157.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