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 遥远而生动的大陆最南端

2024-02-01 16:09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4年1期
关键词:雷州半岛雷州骑楼

徐闻的菠萝田。

20°40'02.1"N 110°04'54.3"E

雷 州半岛是一个历史厚度和现实知名度不完全匹配的地方。在搜索引擎里敲入这个名字,第一个被自动联想出来的词条是“雷州半岛属于哪个省份?”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雷州半岛本应享有更高的知名度——雷州市是粤西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名城,雷州文化和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并称广东“四大文化”。在古代,这里是南越国的领土,后来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船只。这些历史痕迹至今仍然可以在雷州半岛上找到,比如古老的渔村、传统的建筑和历史悠久的寺庙等。

1.雷州石狗。

2.雷州三元塔。

3.雷州老街。

当北方人踏入雷州市骑楼老街的那一刻,一种陌生和惊讶感变得格外强烈。那是一条混杂着南洋气息的街道,白色的骑楼依街而建,错落有致,层层叠叠。骑楼多为两层或三层,底层是商铺,沿街后退,留出带柱子的供人行走的外廊。楼上是民居,外墙上装饰着精美但不起眼的白色雕刻。墙壁斑驳,有些已经露出红砖,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现代意义上的骑楼起源于印度,由英国人建造。在中国,从南洋返乡的华侨将西式建筑理念融入中国传统建筑,创造出独特的骑楼风格。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从东南亚返乡的琼籍商人在海口市的四牌楼街建了第一座骑楼。现在,骑楼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等地。

沿着老街缓步,马路已变成水泥路面,但一些小巷中还保留着青石板路,数百年来行人走过,青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如镜。在中国,古老的街巷要么已经荒废,要么被翻新成旅游景点,而雷州古城不同——这里依然保存着原本的生活样貌,沿街的小摊贩、老店铺散发着浓厚的市井气息。

午后,阳光透过骑楼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中,一家中草药茶铺老板正在沙发上打瞌睡。门口的台子上摆着大大小小的暖瓶和水壶,里面分别装着具有治疗感冒、润喉、养胃、养颜、护肝、止痒等各种功效的药茶。

有顾客上门,轻喊一声,老板就半带睡意地从沙发上起身,把棕色的草药汤倒上满满一杯,味道苦中带涩。据老板说,他家的草药茶已经卖了几代人,当地人有点儿头疼脑热,都会寻到这里,热气腾腾地来上一杯。

不远处骑楼里的一家裁缝店,在门口的白柱子上写着不甚规范的“修改衣服”四个红字,还留了电话,老板正在缝纫机后忙碌。旁边还有牙科诊所、文具店、彩印店……这里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有一种说法,即中国最富裕和最贫穷的地方都在广东,雷州市所属的湛江市显然不是最富裕的那一類。其实,湛江和广州、上海一样,同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但它们的发展状况不同。现在,湛江市区没有机场,广湛高铁还未全线通车。作为湛江最南端的雷州市还保留着传统的样子。这里没有“996”,人们懒懒地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个中滋味,只有此中人知晓。

1.雷州老街上的建筑中西合璧。

雷州市博物馆内有一个极具当地民俗特色的展厅——石狗艺术厅。雷州石狗被称为“南方兵马俑”,但当你真的站在石狗面前时,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多少有些站不住脚。兵马俑规模宏伟,气度庄严,而石狗扁着嘴趴在地上,或抬头望天,或伸爪挠头,或怀抱狗崽,你只会觉得可爱。

真摸起来,石狗手感粗糙,因为它们多用雷州半岛常见的灰色玄武岩雕刻。在雷州,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石狗,如家门口、巷口、村口、路口、庙前,可以说,有门的地方就有石狗。村民们每逢节日或者初一、十五就会加以拜奉。

雷州半岛在历史上被称为“天南重地”,百越部族聚居,他们有各自的崇拜图腾,其中傜人以“犬”为图腾。他们在此世代繁衍生息,作为图腾的石狗慢慢就成了雷州的符号象征,并经历了从“图腾”到“吉祥物”再到“保护神”的演变,被赋予了守卫辟邪、祈福祥瑞等民俗文化内涵。

现代都市不相信神话,但在古老的雷州,人们依然虔诚地相信祖先和神祇的保佑。除了石狗信仰,当地人还笃信雷祖。在雷州市白官公路一侧,“岭南第一祠”雷祖祠永远香火旺盛。门口的两只灰色石狮子和石狗是用同款玄武岩雕成的。祠堂内,雷祖陈文玉身披黄袍,头戴金冠,神情威严中带着一丝亲近,端坐于精美雕刻的实木阁楼之中。

陈文玉是唐代雷州首任刺史,任职期间,他精察吏治、兴办学校、促进商业繁荣,让当地人过上了安定、富庶的生活。他疏请朝廷将此地由“东合州”改为“雷州”,雷州因此得名。于是,雷州人以他为“雷州之祖”,并建了雷祖祠纪念。有人半跪半坐在雷祖像面前良久,不知在默念些什么。在这片土地上,神庇佑人,人依赖神,交融的情感就像祠堂前的几棵大榕树一样,根枝相连。

为了酬谢祖先神灵,雷州的村庄每年都会请戏班到村中的戏楼唱雷剧。以前,唱戏时间多安排在农历四五月份,这时算是农闲,甘蔗早已砍完,水稻也早已播种完毕。如今,雷剧演出更多是在春节期间进行。作家、诗人何腾江是雷州人,他曾经温情地回忆童年时看雷剧的经历,“雷剧像磁铁一样将全村的孩子吸引过来”。村里的老人们一边看一边嗑瓜子,偶尔跟着唱几句。演到感人处,演员在台上假哭,老人在台下真哭,戏不结束人不散。雷州方言说的“做戏人疯,看戏人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雷州石狗、雷神崇拜、雷剧……“雷字号”风物远不止于此。在雷州街头,外地人若是遇到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大概率听不懂他们说的话。雷州话既不像粤语,又不像闽南话,雷州文化来源于闽文化、粤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古越文化等,语言也是,因此你会听到来源各异的词汇,如房子是厝,胡同是巷囝。

“雷字号”文化还有雷歌、雷州音乐、雷州傩舞、醒狮等,特产有雷州珍珠、雷州白饼、白切狗、雷州陶瓷等。深究起来,每样东西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地方特色,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风物,定义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底色。

雷州不大,但值得去的地方不少。雷州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不少名人雅士曾被贬黜至此,给雷州的历史留下了印记。苏轼被贬海南途经雷州时,与谪居当地的胞弟苏辙在湖边游玩作诗,雷州人遂将此湖易名为“西湖”。有近1000年历史的真武堂是宋朝名相寇准被贬居雷州时亲自创建的,门楼上有黑底金字的大匾额和对联,细看之下,门柱上还被人贴了两张小小的粉色纸片,上面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纸片有些旧了,边角翘起来,进去的人顺手一抹,再按一按,让它贴得更牢一些。

实际上,不管雷祖祠还是真武堂,在当地都完全算不上所谓的“景点”,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骑楼老街,若你打听真武堂,年轻人会熟稔地给你指出方位,并热情地告诉你,他几天前刚拜过,很灵。

雷州市占了雷州半岛面积的近1/3,是半岛上最典型的风情之地。若是出了雷州市,向南走可以去徐闻县,南极村的灯楼角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理标志物。沿途会经过一大片菠萝田,望不到边际的菠萝仿佛大地的调色板,这里被冠以“菠萝的海”的美名。向北走,可以去湛江市区,大口吃生蚝,法式风情的赤坎老街是电视剧《隐秘的角落》的取景地。中途也可以绕道去湖光岩,坐在湖边的草地上,观赏玛珥火山地质独特的地貌。

但这些并不是去雷州半岛的全部理由。

在雷州的最后一天,我去了一座没什么名气的小岛。通往小岛的通明海大桥上几乎没有车,田野、树林、海面相继从身边掠过,风景开始变得好看。到了小岛上,沙滩细软、白净,临近正午,我试图寻找一间海鲜大排档,然而始终没找到。我突然意识到,这里的渔民自家打鱼自家吃,又没什么旅游业,哪有大排檔的需求呢?最后我进了一家饭店,那是岛民招待贵客和举办婚礼的地方。

吃了叫不上名字的海鲜,喝着热茶,我也只想和那位草药茶铺老板一样瘫在沙发上。我们常说“生活在别处”,可如果我们到了“别处”,可能别处已经变成了被同化的“附近”,或是变成了落满尘埃的标本,那离开原处还有什么意义?雷州,这座城市古老而鲜活、闲适而灵动,而我们也能和他们一样,同时活在历史和当下。

2.雷州全景。3.雷州老街。

猜你喜欢
雷州半岛雷州骑楼
雷州半岛崩岗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
清代雷州半岛糖贸易及其规范化——以新发现的雷州花桥碑刻为例
雷州古建筑符号的审美价值研究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骑楼人家
雷州半岛石狗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探析
雷州半岛水与火造就的中国遗世独立
雷州书画作品选
骑楼的故事
雷州湾海域悬浮物浓度遥感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