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隧道建设中的大变形支护原理及施工研究

2024-01-31 08:55杨锐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1期
关键词:阻器施工方围岩

杨锐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0071)

1 引言

在高原隧道建设施工中,变形问题时有发生,为施工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以往隧道项目施工变形控制中,施工方普遍采取支护方案并做好施工面监测。新时期,随着施工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升级支护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变得十分重要。研究指出,在高原隧道项目施工全过程中,采取大变形支护方案效果理想,不仅能提升施工质量,而且可减少变形发生概率,使项目施工水平达到合同要求。本文在分析大变形支护原理的基础上,明确变形支护施工步骤,以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达标,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2 项目概况

CZ 三期项目为高原隧道施工,隧区内微地貌主要表现为高中山构造侵蚀,河流阶地地貌,地面标高3 970~4 430 m,相对高差200~500 m,自然坡度15°~50°,地形起伏较大,隧道最大埋深约402 m。隧道全长4 289 m,为单洞双线隧道(见图1)。

图1 项目施工现场

3 大变形支护原理

现阶段,我国多数施工单位已积累大量治理隧道围岩大变形的经验,但对支护原理、施工要点的研究相对有限。隧道建设极易被地质、线路和地形因素影响,进而出现变形情况(见图2),由此可见,围岩压力与变形程度密切相关,建设高原隧道时应严格控制围岩变形程度,一方面要避免变形程度不足导致围岩压力过高;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度释放,致使围岩强度难以得到充分利用[1]。换言之,隧道建设期间,施工方应将“放”与“抗”放在同等位置上,结合现场情况确定二者的平衡点,由此达到对压力释放进行科学控制的目的。

图2 隧道变形

综上,要避免支护被破坏,需准确掌握围岩压力与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正式开挖隧道前,围岩多处于三轴受力状态,弹性应变能储量极大。开挖过程中,围岩所承受侧向压力逐渐消除,与此同时,其储存能量的能力随抗压强度的下降而降低,受应力分布影响,将有大量能量聚集于围岩表面,围岩内部所存储能量持续增多,只有尽快释放剩余能量才能避免围岩质量受到影响[2]。研究发现,围岩、支护均需参与了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剩余能量导致围岩受到延性破坏,多数能量均会被塑性变形所影响而耗散。考虑到应变耗能与围岩变形程度的关系为正相关,且其取值通常会达到或超过支护所能吸收能量的上限,故在本项目中,施工方应重点关注支护所具有的耗能水平,而非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吸能水平。上文提及的耗能水平指围岩、支护的变形程度,围岩可凭借峰后性能将剩余能量耗散,无论是常见的低恒阻支护,还是新型高恒阻支护,均应对支护阻力加以限制,确保结构内力始终在支护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且支护阻力在预设最小阻力值以上。

4 大变形支护施工步骤

4.1 确定施工方案

实践表明,多数完成开挖且有支护作为支撑的隧道均不会出现坍落拱现象,此时,支护结构所承受力与形变压力相等,坍落拱所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大变形隧道而言,在围岩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洞室内部能量往往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均可通过能量法制订设计方案,相关公式如下:

式中,W为围岩内部的能量,J;F为围岩所承受的力,N;S为围岩受力作用所移动距离长度,m[3]。

对式(1)进行分析可知,若能量固定,则位移、力存在无穷解,传统理念更倾向于更改结构刚度或厚度,该做法将增加结构所承受力的大小,不具备良好的经济性。考虑到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结构均具有刚度大、变形小等特点,故施工方决定放弃传统方案,使用新材料及新结构,由此获得与大变形隧道需求相符的全新结构,即限阻支护体系(见图3、图4)[4]。

图3 限阻器左侧偏压

图4 限阻器右侧偏压

隧道支护常用方法可概括如下。

1)少挖多支。通过强支硬顶方式,对支护刚度进行提升,虽然该方法可取得突出效果,但往往需消耗大量材料,项目成本难以控制,经济性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2)多挖少支。该方法强调通过改变支护刚度和预留变形量的方式,对形变压力进行释放,由此达到控制支护受力的目的,该方法可确保支护参数始终维持在理想水平,其经济性较显著。

3)多挖多支。该方法的关键是以联合支护措施为依托,通过多次拆换支护的方式,使围岩能量及时释放,由此达到控制隧道变形的目的,该方法存在材料消耗量大、施工速度慢等不足。以往,高原隧道施工方式普遍为多挖多支,项目经济性难以保证。在本项目中,施工方在限量抵抗和以放为主原则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引入限阻支护,通过多挖少支的方式,使项目质量、建设成本最大程度接近预期。

4.2 明确施工要点

4.2.1 前期准备

研究发现,经过变形的支护结构,通常能展现收敛状态,考虑到限阻器可强化支护结构柔性,使其出现轻微变形,故支护变形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释放形变压力;二是将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二次衬砌前,施工方需在限阻器内部注入适量混凝土,既能约束钢板变形程度,又可使钢架连成整体,进而获得较为稳定且可靠的支护。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只有对钢架、限阻器所承受力的大小加以控制,才能将项目投运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降至最低,并确保隧道所具有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由于限阻器被用于隧道建设的时间较短,尚存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检测等工作,确保潜在威胁能及时发现并消除。

4.2.2 变形检测

本项目使用激光扫描仪检测支护变形情况,若支护已出现变形,需技术人员尽快确定变形程度并将检测结果同步给施工方,确保施工方能及时了解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条件调整设计方案。如果支护变形速度达2~3 cm/d,应增加检测次数,以免由于检测不及时引起不必要的问题;如果变形速度≥3 cm/d,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对变形速度及程度加以控制。在本项目中,施工方将限阻器变形阈值设定为15 cm,一旦限阻器变形超过15 cm,便需喷射提前拌和的混凝土,达到封闭目的。另外,还需对拱腰安装的限阻器引起重视,由于该限阻器直接影响拱腰支护质量,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增设套拱的方式,增强拱墙的稳定性,将拱部支护被破坏的概率降至最低。

4.2.3 设备安装

在拱腰恰当位置增设限阻器,限阻钢板所使用原材料首选Q235B 钢,由技术人员负责对型钢架、限阻器进行科学连接,连接方法如下:先通过螺栓连接,再焊接钢筋加固,使型钢架、限阻器成为一个整体。喷射混凝土前需在限阻器后侧安装防水板,再用沥青填充限阻器空隙,填充量应控制在1/3 左右,最后用土工布填充其他区域。待喷射混凝土工作完成,应尽快去除土工布,仔细清理钢板,保证钢板表面不存在松散料,随后即可着手进行二次衬砌。

若项目出现压缩量超出允许范围的情况,应通过注浆方式逐一处理密实度不达标的区域。本项目所使用工具为无缝钢管,要求施工方将注浆压力控制在0.5 MPa 左右,在施工的同时监测结构位移情况,确保位移问题能及时得到处理,并如实记录结构位移量、限阻器变形量,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为确保监测数据具有实际意义,需施工方针对现场情况对限阻器断面加以设置,分别对拱脚、拱顶及边墙进行实时监测,此外,还应将初支内力、围岩压力加入监测名单,一旦发现初支出现质量问题,便增设套拱,以使拱墙更加牢固且可靠。

4.3 安全管理策略

在本项目中,为保证施工安全,需尽快落实以下工作。

1)在竖向钢板所形成空隙内填充土工布,避免混凝土被喷射至钢板空隙内,使限阻器性能受到影响。待施工告一段落,便可去除土工布。

2)重视监测初期变形、限阻器状态的工作情况,如监测发现限阻器压缩量在允许范围外,应尽快用混凝土填充钢板之间存在的空隙,通过小导管注浆与混凝土喷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支护可靠性及稳定性。

5 结语

研究发现,施工单位普遍更倾向于通过施作、破坏及拆换的方式进行支护施工,该做法既不利于提升施工质量,又无法缩短项目工期,围绕大变形支护展开讨论很有必要。高原隧道极易受围岩性能不理想或施工影响而遭遇突发情况,导致项目无法如期交付,要想避免类似问题,关键是要准确掌握支护原理,结合围岩变形原因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灵活运用限阻支护及其他支护技术强化围岩稳定性。事实证明,将限阻器用于隧道建设,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未来可加大该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其发挥更大优势。

猜你喜欢
阻器施工方围岩
施工方参与回购的建筑供应链协调及应急策略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论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
浅谈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真实忆阻器数学建模以及电学仿真
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签证管理
采空侧巷道围岩加固与巷道底臌的防治
地面荷载及围岩自重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围岩应力解
具有脉冲的忆阻器神经网络周期解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