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万州古红桔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4-01-31 04:24甘德彬陈现军周长春骆雪峰
中国南方果树 2024年1期
关键词:万州区万州柑桔

甘德彬,陈现军,周长春,汪 岩,骆雪峰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重庆,404155)

万州是世界柑桔起源中心之一,2009年农业部门在开展柑桔资源普查时发现,万州区沿长江两岸39 km范围内保留和生长着5 000余株100年以上、单株产量150~650 kg的红桔古树,这些古树与其子孙绵延成片,形成特有的实生古红桔种群[1]。近几年来,万州古红桔已经发展成为三峡库区特色柑桔品牌之一。万州作为三峡库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优、市场最广的红桔产区,其产量占全国古红桔产量3/4,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品质优势[2]。在《万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古红桔产业被列为协同打造长江上游柑桔产业带的特色产业项目,对于山地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古红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病虫害防护[3]、提质增效[4]、资源保护[5]和品牌培育[6]方面。从产业化发展角度来看,已有的文献主要从柑桔产业的技术、市场、贸易和产业化等方面开展研究,针对古红桔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资料甚少,与古红桔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还没有系统调查资料[7]。缺乏专项调研无法科学诊断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鉴于此,为了精准把脉古红桔产业发展现状,课题组对古红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旨在系统剖析万州区古红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古红桔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特色柑桔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案例。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所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在古红桔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各类经营主体,涵盖产业范围包含古红桔一产业、古红桔加工业、古红桔三产业。

首先根据调查任务需要以及人员特长,初步建立调查小组。其次查阅了关于柑桔产业化发展的文献,咨询水果站、企业负责人、果农以明确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的必要性,基于此制作调查总体方案、访谈大纲和问卷。2022年10月9—30日主要运用文献调查法梳理古红桔产业发展政策文件、学术文献。2022年11月1—30日对产业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开展问卷和访谈,向种植户、加工企业、文旅企业共发放问卷30份,开展访谈5次。最后调查小组对访谈、问卷和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从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等方面分析古红桔产业协同发展现状,梳理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古红桔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1 种植规模与地位 古红桔产地核心区位于万州区长江沿线,主要分布于大周、小周、黄柏、太龙、陈家坝等20个乡镇街道的低山河谷地带(见图1)。万州古红桔有4 000余年的种植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柑桔品种之一。截至2022年,万州古红桔产业颇具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了0.667万hm2(10万亩),产量达到了12万t,产值达3亿元。在全区柑桔中,古红桔的种植面积占比为24%,产量占比为27%。万州古红桔远销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年出口近万吨。然而,古红桔产业产值却仅占全区柑桔产业的7%,与万州玫瑰香橙、柠檬比较古红桔产业附加值还有待提升(见表1)。综合来看,万州已成为全国红桔最大主产区,发展古红桔产业具有资源禀赋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地理集中度等优势,是实现万州农业“双百亿”工程的特色产业,也是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于协同打造长江上游柑桔产业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1 万州区主要柑桔品种种植情况

注: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审图号为GS(2019)1822的标准底图制作。

2.1.2 产业政策现状 为了支持产业发展,政府出台了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一是出台了宏观产业规划文件。代表性如《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万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万州区文化旅游体育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规划文件,提出要加快建设优势柑桔产业带、三峡柑桔优势产业集群、滨江环湖旅游环线,这为古红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二是针对柑桔相关产业,出台了支持政策。市级层面在农业保险、出口贸易、技能培训、机械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针对古红桔产业相关经营主体,政府从普惠性政策、专项惠农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层面给予了政策支持。区政府层面出台了《万州区山地高效型农业发展扶持管理办法的通知》等5项政策文件,重点支持古红桔、玫瑰香橙等特色柑桔产业,有效提升古红桔产品质量和初加工及商品化处理水平。

2.1.3 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是聚焦标准化建设,推进种植业提质增效。目前古红桔核心区种植面积达0.533万 hm2(8万亩),占全区古红桔产量的70%以上,在核心产地种植户中大约60%培育了3个以上品系。在集中示范点建设水肥一体化、轨道运输系统、商品化处理、冻库建设、初加工等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红桔褐斑病田间防治、品种选育、经济林抚育等措施,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和果品品质。据调查,近两年,万州太龙镇古红桔核心种植区内果农自发提质改良达333 hm2(5 000余亩),种植园内果径达70 mm,优质果率达到了50%以上,同时每667 m2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0.38 kg。这不仅提高了红桔的品质,还使其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幅上涨。2022年太龙镇6.67 hm2(100亩)示范点的古红桔产量已达到15万kg,其中1.5万kg优质果的售价达到了10元/kg,收购价达到4.4元/kg。2023年继续实施红桔提质改良达167 hm2(2 500亩),533 hm2(8 000亩)果园配套建设了畜禽粪(尿)发酵液态肥施用系统及高压施药系统。通过提质改良使种植园的经济收益得到显著提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推进古红桔二三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当地为支持推进古红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产业项目建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投资超1亿元,推动古红桔产业发展。近两年以来政府安排相关工程项目8项,均已列入项目建设清单(表2)。其中,2023年计划安排万州区红桔产业提升、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古红桔产业学院、重庆小桔灯文旅小镇3个项目,投资达到6 700多万元。其他6项主要围绕古红桔相关的柑桔产业打造的示范性项目,其建设内容涵盖柑桔产业提质增效、产业链衍生、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果旅融合等方面,投资金额达3 700万元。通过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万州区已培育了万州区滨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万州区新立果蔬专业合作社、重庆初逸酒业、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还利用古红桔加工古红桔酒、桔红、陈皮、果汁等产品。同时利用古红桔打造了旅游休闲基地、教育科研基地,促进了农业与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大周、太龙、黄柏等乡镇在古红桔种植园区配套有休闲农业旅游设施,并举办过三峡柑桔国际交易会,以桔为媒、携手合作,提升了“古红桔”区域品牌影响力。此外,还利用古红桔元素开发科普展览、文化教育等旅游设施、建筑景观,已立项建设重庆小桔灯文旅小镇、三峡柑桔国际交易会等产业化发展平台,综合投资超过3 000万元。在教育科研方面,重庆市人社局专家服务团项目、重庆市科技局乡村振兴项目也整合了来自西南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科研力量,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万州区古红桔产业品质品牌得到双向双提升,为古红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表2 与万州古红桔有关的代表性产业项目概况

表3 万州古红桔一二三产业发展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2.1.4 品牌培育现状 一是划定古红桔保护区进行集中保护。古红桔种植相对集中的太龙、黄柏等长江两岸乡镇划定为古红桔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目前,万州古红桔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长江生态保护神等荣誉,是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重庆万州红桔栽培系统”已纳入农业农村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二是抓好品牌营销工作。如举办三峡国际交易会、万州古红桔产业论坛、三峡柑桔宣传推介及鉴评活动,同时在西部农交会等大型节会活动中推荐万州古红桔,不断提高万州古红桔的知名度。三是做好果品分级分类。三峡农业集团制定了优质红桔贴标生产的企业标准,包括红桔分级质量标准及收购价格、包装等,在达到一定标准的优质红桔及包装上贴上“中国重要文化遗产”标签,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2.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标准化种植基地覆盖面不足 一是标准化示范基地和产业基地覆盖面积较少,优质果品生产能力不足。虽然太龙镇、大周镇、小周镇等示范基地在提质增效方面成效显著,但基地覆盖面较小。没有纳入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基地的种植园,未进行品种更新换代、种养循环、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也无山地轨道等现代设施,仍以传统家庭经营为主,普遍由年长者管理果树,技术少和劳动力不足,果园存在长期不修剪、湿度加大等问题。据调查,核心种植区部分果园落果率达20%,商品果率只有49.5%,直接影响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比如:2018—2021年太龙镇古红桔的每667 m2产值分别为3 072、3 214、1 867和3 388元。二是古红桔主要品种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等尚未出台,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技术标准化、品质标准化、商品化处理标准化等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2.2.2 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据调查,万州地区的古红桔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缺乏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首先,产业链中的主导企业不够强大,无法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带领上下游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万州区新立果蔬专业合作社、重庆初逸酒业等代表性企业主要从事柑桔批发、零售业务和食品加工,针对古红桔芳香品、保健品、美容品、中药材、香料以及旅游文创品等领域深加工生产研发能力明显不足。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相对较小。此外,专业的展销中心和连锁商店品牌也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其次,部分企业的经营思路保守,产品质量把关不严,这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有限。比如:在近期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食品抽检中,万州一家生产古红桔发酵型柑桔果酒的企业生产的甜橙酒和中国橙酒被列入不合格样品名单。这反映其在加工方面仍有短板,难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2.2.3 产业化程度较低 一是古红桔种植规模与产值不成正比。万州古红桔产值只相当于竞品玫瑰香橙的25%,占万州区柑桔产业产值的7%,占重庆市柑桔产业产值的1%,存在规模优势突出而效率优势不突出的现象。二是古红桔产业建设主要集中于种植业领域和产品初加工领域。在推进深加工、果旅融合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芳香品加工、保健品加工、美容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和香料制作等的经营主体比例较低。在果旅融合方面,目前小桔灯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周滨江长廊景观、古红桔主题公园、“三月红”柑桔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内容还停留于观光采摘、科普教育等。休闲旅游类营业额占产业总收入比例不足10%。如何将休闲农庄、生态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等休闲农业资源进行整合,打造集现代古红桔生产基地、科普教学基地、休闲圣地、生态小区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急需谋划的课题。

2.2.4 区域品牌影响力不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古红桔区域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有63%的受访者认为古红桔产品在本地及周边影响较大,10%受访者表示拥有自己的加工业品牌,10%的受访者表示其品牌培育市场定位明确,但多数经营者表示每年品牌维护或者推广费用较少,其支出比例超过10%的经营主体仅有6家(见表4)。古红桔品牌培育主要的困难是管理水平不高,被访者建议从产品质量与生产体系、地域文化、生产规模和技术管理、市场占有率、产品辨识度入手培育古红桔品牌,并打造多样化的初级产品、加工产品和文创产品。另根据消费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由于红桔类产品富含维生素和植物性化合物,热量低,是膳食纤维的好来源,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消费者购买红桔类产品意愿较高,但并没有及时转化为购买行为,日常所购买的类似产品有杂柑、椪柑、甜橙、蜜桔、柚类等,购买红桔类产品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高,多数人每年购买频次不到3次,除本地对古红桔产品有一定了解之外,其他地区对古红桔的功能、特点了解甚少,品牌辨识度不高,消费者对万州古红桔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荣誉了解甚少。

表4 万州古红桔经营主体品牌建设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从区域品牌竞争来看,当前同类型柑桔品牌竞争激烈,存在品牌同质发展的难题。据调查显示,重庆三峡库区作为全国柑桔主要产区,柑桔品种较多。万州红桔与区内玫瑰香橙、柠檬等品牌相比,其品牌知名度、辨识度不占绝对优势。从区外柑桔品牌比较来看,奉节脐橙、忠县忠橙、开县春橙在品牌培育、产业规模方面远超万州红桔(见表5)。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的自然条件相似、产业政策雷同,地方政府在品牌培育、产业发展方面均将柑桔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比如在地理标志产品名录中,大部分名录属于柑桔大类。截至2022年,重庆长江三峡沿线申报核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7项,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项,这类地理标志产品在品质上有差异,但在标准化生产、产品深加工、果旅融合方面存在同质化。首先各地在自身利益驱使下,都在培育自己的柑桔品牌,为了保护本地品牌和产业,同类型产业过度竞争,容易陷入价格竞争,使行业利润降低,难以形成真正的领导品牌。其次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太多的类似柑桔品牌容易造成混淆,导致购买决策的混乱,不利于柑桔产业集群发展。因而未来需要整合柑桔品牌,形成品牌联盟,促进特色产业共赢发展。

表5 重庆三峡库区主要柑桔区域品牌培育情况

2.2.5 人才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万州区通过公招、遴选、引进等方式引进古红桔相关的果业技术人员,与有关科研院所开展了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示范、初加工研发、人才培训等战略合作,但相关管理技术岗位主要集中在政府层面,如万州区果树技术推广站主要围绕古红桔技术试验示范、古红桔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古红桔技术培训等一产业提供指导服务,无法囊括古红桔全产业链和所有种植区域。一般而言每3×103×667 m2(3 000亩)应配备1名农民果技员,但据调查,古红桔主产乡镇是没有设立古红桔相关的果业专岗。古红桔产业相关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极低,且大专以上从业人员不足10%。同时,当地尚未制定职业果农职称评审制度,未配置区乡村三级技术推广技术技能人才。

在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方面,万州区通过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初步解决种植常规技术问题,2022年自主申报了44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但其社会化服务制度体系还不健全。一是万州区古红桔龙头企业较少,现在重点扶持果业专业合作社,但联结利益分配机制还有待完善,种植户参与意愿不高,同时,其覆盖面较窄,服务带动能力还有待提升。二是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主要集中于种植业技术,没有提供生产托管、加工、营销、物流、产品开发等多元化服务的技术贮备,无法满足经营者对田间管理、产品深加工、文旅产品开发、产品新媒体营销等服务的需求。三是各基层果业协会、集体经济组织、高校的指导扶持力度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结论

当前制约古红桔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标准化的种植面积小、龙头型公司缺乏、产业链不完备、知名度较低以及配套人才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具体而言,标准化基地、龙头企业少意味着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管理还无法实现;其次产业化水平较低,导致产业附加值过低、产业链过窄过短,是导致产业主体增收的最大障碍;另外,区域品牌影响力不高、人才与社会化服务不完善则进一步削弱了古红桔产业主体生产经营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针对古红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基于农业多功能发展理念,培育古红桔产业集群为主体方向,提升产业附加值,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建议

4.1 聚焦提质增效,扩大标准化生产面积一是扩大高标准桔园示范基地建设面积。以万州区红桔产业提升项目、万州区产业基地建设及农产品加工项目为基础,全面扩大红桔标准化园区覆盖面,争取提质改良面积达到1 333 hm2(2万亩)以上,产业便道将6.67 hm2(100亩)以上果园全部覆盖;将大周、小周、太龙、黄柏、陈家坝街道的4处农旅融合示范点进行整合开发,统一纳入标准化园区建设服务。二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古红桔种植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建成并认定一批古红桔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根据三峡柑桔产业技术集成方案,联合西南大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科研院所力量,制定《古红桔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力争全区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覆盖率70%以上。三是探索古红桔产业数字化发展。对接数字乡村建设、百万经济果林战略,联合玫瑰香橙等品类建设三峡柑桔大数据中心;试点建设一批智慧果园应用示范基地,提升果园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管理水平,严格品质监管、强化病虫害防控。按照要求制定标准化的《万州区古红桔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

4.2 加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一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引导西南大学、重庆市三峡柑桔集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单位深度合作指导专业协会、合作社、果园建立产业示范基地。二是以推进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为契机,公司(合作社)+高校+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农户+科研为主要发展模式,培育古红桔初加工生产企业3家,引导、鼓励中小初加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形成3家年交易量3万t以上销售、初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市级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饮料、果酸、桔酒、桔糕等产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围绕桔皮、桔汁进行功能化深精加工研发。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探索深化产研教融合新模式。依托高校的科技优势,精准对接古红桔产业发展问题,为龙头企业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升科研水平,改进古红桔管护技术,保护、利用好古红桔基因库,纵深拉长古红桔产业链,以强化龙头企业、高校的示范带动作用。

4.3 因地制宜推进三产融合,新业态赋能产业振兴一是充分利用万州作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以电商物流产业为突破口,引导古红桔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的发展,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提升古红桔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互动和联动。二是利用万州职教资源优势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补齐文旅产业和加工业短板,培育新业态。积极引进精深加工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红桔深加工产品,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充分挖掘古红桔历史,编撰《万州古红桔志》,讲好古红桔故事,拓展“古红桔+旅游”“古红桔+康养”“古红桔+文化”等新业态产品,培育一批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以重庆小桔灯生态旅游项目为核心,由区农业农村委和文旅委牵头,联合大周科教亲子小镇,对大周滨江长廊景观、古红桔主题公园、“三月红”柑桔主题公园进行整合开发,统一规划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以古红桔为媒,融入农耕文化和康养文化,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团队规划设计,推进园区景区化工程,建设生态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实现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研学旅游等活动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4.4 协同实施区域品牌营销战略一是从产品质量与生产体系、地域文化、生产规模和技术管理、市场占有率、产品美誉度入手培育古红桔知名品牌,基于地理标志品牌结盟的思路拓展产业的市场空间,打造多样化的加工产品和文创产品。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协同推进特色“三峡柑桔”联盟品牌建设。首先,将“万州红桔”品牌与其他区县柑桔品牌进行整体打造、错位竞争,将“万州红桔”定位为“三峡柑桔”全域品牌旗下子品牌,联合周边区县根据种植环境特色确定1个主导品种进行推广,推动整合包装宣传,提升品牌价值。其次联合周边区县协同进行培育,本着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原则培育品牌价值链,防止恶性竞争。各区县在区域品牌联盟战略基础上探索柑桔产业特色化路径,在产业规划、特色定位、产业培育、品牌体系建设方面找到区域间协同发展路径。三是开展营销网络构建工程。以成渝双城发展契机,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高校,以三峡农业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主导开拓营销市场。实施“互联网+”行动,培育电商企业,推动产区、企业与京东、淘宝、高校等深度合作,建立企业+电商平台+高校合作模式,探索生产基地到消费终端的直销运营模式。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线上销售行为,确保电商渠道果品质量安全。四是优化“三峡柑桔”物流渠道。强化与国内主要批发市场和国际市场对接,设立“三峡柑桔”销售专区。

4.5 完善人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平台的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在万州区落地生根。依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与西南大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构建完善以科研院校专家为顾问、以农业科技人才为核心的产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二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古红桔产业标准化生产。建议加强新型农业经理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擅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农业经理人,实现产业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商业化经营。通过公招、遴选、人才引进、定向培养等方式培育基层果业技术人员,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盘子内设立果业专岗。三是落实属地政策保障机制。建议每200 hm2(3 000亩)配备1名技术人员,加强常态化管理。制定职业果农职称评审办法,每年评审一批新型职业果农。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和专家科技服务。四是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在田间管理、施肥打药、病虫害统防统治、修剪采摘、分选仓储、物流配送、产品深加工、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培育专业化的技术服务组织或企业。同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服务等联结机制组建龙头企业+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的联合体,政府对企业的技术服务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合格给予专项财政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事后奖励等形式,激励专业合作社、果业协会、高校等向古红桔种植户提供生产、加工、营销、物流、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猜你喜欢
万州区万州柑桔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我们万州人
重庆万州无公害蕹菜生产技术
后三峡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
万州有个『草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