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的固定化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探究

2024-01-31 16:57张月华
工业微生物 2023年6期
关键词:共价键交联剂脂肪酶

张月华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100

脂肪酶又被称为三酰基甘油水解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与微生物领域,具有一定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性,对原材料的要求很低,很少发生副反应,可催化脂水解、交换与合成等。但是,游离性脂肪酶容易溶于水,缺乏较强的稳定性,因此在利用脂肪酶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固定化处理,以解决游离脂肪酶的问题,提升脂肪酶的应用效果。

1 脂肪酶的固定化技术

1.1 吸附技术

脂肪酶的吸附固定化技术是目前常用的酶固定化方法,主要通过对脂肪酶进行表面吸附或化学结合的方式将其固定在载体表面,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具体操作流程为:第一,选择合适的载体。选择合适的载体是脂肪酶吸附固定化技术的基础,常用的载体材料包括聚合物、纤维素、硅胶等。第二,活化载体表面。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载体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与亲和性,以便于后续酶的吸附或结合。第三,吸附或结合脂肪酶。将脂肪酶溶液与载体混合,通过表面吸附或化学结合的方式将其固定在载体表面。第四,处理和稳定化。在固定化过程中需要对脂肪酶进行适当的稳定化处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第五,验证固定化效果。通过测定固定化后脂肪酶的酶活力、稳定性和耐热性等指标,检验固定化效果的好坏。此类固定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酶活力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1.2 交联技术

脂肪酶固定化的过程中,交联固定化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主要通过交联剂将脂肪酶固定在载体上,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该技术与吸附技术应用过程中载体选择、载体表面活化处理的流程相同,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常用的交联剂包括戊二醛、聚乙二醇二醚、聚乙烯亚胺等,其次,将脂肪酶溶液与载体混合后在其中加入交联剂,通过化学交联或物理交联的方式将酶固定在载体表面。再次,在固定化过程中对脂肪酶进行适当的稳定化处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最后,通过测定固定化后脂肪酶的酶活力、稳定性、耐热性等指标,验证固定化效果的好坏。脂肪酶的交联固定化技术具有酶固定化效果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但是,交联剂的使用可能会对酶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与调节[1]。

1.3 包埋技术

脂肪酶包埋固定化技术主要是指将酶包埋在聚合物基质中,使用聚合物基质保护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酶的重复使用性和催化效率。首先,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基质。根据酶的性质和应用要求,采用合适的聚合物基质,如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乙烯酰胺等。其次,配制溶液。将酶与聚合物基质的溶液混合在一起,并加入交联剂等助剂。再次,包埋处理。将酶和基质的混合物均匀涂抹在载体表面,或使用浸泡法将载体浸泡在混合物中,使酶和基质充分接触,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将其干燥和固化。最后,验证包埋效果。通过测定包埋后酶的活性、稳定性、重复使用性等指标,来验证包埋效果。例如,采用包埋法在纳米分子笼中将假丝酵母脂肪酶固定,对固定酶活性和游离酶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固定酶的半衰期在85 min 左右,游离酶的半衰期在29 min 左右,酶的稳定性有所提升。

1.4 共价技术

脂肪酶的共价固定化技术主要是将酶共价连接到载体表面,通过共价键连接来实现酶的固定化,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活化载体表面。通过物理或物理方法对载体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与亲和性。常用的活化剂包括羧基化剂、胺基化剂等。第二,交联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如戊二醛、酚酞等。第三,共价固定化。使脂肪酶与活化载体表面反应,通过化学键或物理键连接将酶固定在载体表面。第四,处理和稳定化。在固定化过程中需要对脂肪酶进行适当的稳定化处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处理和稳定化的方法包括测定酶活性、调节pH、控制温度、添加稳定剂等[2]。

1.5 微波辅助技术

脂肪酶的微波辅助固定化技术主要利用微波加热来促进酶与载体表面发生反应,从而提高固定化效率和固定化质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制备载体。选择合适的载体,如硅胶、海藻酸钙等,并进行表面活性处理。其次,制备酶固定溶液。将脂肪酶与交联剂、缓冲液、辅助剂等混合在一起,制备酶固定溶液。再次,微波辅助固定化。将载体浸泡在酶固定溶液中,然后利用微波辐射加热,促进酶与载体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完成酶的固定化。最后,稳定化处理。对固定化后的酶进行稳定化处理,例如在适当的温度和pH 条件下进行储存[3]。

1.6 定向固定化技术

脂肪酶定向固定化技术主要通过化学交联、吸附和共价键合等方法将脂肪酶固定在载体上,其一,化学交联法。此类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将脂肪酶固定在载体上,一般采用的交联剂包括戊二醛、葡萄糖和多胺等。在反应中加入交联剂后,使其与载体和酶发生反应,形成化学键,从而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其二,吸附法。此类方法是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使其通过静电作用或氢键等吸附在载体表面。吸附法简单易行,但稳定性较差,需要后续通过交联或共价键合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其三,共价键合法。此类方法通过共价键将载体与酶固定在一起。常见的共价键合剂有二硫化物、双酰亚胺和双醛等。在反应中,将共价键合剂添加到载体和酶的混合物中,使其与载体和酶形成共价键,从而将酶固定在载体上[4]。

1.7 膜固定化技术

脂肪酶膜固定化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固定化方法,通过将脂肪酶固定在膜上,来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活性和重复使用性,其具体操作如下:第一,膜材料的选择。根据反应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合的膜材料。常用的膜材料有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等。第二,膜的制备。将膜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溶剂浸渍、溶液吸附、浇铸等方法制得膜。第三,脂肪酶固定化。将膜浸泡在含有脂肪酶的缓冲液中,脂肪酶会通过吸附、交联、共价键合等方式固定到膜上。第四,膜的稳定化处理。将固定化后的脂肪酶膜浸泡在交联剂、硬化剂、交联剂和硬化剂混合物等稳定化剂中进行处理,以提高膜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 脂肪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2.1 脂肪酶合成抗抑郁药物

近年来脂肪酶在合成抗抑郁药物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流程为:第一,确定底物。根据抗抑郁药物的化学结构,确定需要合成的底物。第二,选择脂肪酶。基于底物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合的脂肪酶。第三,优化反应条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脂肪酶浓度等。第四,控制反应过程。对反应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底物加入、脂肪酶加入、反应时间等。第五,反应停止和分离纯化。在反应停止后,需要对反应液进行分离纯化,以得到合成的抗抑郁药物。第六,验证合成产物。从理化性质、药理学等方面对合成产物进行验证。脂肪酶合成抗抑郁药物的技术具有高效、环保、选择性强等优点,可以避免传统化学合成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控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提高合成产物的纯度和产率。因此,该技术在抗抑郁药物的合成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2 脂肪酶合成抗癫痫药物

脂肪酶合成抗癫痫药物的作用原理是利用脂肪酶催化反应来合成具有抗癫痫活性的化合物。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例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可以通过增强GABA 的作用、抑制钠通道或钙通道来发挥抗癫痫的作用;其二,激活离子通道,例如苯妥英钠、多巴胺等药物可以通过激活钾离子通道,减少神经元的放电;其三,抑制神经元的代谢,例如丙戊酸钠可以抑制神经元中的肌酸激酶,从而减少神经元的放电。

2.3 脂肪酶合成抗菌药物

脂肪酶合成抗菌药物主要是通过脂肪酶催化反应来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首先,可以利用脂肪酶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中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利用脂肪酶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和更低的毒性[5]。其次,可以通过脂肪酶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抗生素。研究人员利用脂肪酶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和更低的毒性。最后,可以采用脂肪酶合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研究人员利用脂肪酶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和更低的毒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解决游离脂肪酶的稳定性问题和可靠性问题,可以在脂肪酶处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固定化技术,科学使用吸附技术、交联技术、包埋技术、共价技术、微波辅助技术、定向固化技术、膜固定化技术,同时重点分析脂肪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作用语言,科学合理地将已经固定化处理的脂肪酶应用在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抗菌和抗炎药物的合成中,以有效提升药物的合成效果,为充分发挥脂肪酶的作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共价键交联剂脂肪酶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有机化合物共价键数目的规律总结
有机化合物共价键数目的规律总结
有机化合物分子共价键数目的规律总结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交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助交联剂在彩色高硬度EPDM胶料中的应用
脂肪酶固定化新材料
拜耳开发成功一种高性能交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