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2024-01-29 06:15陈志峰
江苏建材 2023年6期
关键词:原材料水化施工工艺

陈志峰

(厦门市骏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之一, 其强度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混凝土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等。 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深入研究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 以指导工程实践并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1 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1.1 原材料质量与配比设计

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首先,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在配比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和品牌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颗粒大小, 影响着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和强度。其次,骨料作为混凝土的骨架材料, 其粒径、 形状和强度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配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强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水灰比和骨料粒径配合, 可获得较好的强度性能。同时,添加适量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强度。

为有效控制原材料质量与配比设计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需严格选择优质原材料,并进行有效的实验室试验和配比设计。通过试验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确定最佳的配比参数,确保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具备稳定的强度性能,以满足工程的安全和耐久要求。

1.2 施工工艺与养护条件

施工工艺包括搅拌、浇筑、振捣等环节,不当的施工操作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从而影响强度。 例如,搅拌时间过短、搅拌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骨料分布不均,影响强度的一致性。 在振捣过程中,如果不充分振捣,会产生气孔,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养护条件是指混凝土在浇筑后的保湿、保温和硬化过程。 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过早干燥、产生裂缝,影响强度发展。 在保湿过程中,需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水分的过快蒸发,有助于进行水化反应,提高强度。 保温则有助于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1.3 环境温湿度与季节因素

温湿度会影响混凝土水化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在高温环境下,水化反应会加速,但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水分过快蒸发,影响水化反应的完整性,降低强度。 在低温环境下,水化反应会减缓甚至停止,影响强度的形成。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采取相应的温湿度控制措施。 季节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在寒冷季节,温度较低会延缓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同时会增加混凝土的冻融损伤风险。

1.4 施工质量与施工工序

施工质量和施工工序是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 不合理的施工工序和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首先, 施工质量对混凝土强度具有直接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配合比计算不准确、原材料配送不合理等问题,可能导致混凝土配比失衡,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此外,施工中若存在材料掺杂、水泥品种不符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其次,施工工序的合理性也影响混凝土强度。例如,混凝土搅拌、浇筑和养护的顺序、方法及时间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搅拌时间过短、浇筑不均匀、养护不到位等因素都可能导制混凝土强度不稳定。

2 控制措施

2.1 精细的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

精细的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是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配制中,合理选择原材料并进行科学的配比设计能够显著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首先对原材料进行选择。 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采用逐步优化的方法进行配比设计。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逐步调整水灰比,优化骨料配比,使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都得到保障。 通过试验和测试,得到具体的配比参数。

精细的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能最大程度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2.2 严格的施工工艺与养护管理

振捣参数:采用高频率振捣器,每小时振捣频率达到8 000 次,以确保混凝土中没有气孔,提高密实性。

模板和支架:选择优质的模板和支架,确保模板平整度误差不超过5 mm,支架稳固可靠,避免震动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控制浇筑速度为3 m3/h,保证浇筑均匀。 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1.5 m,防止过快浇筑引起的分层问题。

养护湿度和周期:前24 h,每6 h 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润;后72 h,每12 h 进行湿润,以促进混凝土水化反应。

2.3 采取保温、湿润等措施应对环境因素

选择聚苯板作为保温材料,覆盖在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可以减缓混凝土的早期干燥,有助于保持适当的湿度。安装温度传感器以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根据监测数据调整保温材料的覆盖密度,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稳定。每6 h 进行一次湿润养护,喷水保湿混凝土表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等。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需要采取精细的材料选择和配比设计、 严格的施工工艺与养护管理、环境因素的保温湿润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原材料水化施工工艺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观点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知识无穷尽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