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慈善新作为
——建湖县慈善工作剪影

2024-01-31 12:44杨守鉴
慈善 2023年5期
关键词:建湖总会救助

文/杨守鉴

建湖

灵龙水乡

淮杂故里

建湖

人杰地灵

物产丰饶

建湖

厚德包容

铸爱扬善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慈善组织及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建湖县的慈善事业经过奋力爬坡过坎、争先创优,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自2017年县慈善总会换届以来,通过强化慈善理念宣传、慈善组织体系建设、慈善文化载体建设、慈善项目建设、慈善救助体系建设和慈善公信力建设,全县的慈善工作跨入了全市先进行列。县慈善总会连续四年被市慈善总会表彰为先进单位,四个慈善项目获得市“最具影响力慈善行动奖”,其中“情系孤困·善满建湖”项目被省慈善总会表彰为“优秀品牌项目”,县慈善总会还被省慈善总会表彰为“99公益”优秀团队。2023年4月,县慈善总会又被市民政局评定为全市县区慈善总会唯一的“4A”级社会组织。

培根塑魂,慈善文化建设步入新常态

增强全民慈善理念;培育全民慈善认知,激发全民参与慈善热情,关键在强化文化引领。推进慈善文化载体建设。县慈善总会主动与县文明办沟通对接,利用好人广场阵地,有机融入慈善元素,先后设置6面慈善公益广告灯箱、10面“慈善之星”展示灯箱、9面捐赠公布栏和慈善法律法规宣传栏,在广场显目处设置了载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方面讲话、批示内容的大幅灯箱,设置了百善图,让市民在健身愉悦中,领悟慈善丰富内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慈善宣传效果。精心设置建湖慈善会徽图案。县慈善总会向社会广泛征集会徽标识,经专家评选认定,形成了能够反映水乡建湖特色的慈善会徽,慈善会徽兼顾“99公益”,久久为功、久久绵长设计理念,突出水韵、水土、水文交融,让建湖慈善的内涵得到了充分彰显。编排慈善主题小戏。2021年和2022年,县慈善总会专门请文艺编创人员谱写了《善美水乡》建湖慈善之歌,编排了《老族长的烦恼》《恩比天高》两部小淮剧,参加全县业余群众文艺会演,获得了金奖和银奖,县国华艺术团通过送戏下乡,先后巡演20多场次,受众达一万多人次。组织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县慈善总会联合县教育局专门召开慈善文化进校园座谈会、推进会,下发《关于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上一堂慈善课,开一次慈善主题班会、唱一组慈善歌曲、做一件慈善好事、树一批慈善典型、建一册慈善成果录“六个一”要求,各中小学积极创塑校本特色,坚持把慈善文化融入学校德政建设内容,厚植了慈善文化之基,培育和养成了中小学生的慈善意识。县慈善总会还联合县教育局、县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慈善征文,收到各类题材的慈善征文1700余篇,其中400多篇作品获得了优秀征文奖,20多篇作品参加市里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扎实开展“五进”宣传。为推进慈善法律法规、慈善理念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在外有成人士,县慈善总会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与县内媒体联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建湖发布、爱建湖网站、微信公众号,常态化开辟专栏、专题,解析《慈善法》和《慈善条例》,播发慈善资讯,介绍慈善典型的先进事迹;二是与创文创卫联动,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居民家中散发宣传卡片10万余份,接受咨询5万余人次;三是与重要节日联动,组织县镇慈善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市民广场进行宣传,学雷锋日、敬老日、中华慈善日等重要节日期间,商场店铺门楣 LED显示屏、道路栏杆等滚动播出或悬挂宣传横幅1万余条。通过深入扎实的宣传,增强了居民慈善认知,激发了群众参与慈善的热情。仅以去年“99公益日”捐赠为例,全县就有53700多人次参与了网络捐赠。县慈善总会还专门出台《关于慈善信息宣传工作奖励办法》,建立了一支由22人组成的特约通讯员队伍,及时报道慈善消息,宣传建湖慈善典型,一批有影响力的慈善新闻稿件被《慈善公益报》《慈善》杂志、《江苏慈善》等慈善主流媒体采用,建湖创新慈善做法被国家学习强国平台推介。2022年,县慈善信息宣传工作被市慈善总会评为一等奖,得到了省市慈善总会充分肯定。

强基固本,慈善组织网络实现全覆盖

慈善组织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如何发挥组织优势,依靠组织引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有人做慈善,有人办慈善问题。为此,县慈善总会从换届起,就十分重视慈善网络建设,在完成总会自身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专门制订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方案,按照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好、工作水平好要求,指导并加强分会建设和村居慈善工作站建设,利用分会成立和换届契机,推选产生分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吸纳一批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企业家担任分会会员、理事,既增强了慈善组织活力,又为基层慈善事业发展集聚了组织力量。目前,县镇村三级慈善组织网络已经健全,拥有各类会员1500多人。县慈善总会还积极指导各基层分会加强内部建设,按照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专门办公设备、有专门工作人员、有规范管理制度、有规范慈善档案要求,努力保证各基层慈善组织能够正常开展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慈善组织“上强下弱”和慈善工作“可做可不做”问题。建立慈善志愿服务组织,推进慈善志愿服务,是贯彻落实《慈善法》《慈善条例》和《慈善总会章程》的又一举措。县慈善总会经过公开招募、资格认定,遴选了56名慈善志愿者,成立了慈善志愿者服务大队,建立了《慈善志愿者志愿服务守则》和《慈善志愿者管理规范》。慈善志愿者服务大队成立以来,在县慈善总会领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助学、助残、助老、助幼、助独、助困等公益慈善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交通文明引导、新冠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总时长达1500多小时,受众6万余人次。县慈善志愿服务大队被市慈善总会表彰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2名志愿者受省市慈善总会奖励,10名志愿者当选省市县“好人”。

汇聚爱心,慈善资金募集实现新突破

县慈善总会换届以来,始终把慈善资金募集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爱心汇聚和爱心接力,每年募集善款均在800万元以上,有力助力了乡村全面振兴,为民生保障、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精心组织换届捐赠。2017年和2022年县慈善总会换届,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层层广泛宣传和组织发动,集中开展了入会会员捐赠,同时利用分会成立和换届之机,动员爱心企业和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奉献爱心,县镇两级共募集换届捐赠资金1000多万元,为开展慈善救助活动集聚了慈善资金。大力推进实施慈善捐赠“双千万工程”。县政府专门召开慈善捐赠“双千万工程”推进大会,明确要求县级层面募集并保持1千万慈善基金,镇村层面募集并保持1千万慈慈善基金,经过组织发动、压实责任,县镇村三级一齐发力,仅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双千万工程”资金募集任务,县慈善总会按照“谁募集谁使用”原则、充分调动了镇村参与实施“双千万工程”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各镇区和70%以上的村居均有慈善存量资金,为镇村开展慈善救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积极打造“情系孤困·慈善一日捐”幸福品牌。从2018年开始,县慈善总会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精心谋划“一日捐”方案,倡议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年捐出一天的工资,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每年县委、县政府在县行政中心举行“一日捐”启动仪式,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常委部门干部职工带头捐赠,为全县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五年共募集“一日捐”资金1600多万元。组织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县慈善总会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从2022年起启动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县政府专门在冈西镇召开现场推进会,会后,全县248个村居编排互助工程项目282个,实现了一次性集中上线,为村居开展慈善互助提供了平台。目前,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实施。精心组织“99公益日”网上捐赠。网络慈善作为现代慈善的一种新形式,已愈来愈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创新捐赠方式,推进“互联网+慈善”,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县慈善总会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网络慈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县域特点的慈善事业发展新路子,充分利用腾讯平台,精心编制平台项目,通过线下广泛宣传、线上周密组织,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99公益日”项目捐赠活动。2021年,首次组织网上捐赠,捐赠额即达到330多万元;2022年,通过组建“一起捐”团队,凝聚起“一块做好事”“一起做善事”的强劲合力,参与捐赠人数突破53000人次,全县常住人口不到12人就有1人参与了捐赠,平台项目捐赠总额达到525万元,位列全市第二。2023年县慈善总会在总结前两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大前期宣传力度,提请县政府专门召开网络捐赠动员部署会议,帮助各部门、各单位、各镇区及爱心团队统一设置捐赠小程序,有望实现参与捐赠人数、捐赠总额双提升。

项目引领,慈善助力三次分配作用得彰显

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让慈善救助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必须把慈善募集资金精准用到需要帮扶的真正困难群众身上,努力实现慈善救助效益的最大化。县慈善总会坚持项目引领,根据困难群众不同状况、不同需求,以重大疾病、重大灾难、重大困难“三重”家庭为救助主线,精心编排救助项目,力求让每一项目体现慈善救助特点,体现慈善救助温度。慈善助学,让每一困难家庭孩子上得了学、读得起书。筑梦未来·金秋助学项目实施五年来,已累计资助中小学生和高校在校学生近2000人,发放慈善助学金600多万元。慈善助医,为罹患重大疾病患者提供慈善帮扶。儿童重大疾病、罕见病患者,重度精神病人及其他癌症患者在享受民政政策救助以后,县慈善总会每年进行补充救助,帮助患者解决了报销目录范围外过高的自费部分医疗费用,五年共救助城乡重大疾病患者2500多人次,发放慈善助医资金1200多万元;慈善助困,让城乡困难群众鼓起生活信心。每年春节前夕,县慈善总会安排300多万元春节慰问救助资金,对农村困难群众、城镇困难职工、困难退伍老兵、困难环卫工人等群体进行专项慰问救助,帮助困难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重灾重救,为突发灾难地区和灾难家庭提供特别救助。新冠疫情期间,县慈善总会响应省市慈善总会号召,积极参与驰援武汉行动,组织爱心团队捐赠抗疫物资,向抗疫一线将士送去真切的关爱。三年间,县慈善总会资助抗疫的资金达到200多万元,为建湖县打胜抗疫攻坚战贡献了慈善力量。大力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救助项目,争取更多的省市慈善资金,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定向帮扶。医济老幼、圆梦成才等一批联动项目共为500多户重度困难家庭解了急难。

项目化引领、项目化救助,打通了慈善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县慈善总会参照民政政策救助规程,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居慈善工作站初审、镇区慈善分会审核、县慈善总会复审的程序,根据项目救助规定额度实施救助,做到了阳光透明、规范有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同时严格执行所有慈善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规定,既保证慈善救助资金精准使用,又保证慈善救助的每一分资金全部用到真正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身上。

内外兼修,慈善从业人员素质实现新提升

县慈善总会一直把慈善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强学习、重培训、树典型、重激励等办法,强化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激励从业人员讲职业道德、讲无私奉献,讲为民情怀,引导和指导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关于慈善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指示和讲话精神,学习《慈善法》《慈善条例》等慈善法律法规。县慈善总会还经常组织从业人员赴外交流学习,参加业内专业培训,广泛汲取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帮助从业人员掌握慈善信息宣传、慈善项目编排、慈善救助规程、慈善资金管理、慈善品牌建设、慈善文化培育等慈善专业技能。通过系统学习,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了驾驭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能力。2022年10月,全市慈善工作谈会在建湖县召开,会上,对建湖县近几年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对建湖县慈善总会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流慈善从业人员队伍的做法予以褒奖。

建湖慈善

从弱到强

建湖慈善

志存高远

建湖慈善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必将谱写出更加华丽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建湖总会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建湖:“乘风破浪”迈向高端装备制造“智高点”
建湖杂技饮誉海内外
建湖藕粉圆:甜润爽口 余香不绝
水下救助抢险
半盏——第四话:别急,总会吃腻的
陈埭镇同乡总会
江苏建湖 打造“矩阵”平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水下救助抢险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