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助式标准镇痛护理在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4-01-27 07:06廖盛欢
黑龙江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癌痛家属维度

毛 英,廖盛欢,易 双

1.新余北湖医院急诊科,江西 新余 338000;2.新余北湖医院肿瘤科,江西 新余 338000;3.新余北湖医院精神科,江西 新余 338000

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癌痛,长期的剧烈癌痛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加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1-2]。因此,对中、晚期癌症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至关重要。多学科协助式(MDT)是由来自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通过定期会诊的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干预方案,继而由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方案,使干预方案更全面、更规范,有益于提升干预效果[3]。标准镇痛护理是指将疼痛护理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进行统一,制定标准化工作程序,用来指导和规范疼痛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细节进行量化[4-5]。本研究探讨MDT 标准镇痛护理在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2 年2 月新余北湖医院收治的80例癌症中、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3~69 岁,平均年龄(53.5±15.5)岁;疾病分类为肺癌8 例,胰腺癌3 例,胃癌10 例,结直肠癌7 例,宫颈癌4 例,其他8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52.6±15.4)岁;疾病分类为肺癌9例,胰腺癌2 例,胃癌11 例,结直肠癌7 例,宫颈癌4例,其他7 例。纳入标准:满足癌症中、晚期诊断标准[6],年龄18~75 岁,生存期>3 个月,精神系统、认知功能正常,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且无法正确表达者,长期处于昏迷、失去意识状态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时间、程度,遵医嘱及时予以止痛药镇痛,观察镇痛效果;通过按摩法、皮肤电刺激法、冷热疗法等缓解患者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予以对症处理。

观察组采用MDT 标准镇痛护理干预。(1)成立MDT标准镇痛护理小组。由肿瘤内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疼痛科、药剂科、康复科、麻醉科、心理科医生组成MDT 标准镇痛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接受20 个课时的统一培训,内容包括标准镇痛护理理论知识、癌痛相关知识、癌痛患者护理知识等,并定期进行考核。(2)工作流程制定。小组成员依据《癌症疼痛诊疗规范》[7]中的疼痛护理进行探讨,制定更优化、更合理、更高效的疼痛护理流程。在执行疼痛护理过程中,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开展流程化、标准化操作。(3)护理实施。①疼痛评估。患者入院后8 h内,护士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8]对其进行癌痛程度评估,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住院期间,护士对其进行动态评估,内容包括癌痛时间、部位、程度、性质等。②药物镇痛护理。依据WHO 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9]予以止痛护理。遵循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原则,轻度疼痛(0~3 分)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中度疼痛(4~6分)给予弱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重度疼痛(7~10 分)给予强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及时记录药物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③非药物镇痛。通过冷热疗法刺激皮肤温度觉,按摩法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缓解癌痛的目的;通过音乐放松疗法舒缓情绪,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的主观感受。④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癌症疾病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建立战胜癌痛的信心;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并组织病友交流会,分享抗癌故事,让患者感受家庭与社会的关怀;鼓励患者参与到镇痛护理评估、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于出现不良心理及情绪的患者及其家属,联合心理科医生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⑤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镇痛药物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镇痛药物成瘾性的理解误区。⑥联合会诊。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共同参与镇痛护理过程,完善患者镇痛护理方案。对于终末期癌痛剧烈患者必要时可实施硬膜外镇痛泵持续自控镇痛和采取相关神经损毁治疗。(4)质量控制。护理人员严格按照MDT标准镇痛护理工作流程实施护理工作内容,每日早交班由肿瘤内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对前一日标准镇痛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如发现护理工作中出现问题与不足,应及时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总结改进、优化措施,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干预前后,采用NR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用0~10 分表示疼痛程度,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9 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2)疼痛缓解程度。干预后,依据《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10]对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价,分为未缓解、轻度缓解、中度缓解、明显缓解和完全缓解,总缓解率=(中度缓解+明显缓解+完全缓解)例数/总例数×100%。(3)生活质量。干预后,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问卷调查量表(EORTCQLQ-C30)[1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分为15个维度,将各维度换算成百分制计分,其中总健康维度、功能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症状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呈反比。(4)不良反应。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便秘、恶心呕吐、嗜睡、排尿困难、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5)家属心理应激。干预前后,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12]对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情况进行评价,RSS 分为负面情感、生活被扰乱、心理痛苦3 个维度,共15 个条目,采用0~2 级计分法,总分为0~30分,得分与家属心理应激水平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情况 例(%)

2.3 两组患者EORTCQLQ-C30评分情况

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QLQ-C30 中经济困难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维度、总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维度及腹泻、便秘、食欲下降、失眠、气促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EORTCQLQ-C30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EORTCQLQ-C30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功能维度症状维度躯体功能66.49±17.83 59.51±12.58 2.023 0.047认知功能57.46±13.92 51.14±8.23 2.472 0.016情绪功能65.13±20.68 56.45±15.84 2.107 0.038角色功能69.87±17.83 62.11±12.31 2.265 0.026社会功能70.51±20.68 61.86±14.42 0.170 0.033疼痛15.89±4.37 23.86±5.34 7.305<0.001疲劳49.53±14.78 57.42±15.76 2.310 0.024恶心呕吐20.54±6.23 24.72±6.84 2.857 0.006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总健康维度55.28±16.62 48.01±8.46 2.466 0.016单一维度经济困难40.25±13.06 42.52±13.84 0.755 0.153腹泻25.48±7.42 29.64±8.16 2.386 0.020便秘35.43±11.92 41.58±12.63 2.240 0.028食欲下降39.07±12.74 44.87±12.85 2.027 0.046失眠51.85±15.36 59.79±15.11 2.331 0.022气促44.79±13.64 52.81±15.31 2.474 0.016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RSS评分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RSS 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RS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负面情感干预前3.51±1.02 3.48±0.97 0.135 0.893干预后3.43±0.51 3.98±0.88 3.420<0.001生活被扰乱干预前6.23±1.89 6.45±1.83 0.545 0.588干预后6.54±0.82 7.37±1.72 2.755 0.007心理痛苦干预前5.47±1.42 5.76±1.51 0.885 0.379干预后4.82±1.55 6.39±1.82 4.154<0.001总分干预前15.94±3.72 16.45±3.42 0.638 0.525干预后12.83±2.74 17.08±3.95 5.591<0.001

3 讨论

目前,癌痛护理仍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应被重视的一个问题,长期的癌痛折磨,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失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癌痛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昏迷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而且癌痛不仅危害患者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同时还对其家属心理造成严重影响[14]。MDT 标准镇痛护理强调联合多学科专家将镇痛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指导和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提高镇痛护理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疼痛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将MDT模式与标准镇痛护理相结合应用于癌性疼痛患者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分析其原因在于,观察组患者入组后,肿瘤内科护士对其癌痛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健康档案,并联合多学科专家讨论,通过知识、技能互补,制定出合适患者的个性化镇痛护理方案,使镇痛护理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同时MDT标准镇痛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参与护理评估、计划、评价等过程,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知程度以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镇痛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ORTCQLQ-C30 中功能维度、总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维度及腹泻、便秘、食欲下降、失眠、气促维度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将MDT模式与标准镇痛护理相结合应用于癌性疼痛患者中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对于中、晚期转移或浸润性癌症患者,通过治疗已经难以治愈,故而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目标为延长其生存期以及提升其生存质量。有研究[15]发现,癌痛控制效果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观察组患者入组后,肿瘤内科护士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对镇痛药物依赖性、成瘾性的误解,使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同时,联合多学科专家为患者提供保障与支持,心理科医生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疼痛科、药剂科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与镇痛效果,肿瘤内科护士长与主任评估镇痛护理质量,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制定镇痛护理计划,提升镇痛护理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RSS 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将MDT模式与标准镇痛护理相结合应用于癌性疼痛患者中能有效减轻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分析其原因在于,癌痛患者家属需长期负担其照护工作,致使患者家属身体、心理、经济负担加重[16]。MDT 标准镇痛护理过程中,通过向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全面的护理及关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属的愧疚感,缓解其心理负担,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同时,通过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表达内心想法,释放不良情绪,有效降低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 MDT 标准镇痛护理应用于癌性疼痛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癌痛家属维度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