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年四川成都某医院临床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与疾病类型分析

2024-01-30 01:31杨俊龙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输血科西安7000西部战区总医院输血科成都6008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输血科成都60045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血型抗原红细胞

杨俊龙,张 利,肖 洁,黎 欢,杨 鑫,彭 涛(.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输血科,西安 7000;.西部战区总医院输血科,成都 6008;.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输血科,成都 60045)

血型意外抗体是指ABO 血型中抗-A,抗-B之外的血型抗体,又称不规则抗体[1],因输血、妊娠、器官移植或血液制品免疫刺激产生,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血型鉴定和配血困难、红细胞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我国汉族人群阳性率为0.38%~2.38%[2]。为降低意外抗体阳性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预防红细胞输注无效,需对输(备)血患者进行意外抗体筛查,实施精准输血方案[3],但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输血患者增多,血液资源供不应求,而既往精准输血方案多关注Rh抗原匹配输血,较少研究其他血型系统抗体,以及意外抗体与患者疾病特征的关系。本文对近十年医院血型意外抗体阳性率、抗体特异性、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谱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精准输血方案、降低意外抗体阳性率、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输血科采供血管理软件(CDJQZY2020.05.27,西安长城金智软件)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申请输(备)血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血型意外抗体筛查及鉴定数据进行分析,共315 456 例患者申请输(备)血,男性174 463 例(占55.31%),女性140 993 例(占44.69%),年龄0~99(46.27±15.21)岁。在病案信息管理系统(V2.0.5,成都信通网易医疗软件)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疾病诊断分类整理,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试剂 Erytra 全自动血型及配血仪、WADianna 离心机、WADianna 孵育器、人ABO 血型和Rh(D)血型检测卡、抗人球蛋白卡(西班牙Grifols);Autoviue 全自动血型及配血仪(美国强生);低速离心机(安徽中佳KDC-40);血清学离心机(日本久保田KA-2200);抗体筛查Ⅰ,Ⅱ,Ⅲ号细胞(上海血液,美国强生,西班牙Grifols);抗体鉴定谱细胞(上海血液、荷兰Sanquin);ABO 标准细胞,抗-A,抗-B,抗-D,抗-C,抗-c,抗-E,抗-e,抗-M,抗-N,抗-S,抗-s,抗-P1 单克隆抗体试剂(上海血液);抗-Lea,抗-Leb,抗-Dia,抗-Jka,抗-Jkb,抗-Fya,抗-Fyb,抗-Lua,抗-Lub,抗-Kpa,抗-Kpb单克隆抗体试剂,质控品(荷兰Sanquin);所有试剂均经批检合格且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1.3.1 免疫血液试验方法:用EDTA-K2抗凝管留取4ml 全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实验方法包括生理盐水试验(normal saline,NS)、凝聚胺试验(manual polybrene test,MPT)、微柱凝胶试验(microcolumn gel test,MGT)、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

1.3.2 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用抗人球蛋白凝胶卡及抗体筛查Ⅰ,Ⅱ,Ⅲ号细胞按全自动血型及配血仪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意外抗体筛查,任意一孔凝集强度≥1+判为阳性,结果均无凝集无溶血判为阴性。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在血型参比室用谱细胞与患者血浆通过多种方法检测,由反应格局判定意外抗体特异性,检出同种抗体特异性后需同时确认患者红细胞相应抗原阴性[4]。

1.3.3 自身抗体鉴定:将患者血清与自身红细胞进行NS,IAT 或MGT 反应,以凝集强度≥1+判为阳性,结果无凝集无溶血判为阴性,操作方法见输血技术操作规程[5]。

1.4 统计学分析 在Excel 录入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信息及抗体鉴定结果,用Excel 对患者年龄分布制作统计图,用SPSS19.0 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意外抗体检出情况 见表1。患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率0.55%(1 736/315 456),女性高于男性(0.69% vs 0.44%,χ2=90.107,P<0.05),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抗筛阳性占比高于无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75.69% vs 22.81%,χ2=971.098,P<0.05)。40~80 岁抗筛阳性患者占72.93%(1 266/1 736),20~80 岁不同年龄段女性均多于男性,见图1。

图1 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

表1 315 456 例患者意外抗体阳性情况

2.2 患者疾病特征 见表2。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以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为主,占80.41%(1 396/1 736)。

表2 1 736 例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疾病特征

2.3 患者意外抗体分布 见表3。1 736 例抗筛阳性患者未做抗体鉴定145 例(8.1%),抗体鉴定1 595 例(91.9%),意外抗体以Rh 血型系统(41.57%)、Lewis 血型系统(11.22%)、MNS 血型系统(6.9%)为主,抗体特异性以抗 E(32.41%)、抗-Lea(10.47%)、抗-M(6.08%)为主,其他抗体(35.8%)以未检出特异性抗体为主。

表3 1 595 例患者意外抗体分布

3 讨论

患者意外抗体与输入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HDFN,血型鉴定和配血困难、红细胞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加强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实施多抗原匹配的精准输血对减少意外抗体发生、保障患者输血安全至关重要。患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率0.55%,与文献报道相近[2,5],女性抗筛阳性率高于男性,与女性患者输血次数增加和妊娠免疫刺激有关[5],说明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的患者更易产生意外抗体。抗筛阳性患者年龄以40~80 岁为主,20~80 岁不同年龄段女性均多于男性,可能与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疾病输血患者增多有关[6]。因此,对女性、有妊娠史或输血史、40~80 岁的易产生意外抗体患者,需引起足够重视。

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最多,其次为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前6 位系统疾病累计占80.41%,主要原因与医院科室特色有关。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为医院重点学科,消化道出血、胃炎、胰腺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治疗需多次输血甚至大量输血,肝硬化、急/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等患者发生贫血、出血、腹腔积液、黄疸,不仅需要输注红细胞,还需血浆置换纠正凝血功能、降低胆红素[7],意外抗体占比最高。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移植患者需多次输注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需输血治疗,如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围术期大量失血患者需输血纠正贫血,如肾脏疾病、心脏外科手术、骨科大手术等[8],均因输血免疫刺激易产生意外抗体。因此,降低意外抗体阳性率,实施多抗原匹配精准输血方案应首选上述疾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患者因输血概率低或学科规模小,用血量较少,意外抗体阳性占比较低。既往意外抗体阳性分析和精准输血方案研究关注减少抗原抗体免疫反应[9],本文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疾病特征分析对于优先选择哪类疾病实施精准输血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研究中91.88%意外抗体阳性患者做了抗体鉴定,Rh 系统、Lewis 系统、MNS 系统是检出意外抗体前三位血型系统,抗-E,抗-Lea,抗-M 是检出前三位的意外抗体。Rh 系统主要抗原(DCcEe)的免疫原性依次为D>E>C>c>e[10],中国人D 抗原阴性仅占0.3%,采用RhD 抗原常规检测和同型输血,抗-D 检出较少,而C,c,E,e 抗原未纳入输血前常规检测,导致抗-E,抗-C,抗-e,抗-c,抗-Ce和抗-cE 等Rh 系统抗体相关输血反应和HDFN 报道较多[11],RhE 抗原阴性患者约占55%~60%,未同型输血时RhE 阴性患者易受RhE 阳性红细胞刺激,因此抗-E(占32.41%)远高于其他抗体[11]。Lewis 系统抗原包括Lea+b-,Lea-b+,Lea+b+,Lea-b-和抗-Lea检出率93.3%,抗-Leb检出率5%,抗体多为IgM 型,37℃及IAT 反应凝集强度会弱于22℃以下NS 反应,使用多种方法(NS 法、MPT 法、MGT 法、IAT 法)在不同温度(37 ℃,22 ℃,4 ℃)检测可提高抗体检出率[12]。MNS 系统抗-M 检出率(88.2%)最高,抗-S(8.2%),抗-Mur(2.7%),抗-N(0.9%),多为IgM 型冷抗体,22℃以下常引起ABO 血型正反不一致、配血不合,少部分是IgG型抗体可导致HDFN[13]。以往精准输血方案只关注ABO 和Rh 血型系统[9],本研究Lewis 和MNS 抗体比例较高(分别为11.22%,6.9%),提示临床制定精准输血方案时应考虑纳入Lewis 和MNS 抗原,至少包含Lea和M 抗原。Kidd,Duffy,Diego,Lutheran 和Kell 抗体虽然占比较少,主要原因与这些血型系统在中国人的抗原频率、部分低效价抗体的“剂量效应”(与双剂量抗原纯合子谱细胞凝集强度增加,与单剂量杂合子细胞凝集强度减弱或不凝集)、试验方法和谱细胞的抗原种类有关。Kidd 系统抗体以抗-Jka和抗-Jkb为主,为IgG 型抗体,抗体效价低、凝集强度弱、存在剂量效应,易导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4],使用酶(无花果酶、木瓜酶、菠萝酶等)处理红细胞,增强IAT 凝集强度,可提高抗体检出率[15]。Duffy 系统抗-Fyb占比(84.2%)高于抗-Fya(15.8%),是由中国汉族人Fya抗原频率(约99.7%)和Fyb 抗原频率(约9.2%)不同导致,国产谱细胞大多是Fy(a+b-)或Fy(a+b+),很难找到Fyb纯合子Fy(a-b+)细胞而漏检抗-Fyb,欧洲高加索人群Fyb抗原频率可达83%[10,16],使用国产和进口至少2 种谱细胞检测可提高Duffy 抗体检出率[17]。Diego 系统抗原(Dia,Dib,Wra,Wrb)在欧洲白种人、非洲人及澳洲土著人中非常罕见,进口抗筛细胞和谱细胞不包含Dia,Wra抗原,而在东亚人群中频率较高(Dia抗原频率约5%,蒙古人种中约9.8%)[18],建议应至少选1 种包含Dia,Dib和Wra抗原的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避免漏检Diego 系统抗体。此外,混合抗体以抗-E 或抗-cE 联合其他系统抗体为主,增加患者配血相合难度,提示临床多抗原匹配的精准输血案的重要性[3,9]。

其他抗体以未检出特异性抗体为主,其次为自身抗体、冷抗体、类抗体和药物抗体,主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肾炎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患者。未检出特异性抗体主要由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强度较低、对照细胞谱无特异性、自身抗体干扰、不同检测人员操作差异、不同检测方法等影响产生。自身抗体包括温自身抗体和冷自身抗体,温自身抗体多为IgG 型抗体,37℃能与所有红细胞反应而干扰意外抗体检测,可将患者DAT 阳性红细胞放散成DAT 阴性吸收血清中自身抗体后再检测[12],冷凝集综合征患者血液含有高效价抗-I 或抗 HI,为IgM 型抗体,采用37℃孵育、4℃吸收冷抗体或巯基试剂(如DTT,2-Me 试剂)裂解红细胞上IgM 抗体后,再检测可消除冷抗体干扰[19]。检出药物抗体应尽快反馈给临床医生,发生药物性溶血反应要及时停药,可采用激素治疗[20]。

综上,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情况分析对临床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输血科应针对长期输血患者(如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肿瘤等)、女性、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进行多抗原(RhCcDEe,Lea,M)匹配的精准输血,降低意外抗体发生率,提高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输血。由于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时间跨度较大,意外抗体鉴定影响因素较多(如谱细胞的抗原种类、实验检测方法、检测人员操作技术等),主要对意外抗体阳性率、意外抗体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疾病分类及抗体特异性进行分析,未对抗体筛查阴性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特征进行分析,且未检出抗体特异性占比偏高,后续计划进行多中心的意外抗体研究,从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种类分析意外抗体阳性率,降低未检出特异性抗体占比,实施多抗原匹配的精准输血方案,减少意外抗体产生,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猜你喜欢
血型抗原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