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多口径测算

2024-01-31 08:56叶寅崧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两业口径服务业

□ 叶寅崧

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具体提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发展主体和保障措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产业部门关注。为满足宏观决策需要,掌握上海两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本文针对相关需求,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开展本项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两业融合水平的测算已有诸多研究成果,测算方法主要有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分析、专利系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投入产出法等。本文基于2012 年和2017 年上海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数据,借鉴胡晓鹏和李庆科(2009)的方法,以三种口径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测算上海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开展多口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三种口径界定

一是出自《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胡晓鹏、李庆科,2009)。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制造业口径是1 个行业门类:制造业;服务业口径是5 个行业门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①。该口径主要特点是制造业全覆盖,以及在服务业中包括了房地产业,但未包括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本文使用该口径,反映较长时间范围上海两业融合发展水平,由于其覆盖行业较多,简称为“大口径”。

二是出自《浙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研究》(浙江省统计局,2022)。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制造业口径是9 个行业大类: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服务业口径是6 个行业门类: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该口径制造业缩小到装备制造业和上游的化工行业,以及在服务业中包括了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但未包括房地产业,由于其制造业覆盖比大口径有所缩小,简称为“中口径”。

三是参考《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21)的研究成果。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制造业口径是9 个行业大类: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服务业口径是4 个行业门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该口径在制造业中以医药制造业替换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强调先进制造业特征,以及在服务业中未包括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强调生产性服务业特征,更贴合上海产业体系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也更加精准反映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由于其覆盖行业比前两个口径进一步减少,简称为“小口径”。

|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测算方法和结果分析

以投入产出表为依据的产业关联理论是产业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分析产业之间联系的重要理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是结成共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四个指标来度量两业发展相互依赖程度。

制造业投入率=服务业中制造业的投入÷服务业总投入 (1)

制造业需求率=制造业被服务业使用的部分÷制造业总产出(2)

服务业投入率=制造业中服务业的投入÷制造业总投入 (3)

服务业需求率=服务业被制造业使用的部分÷服务业总产出(4)

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化工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对信息化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网络建设、信息系统运维、网络安全保障、用户支持服务等各方面都需要一支技术过硬、人员稳定的队伍。然而受制于高校目前的体制机制和人员建设,很难使信息技术岗位获得足够重视并获得充分的招聘保障。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扩充及保障信息化人才队伍,也将是各高校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指标一和指标四是从投入和使用角度衡量制造业依赖于服务业的程度。指标二和指标三是从使用和投入角度衡量服务业依赖于制造业的程度。

融合均衡度(投入)=制造业投入率÷服务业投入率 (5)

融合均衡度(使用)=服务业需求率÷制造业需求率 (6)

在此基础上,以制造业投入率与服务业投入率之比反映两业在物质投入关系上的融合均衡程度,服务业需求率与制造业需求率之比反映两业在产出使用关系上的融合均衡程度。两业融合均衡度越高,相互融合程度就越强。

(一)以大口径测算

投入方面,2017 年,上海制造业投入率大于服务业投入率,说明制造业中间投入较多流向服务业,制造业中间投入对服务业的依赖较强;使用方面,制造业需求率大于服务业需求率,说明制造业中间使用较多流向服务业,服务业中间使用对制造业的依赖较强。综合来看,上海两业融合发展中服务业是融合主体,制造业更依赖于服务业,即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拓展强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延伸。从融合均衡度看,两业使用方面已接近1 的均衡水平,且明显好于投入方面的融合均衡度;投入方面融合均衡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投入率较高。

从变动趋势看,2002—2017年,上海制造业投入率、服务业需求率均大幅下降;服务业投入率小幅下降、制造业需求率小幅上升,说明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大幅下降,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则相对平稳。从融合均衡度看,两业在使用方面向融合均衡快速发展,但投入方面离融合均衡仍有较大差距。

(二)以中口径测算

投入方面,2017 年上海制造业投入率明显小于服务业投入率,说明服务业中间投入对制造业的依赖较强;使用方面,制造业需求率小于服务业需求率,说明制造业中间使用对服务业的依赖较强。综合来看,上海两业融合发展中制造业是融合主体,服务业更依赖于制造业,结果与大口径相反。从融合均衡度看,两业使用方面已接近1 的均衡水平,略好于投入方面的融合均衡度;投入方面融合均衡度差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投入率较高。

从变动趋势看,2012—2017 年,上海制造业投入率、服务业需求率都呈现下降趋势;服务业投入率、制造业需求率均小幅上升,说明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下降,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提高,结果与大口径一致。从融合均衡度看,两业在使用方面向融合均衡发展,但投入方面融合均衡程度却有所弱化。

(三)以小口径测算

2017 年,上海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入率和需求率与大口径和中口径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从融合均衡度看,上海两业投入和使用方面的融合均衡度都非常接近1 的均衡水平。说明聚焦到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后,上海两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不高,但两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具体看,2012—2017 年,上海两业都向着融合均衡发展,与大口径和中口径一致。使用方面的融合均衡度始终好于投入方面的融合均衡度,但差异相对于中口径和大口径而言并不显著。

从变动趋势看,2012—2017年,上海制造业投入率、服务业需求率下降;服务业投入率、制造业需求率上升,说明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下降,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提高,发展趋势与中口径和大口径是一致的,但下降和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大口径和中口径。

| 结论和建议

三种口径测算比较结果显示,上海两业融合各项指标差异较大,且存在数值和趋势相反的情况,说明行业界定是测算两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关键变量之一,但在不同口径下,上海两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两个共同的趋势。

(一)上海两业融合发展水平提高,但相互依赖一升一降

趋势一:2012—2017 年,上海两业融合发展水平提高。从使用角度看,小口径和中口径两业都向均衡融合发展,但大口径融合均衡度从1 以上降到1 以下,与1 的差距却没有明显变化,原因是服务业需求率过度下降,具体是服务业总产出大幅提高但其中被制造业使用的部分没有明显提高,根本原因是房地产对制造业中间使用占总产出的比重较低;从投入角度看,小口径和大口径都向均衡融合发展,但中口径融合均衡度略有弱化,原因是服务业投入率明显上升,主要是制造业总投入中金融业的中间投入随着金融业快速发展大幅提高。总的来看,虽然房地产和金融业纳入与否对两业融合均衡度的计算结果造成较大扰动,但上海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向着均衡融合发展的趋势是明确的。

趋势二:三种口径下两业均呈现出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下降,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上升的发展趋势,说明上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动力较大,反之则不然。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仅反映上海市内情况,在考虑流入和流出因素后,出现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进程不同,导致的产业链外向度不同。上海制造业起步和发展早于服务业,向外溢出的进程也快于服务业。先看制造业,三种口径下2017 年上海制造业的流出占总产出和流入占总投入的比重比2012 年的提高幅度都达到两位数。说明上海制造业向市外发生了明显溢出。但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却不增反降,说明产业溢出不是到国外而是到国内其他省市。再看服务业,大口径和中口径的流出占总产出和流入占总投入比重均没有大幅变化,但小口径的两个占比均明显下降,说明上海服务业价值流动仍主要集中在市内,结果表现为对制造业依赖上升(表1)。总的来说,由于制造业向外溢出导致上海市内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使用转化为向市外的流入和流出,导致两业相互依赖最终呈现一升一降。

表1 2012—2017年上海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向度变化情况(单位:%)

(二)建议在更高的层面开展两业融合发展研究

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日益复杂,大型企业集团天然具有分割业务成立独立子公司的倾向,表现为在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同时受成本等因素影响,往往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市外,而研发中心在市内,这些现象也印证了两业相互依赖一升一降的结论。投入产出法无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难以反映地区间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为适应当下产业跨区域布局不断深化的趋势,建议以产业链分工覆盖地区为边界,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战略规划区域的层面上开展两业融合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两业口径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步枪口径之争(下)
步枪口径之争(上)
以“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胰肠全口径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