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管乐在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作用与实施路径

2024-01-29 03:36崔飞
乐器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作用高校

崔飞

摘要:音乐美育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并促进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行进管乐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渠道,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从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出发,对当下音乐美育实施必然性进行剖析,其次对行进管乐的作用进行了解读,行进管乐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转型、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生的校园活动。行进管乐在实施路径方面在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行进管乐教师队伍、落实行进管乐在校园的实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编配管乐教材等。

关键词:音乐美育  高校  新时代  作用

一、音乐美育的相关文件及政策的解析

高校的美育工作是一个培根铸魂的过程,在历史的进程中,提高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意识已然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前言部分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随着国家的重视和人民审美意识觉醒,学校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结构去适应当下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育人体系来满足大众群体对美育教育的渴求,将音乐美育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中。以下将会从音乐美育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的推行来阐述音乐美育发展的必然性。

(一)关于音乐美育的重要谈话

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的重要谈话,可以清晰地发现国家对美育的重视以及肯定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而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国的竞争很多时候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人民接受各类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在各类文化的交流和冲击中,将中华美育精神传承下去,成为滋养新一代青年心灵的养分是艺术在教育中所需考虑到的问题。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指出“要建设有利于促进和发挥美育功能的校园环节,营造包容、多元、向上的文化氛围。”高校是美育实施的重要场所之一,要想发挥美育的作用,高校也需要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学生只有深处美育教育的氛围中,才能减少美育培养的阻力。

(二)教育部关于音乐美育的文件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青年是教育部始终贯彻的要求,各类文件的出台,加大了美育思想的宣传,学校是美育教学的阵地,应该调整各方有利的条件将美育工作落实到具体实践。为了更好推进美育工作,改善当下我国高校美育工作与当下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美育工作的总要求、主要任务、主要措施、组织保障”做了详细的要求,《意见》在总要求中提出当代高校的美育工作需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青年,让所有在校的学生都能接触美育的机会,学校则需要深化落实内部的改革,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了“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加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学校美育课程中高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他们自身的学科特点,设置符合学生美育教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科产生最大的正迁移,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音乐美育相结合。

从音乐美育的相关文件及政策看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音乐美育是一项普及性的教育,不是过去大众所说的“少数人的教育”,音乐美育是面向大众的,在高校中普及音乐美育有利于促进“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塑造美好的心灵。

二、高校行进管乐实施的作用

行进管乐源于传统管乐的艺术形式,但其在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上却要优于传统管乐艺术形式。行进管乐作为一种有效的素质教育手段,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体会音乐学习乐趣的同时锻炼身体,获得健康的体魄。在培养学生增强团队精神,学会吃苦耐劳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简而言之行进管乐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的意义超出了他们参加乐队本身。组织、纪律、性格、荣耀、自信等人格特质培养,会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展得更好,发现更好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是为了培养和谐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在他的观点中“音乐学习和歌曲演唱是高尚道德形成的基础。”如此可见高校音乐美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演唱、演奏、创作等类型的人才,而是通过音乐美育教育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心理结构的优化以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出了教育旨在培养“完全之人物”,这是要求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他看来促使内部和外部兩种能力协调的途径便是教育。作为音乐美育的重要环节,行进管乐的实施绝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是全面的包容的,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行进管乐促进当下高校音乐教学的转型

多年来我国各类高校的音乐教学多注重音乐的演奏技能、演唱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导致美育教育反复被提及但仍是高校音乐美育中的薄弱环节。高校进行音乐美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当从过去错误的观念中跳出来,不再局限于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意见》中提出普通高校在美育教育中需要“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高校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课程、实践、文化、展演四个部分推进艺术教育的转型。教育部在2007年7月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表示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意见》和《规程》都明确了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需要优化校园文化、完善课程内容等,促进当下高校音乐美育教育的转型,有利于音乐美育教育的开展。基于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和音乐美育在高校的具体实施,行进管乐需要在重视演奏技能、重要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完善课程行进管乐教学,加强行进管乐课外实践活动。

(二)行进管乐促进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状态走进世界的舞台,在文化激流中,大量世界优秀音乐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洋歌剧、音乐剧等,行进管乐也随之而来。杨帆在《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中提道,年轻人要参与欣赏世界文艺作品,有助于赓续优秀世界文化传统。在高校中开展行进管乐,进行世界音乐文化教学,有利于让高校大学生了解认识世界音乐文化从而从内心喜欢世界音乐文化。学校教育是集中的,通过学校的教育有利于新一代的人学习世界音乐文化,培养学生们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行进管乐提高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便利与多姿的一面,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代大学生用在网络娱乐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在校园生活中形成了较为封闭的交流环境,在校园生活里不善于与教师同学交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则会有效改善这一状况,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和加强学校底蕴。李秉德在《教学论》中论述到“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校园教学环境的建设能构建崇德高雅、充满活力、富有美感的校园文化。高校可以通过成立行进管乐社团及其他行进管乐组织,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行进管乐活动中,并在行进管乐活动中加强合作意识。

(四)行进管乐优化学生的校园活动

大学的教育都是以专业为基础划分,学生除了自身的专业课程接触到其他学科的机会较少,以行进管乐为主要内容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有利于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学生在课堂中高度集中学习专业知识课下需要通过行进管乐来放松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意见》文件中提到“持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等活动”。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校园生活,行进管乐是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学生是文化传承的动力。学生可以通过行进管乐的学习、聆听优秀管乐作品、参加行进管乐的校园活动来充实自身的校园生活。

三、行进管乐实施的路径

行进管乐实施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优化音乐教学的手段,体现时代的内涵符合时代的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音乐学科的优势,遵循审美的原则,不能在技巧与审美中严重失衡,教师应该提升自我,行进管乐不是“天赋异禀学生的特权”,应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行进管乐的学习中来。

(一)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行进管乐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会对行进管乐教学起到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用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提升学生对行进管乐的审美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自身必须具备夯实的行进管乐知识及技能,用良好的专业技能引领学生。

新时代要求行进管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具备管乐演奏、音乐知识、审美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技能,此外还需教学、课堂组织和教学工具的运用能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的文件中对当代音乐教师提出了四点要求“紧扣新时代要求、凸显师范特质、聚焦育人能力、注重交流学习。”教师专业基本功展示的要求也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所需要贯彻的原则,推进高校艺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音乐教师。新时代的行进管乐教师需具备专业素质、思想政治觉悟、教育情怀深厚、勇于探索、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行进管乐在校园的实施

随着国家不断强调音乐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作为国际上公认的行进管乐最重要的载体——高校,这个在人员、专业、场地、设施等具备各种优势的最适宜其生长的土壤来说,发展行进管乐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学校应在现有优势条件下为学生配置优秀的教学团队,配备行进管乐需要的必备乐器,挑选招收优质的队员,让学生顺利地参与到行进管乐的学习中去。

(三)建立长期的行进管乐学习观念

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是为了建立学生美育的观念,当学生初入社会后生存的压力变大,生活中更需要发现美的能力,让音乐美育成为照进心灵的艺术。音乐美育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通过音乐学习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以达到心灵感化的过程,而不是靠填鸭式获取知识减少音乐内心感受的过程,它重视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感受。李思特《音乐美育对中国青少年品德培养研究》中提到了学生在学习音乐需要“树立长期、系统的学习观念。”在音乐诸多技能中,行进管乐的训练常常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个人品质也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学生需要树立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会内化成一种良好的品质。

(四)编写优质行进管乐教材

编写出版行进管乐教材是加强行进管乐教学重要的方式。众所周知,高校教材是高校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这个道理。高校行进管乐教材的编写出版有利于行进管乐的教学,有助于行进管乐活动的开展。目前已出版的行进管乐教材如《行进管乐队训练教程》《学校管乐团训练教程》《行进管乐队训练与示范教程》等,对行进管乐队的训练方法和实际示范排练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乐队指导者在使用这些教材时,可以训练技术和方法,但是由于所有的训练方法都只限于技术层面,不能体现行进管乐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所以,编写具有技术训练、音乐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思政理念的行进管乐教材是当务之急。

结论

从我国当下的相关政策剖析行进管乐在高校音乐美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行进管乐是音乐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主动融合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推进音乐美育的发展。高校音乐美育的实施有利于促進当下高校音乐教学的转型、有利于促进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校园活动。行进管乐的实施与教学需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行进管乐教师队伍、建立长期的行进管乐学习观念、编写出版优质的行进管乐教材,推进文化创新的传承。行进管乐已是高校美育的必然趋势,学校及教师应该为学生音乐美育的学习创造发展的条件。

注释:

王怀安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1802.

苏丽君. 关于提升大学美育课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20(7)1

邱勇.《向美而行 以美育人》人民日报, 2022.01.09(5)

范国睿主编. 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9[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22

郭声健著. 音乐教育心视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8

孙孔懿著.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39

格更,莫日更图雅著.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66

范国睿主编. 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9[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22

张令伟.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42

杨帆.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N]科教新报,2021-11-10. (02)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6

陈华栋编著. 课程思政[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 143

李思特. 音乐美育对中国青少年品德培养研究[D].吉林大学,2018.29页

参考文献:

[1]王怀安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9.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郭声健著. 音乐教育心视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4]孙孔懿著.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李和伟,荣艾国著. 行进管乐队训练与示范教程.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4.04.

[6]荣艾国,蒋硕编著. 行进管乐队训练教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11.

[7](美)兰迪·纳瓦尔著;张之悍译. 管乐队组建与训练手册.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5.09.

[8]邱雨著. 西方管乐艺术研究.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20.07.

[9]张雪著. 西方管乐的演奏艺术理论. 北京:现代出版社, 2019.04.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項目基金: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行进管乐走进高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2020SJA104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时代作用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