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比”之争,所为者何

2024-01-31 02:06孟华
中国汽车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常压油箱比亚迪

文 / 孟华

5月25日,似乎可以将这一天标记为国内主机厂竞争局面的升级点。

主机厂之间矛盾公开化,无论事后能否言和,都不新鲜。长城向监管部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举报比亚迪,也早就发生了(4月11日向监管递交材料)。但举报尚无果的时候,诉诸舆论、拉全网媒体下场观战,应该是首次。这样就凑齐了竞争的新要素:环保法规、监管流程和舆论混合战。

双方争议点并不集中

这一天,长城发声明,声称比亚迪有四项环境违规行为。亚迪则在同一天也发声明回应,声称长城的送检程序不合规,主张其检测报告无效。

如此,也把混动所用的高压油箱技术,推上舆论关注的前台。从这一角度看,是好事。双方立足于技术路线的争议,谁有理只会越辩越明,而不是浅层次的、产品水军之间的口水战。

长城表示,比亚迪的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均为PHEV)采用了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如果此事实锤,那么直接触犯了《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

比亚迪方面称,“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

长城指出的是比亚迪为压降成本,不采用高压油箱;后者则顾左右而言他,表示对方市面上采购产品,没有磨合到位。

但是,再怎么磨合,常压油箱也“磨”不成高压的。这岂不反而透露了送检车合规,而量产车违规吗?

技术上谁占理

这一争议的技术背景是,业内PHEV产品普遍使用高压油箱(35-40KPa),而非燃油车用的常压油箱(6-10KPa)。据悉,高压油箱(无论是塑料加强材质,还是不锈钢的材质)成本上比常压油箱高出600元~1000元。亚普就是国内唯一的高压油箱供应商(核心技术是一套燃油管理系统)。

之所以这么做,混动汽车因其特有的动力模式,在电动模式工作时,油箱需要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目的是减少挥发,否则可能会有过多油蒸汽泄露到车外(长城所称的“有机污染物”),即超过了碳罐的吸附极限(很大原因是无流量脱附)。混动都很省油,加油周期普遍长于燃油车,高压方案也有利于保证燃油长期储存下的品质。

排放国标(GB18352.6)确实没有要求企业必须在PHEV上采用高压油箱,只是提出污染物排放水平。问题是,业内普遍认为,如果不用高压油箱,逆向排放测试也很难过得去。而一些合资企业为了确保能通过排放标准,还加了碳罐压力传感器(用于油箱低压区泄露早期诊断)。

既然大家都采用高压油箱才能过关,比亚迪有什么技术,能做到只用常压油箱达到环保要求呢?比亚迪方面迄今为止并无正面回应。有人指出,比亚迪在2021年有一份专利申请(申请号202110340830.9)就涉及了常压油箱的油气管理系统。

不过,专利申请不等于专利授权。即便有授权,也不能表明,在PHEV上采用该技术就能符合环保法规的排放要求。有些舆论,将多个层次的问题混为一谈。

无论此事结果如何,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好事。不但对监管本身进行了社会舆论监督,而且公众舆论维护社会责任和整体利益,达到了一个新层次。

环保法规即公共利益

单纯从技术层面,这件事很好解决,由双方都认可的中立权威第三方(一定拥有监管委托方资质),自行从市面上采购这两款新车,磨合3000公里后进行多车测试。结果公之于众,完美解决争议,也彰显了监管的权威性,澄清了业内和消费者的疑惑。

但是举报了近两个月,为何没动静没下文呢?我们可以善意地理解,此事正在走流程(虽然检测上很容易实现),而长城有点等不及了。

有人说,长城诉诸舆论的时间点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以宋PLUS DM-i为例,2021年就已经有相应版型在卖,到现在应该还没超过2年,如果属实就躲不过了。据传言,比亚迪本来也打算在年中将这两款车后续产品换成高压油箱,消除监管隐患。

就在新旧产品切换,且旧产品上市未满两年之际,这个时间刚好拿捏到比亚迪的痛脚。如果此事坐实的话,不但新版产品零部件更换压力巨大,旧款产品召回的成本也是不可承受之重(只能换硬件,而且换装麻烦)。这样不但新款上市节奏被打乱,现有版型议价能力降低或者转出口都将受到影响。

不过,即便有这些选择考虑,也不应转移对争议核心的聚焦,即比亚迪产品是否排放不达标。

还有些人认为,环保只是监管要求,和普通消费者没有关系。如果法规允许,甚至可以买欧II的产品。这是既不懂法规、也不懂技术的妄言。

即便抛开对环境的影响,单纯从车主切身利益来看,当无法满足碳罐吸附、脱附流量的时候,不但车外VOCs(可挥发污染物)超标,车内的VOCs也将超标。严重的时候,人能在车内闻到汽油味。还能说和车主利益无关吗?任何情况下,以作弊方式绕过监管,蔑视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行为都应该依法受到惩罚。

这一次,我们只要等着监管方给出调查结论即可。这就回到我们开始时的观点,无论此事结果如何,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好事。不但对监管本身进行了社会舆论监督,而且公众舆论维护社会责任和整体利益,达到了一个新层次。更重要的是,在业内乃至整个社会上,有利于形成一个舆论氛围,即富有社会责任、老老实实做技术做产品、不偷工减料的厂家,不应处于成本劣势。

猜你喜欢
常压油箱比亚迪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出海”
常压储罐底板泄漏检测技术
一种基于常压消解仪同时测定烟用有机肥中总氮、总磷、总钾含量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低温常压等离子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拖拉机油箱的常见故障与维护管理
重庆双五油箱首次超过设计产能月产量达5.8万套
比亚迪宋
常压制备SiO2气凝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