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花猕猴桃新品种“赣绿1号”的生物学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2024-01-31 04:17肖委明廖光联黄春辉贾东峰宋明昌徐小彪
中国南方果树 2024年1期
关键词:毛花物候猕猴桃

高 欢,肖委明,廖光联,黄春辉,贾东峰,李 芸,宋明昌,黄 鹃,徐小彪

(1 江西农业大学猕猴桃研究所,南昌,330045;2 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江西吉安,343016)

猕猴桃(Actinidiaspp.)属于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中国是猕猴桃的起源和分布中心,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猕猴桃属有54个种和21个变种,共75个分类单位,其中52个种原产于中国[1-2]。毛花猕猴桃是我国特有且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广泛地分布在江西、浙江、福建、湖南等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山区[3]。毛花猕猴桃(A.eriantha)是继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和美味猕猴(A.deliciosa)之后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浆果,抗坏血酸含量极其丰富,被誉为“水果之王”。毛花猕猴桃含有大量的糖、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此外还具有高酚类物质、抗病、耐热、果皮易剥离等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4-6]。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毛花猕猴桃开展选育工作以来,选育出了多个优良品种和品系,如“赣猕6号”[7]、“华特”[8]、“沙农18号”[9]等,但绝大部分毛花猕猴桃仍处于野生状态,实际生产应用的毛花猕猴桃品种极少[10]。因此选育毛花猕猴桃优良新品种,提升果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猕猴桃产业品种更新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秋,江西农业大学猕猴桃团队对江西省境内主要山区的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普查,从400余份野生猕猴桃中筛选出果实综合性状优异的毛花猕猴桃单株(编号:“MM-24”)。从该母树采集枝条,进行异位高接和区域试验,多代无性繁殖,开展了该优株的品种选育研究。2009年2月,“MM-24”母树异位高接于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8年生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上,2010年始果,对其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遗传稳定性等进行观测分析与系统评价,经多年的高接观察及区域试验,该优株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且遗传性状稳定,定名为“赣绿1号”。据此,本研究以团队从野生毛花猕猴桃群体中自然变异选育而成的绿肉剥皮型新品种“赣猕6号”为对照[7],以“赣绿1号”为试验材料,探究其生物学特征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以期为推广栽培及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于2017—2020年在江西省山维猕猴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进行,试验地位于江西省奉新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园内地势较平坦,红色土壤。试验材料为园内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感染的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和对照品种“赣猕6号”。

1.2 试验方法

2017年2月初开始连续3年对供试材料进行物候期观测,观测指标包括伤流期、萌芽期、展叶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等,物候期判断参考夏林喜等的方法[11];倍性测定方法参考廖光联等的测定方法[12];植物学特性的观测参考陈杰忠主编的方法[13];果实采收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分析测定[1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采用数显示糖度计测定;干物质含量(DM)在果实运回实验室后去皮,横切,切取薄片3 ~5 g,恒温干燥箱65 ℃烘至恒重,干物质含量(%)=果实干质量/果实鲜质量,重复5次;可溶性糖含量(TS)采用改进后的蒽酮比色法进行测定[15];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参考曹建康主编的测定方法[16];用质构仪测定果实的硬度;用手持色差仪测量靠近果肉面色度角;抗坏血酸含量(AsA)测定参考高俊凤主编的测定方法[17]。

1.3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并制作相应趋势图,分析其变化规律;根据测定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对果实生长发育期间不同时期的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倍性鉴定

分别以已知倍性的二倍体“赣猕6号”(2X)、四倍体“金艳”(4X)、六倍体“金魁”(6X)作为标样对“赣绿1号”进行倍性测定,在X轴100、200、300出现的主峰分别代表2X、4X、6X。结果表明,“赣绿1号”与“赣猕6号”一样为二倍体植株(见图1)。

图1 猕猴桃倍性检测

2.2 物候期

对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及对照品种“赣猕6号”的物候期进行观察发现,3年内各自的物候期变化差异不大(见表1)。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及“赣猕6号”的伤流期均在2月上中旬,萌芽期2月中下旬,展叶期3月上旬,花期5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12月上中旬落叶。

表1 赣绿1号与赣猕6号物候期比较

表2 赣绿1号与赣猕6号叶片比较

2.3 植物学特性

2.3.1 叶片特性 对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及“赣猕6号”叶片进行观察,“赣绿1号”幼叶尖端均呈锐尖状,基部均为开状,成叶叶面无茸毛,为绿色;其成叶为长卵圆形,平均叶长为16.86 cm,平均叶宽为11.77 cm,平均叶柄长为2.30 cm。

2.3.2 花器官特性 对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的花器官进行观察发现,其花为伞房花序,每花序单花3~5朵,常着生于结果枝基部第2~6节的叶腋处;“赣绿1号”单株花量较大,花瓣粉红色、5~7瓣;花柱24~28个,斜生;花药淡黄色、椭圆形,单花花药数32~42个(见表3、图2)。

表3 赣绿1号与赣猕6号花器官比较

图2 “赣绿1号”及“赣猕6号”的花器官

2.3.3 枝条特性 对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及“赣猕6号”植株枝条进行观察,“赣绿1号”新梢密被白色短茸毛,半木质化枝密被灰白色短茸毛,1年生枝平均直径1.18 cm,节间平均长度6.26 cm;芽座微突呈垂直状,被灰色短茸毛;木质化枝绿褐色,皮孔圆形或梭形(见表4)。

表4 赣绿1号与赣猕6号枝条比较

2.3.4 果实外观特性 “赣绿1号”及“赣猕6号”果实比较见表5,从图3和表5可以看出,“赣绿1号”果实近圆柱形至长卵圆形,平均果柄长2.25 cm,平均单果质量46.22 g,果实纵径6.32 cm,果实横径2.51 cm,果形指数2.52,果面密被灰白色短茸毛。果肉(中果皮及内果皮)墨绿色,果心淡黄色。

表5 “赣绿1号”及“赣猕6号”果实比较

图3 “赣绿1号”及“赣猕6号”果实

2.4 果实品质特性

通过对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可食状态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测定发现,“赣绿1号”果实中具有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40%)、干物质(21.75%)和可溶性糖(9.25%),固酸比和糖酸比分别为20.47和9.95,其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为662.6 mg/100 g(见表6)。

表6 “赣绿1号”及“赣猕6号”果实可食状态内在品质比较

3 关键栽培管理技术

“赣绿1号”适宜无霜期130 d以上,≥10 ℃年积温达1 500 ℃以上的地方栽培,宜选择海拔1 000 m以下,土壤pH值6.0~7.0,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灌溉方便的砂质土壤建园。株行距(2.5~3.0)m×(3.5~4.0)m,雌雄株比例为(6~8)∶1。架式宜采用水平大棚架或T型小棚架。花期疏除弱花、过密花、晚开花和侧花,蕾期及时“零芽”折梢修剪,幼果期及时疏果与套袋,疏掉小果、畸形果、侧果、病虫果和多余果,然后按结果蔓的强弱适当留果。采用单干双主蔓多侧蔓整形,冬季修剪时采用中长蔓修剪法,结合短截、疏除、长放等方式,对较旺的结果母蔓在结果部位以上留8~10节,普通的结果母蔓在结果部位以上留6~8节,较弱的结果母蔓在结果部位以上留2~4节,太弱的蔓直接疏除。夏剪在萌芽后逐步进行,及时抹掉老蔓上及位置不当的芽。成龄猕猴桃园一般每年施肥2~3次,萌芽肥以N肥为主,壮果肥以速效P、K、Ca肥为主,秋季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赣绿1号”果实10月下旬成熟,以可溶性固形物达6.5%时为最佳采收期。

4 讨论

“赣绿1号”及“赣猕6号”均是从野生毛花猕猴桃中选育的优良植株,丰富的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为其新品种选育创造了机会。果树选育要对选育的品种进行长期的生物学稳定性、特异性、一致性观察记录,并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系)进行各地区品比试验,选育的周期较长。生物学特性是树木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包含根、茎、叶、花、果等各个方面,且生物特性易受气候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份间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别[18]。植物的物候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植物本身遗传因素外,还受温度、树势、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19],对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可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连续3年对物候期细致地观察记录可知,“赣绿1号”与“赣猕6号”萌芽期都在2月中下旬,当地的温度达25 ℃,不会受到倒春寒的影响,花期5~7 d,花期较短。为提高“赣绿1号”果实品质防止畸形果,要合理配置授粉树,准确把握花期及时人工授粉[20],同时要进行疏花疏枝。在11月中旬进入落叶期后,植株开始休眠,秋施基肥应在落叶期之前完成,这样才有利于树体根系恢复与养分的贮藏[21]。连续3年对“赣绿1号”果实品质分析发现,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糖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赣猕6号”,是典型的高糖型毛花猕猴桃,其综合性状优良且遗传性状稳定,易剥皮方便食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毛花物候猕猴桃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摘猕猴桃
提取猕猴桃的DNA
摘猕猴桃
毛花苷丙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效果对比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养个猕猴桃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毛花猕猴桃叶的鉴别研究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