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思考

2024-02-05 12:30赵丽任甫徐卫华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医养老龄

赵丽,任甫,徐卫华

(沈阳医学院医养健康产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 月1 日,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达2.64 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8.7%,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达1.90 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9%。预计到2025年,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 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20%[1]。老龄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福利需求和经济发展机遇,也对我国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各地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3]。然而,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工作还面临着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人才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4]。为适应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助力医养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本文将对医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1 学科概述

1.1 医养健康管理学的概论 医养健康管理学是在新医科建设统领下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 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地方医学院校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医教协同,面向医养健康产业链需求开展高层次医康养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见图1。

图1 医养健康管理学

1.2 医养健康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医养健康管理学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旨在通过个性化的医养管理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健康,强调预防为主,注重生态健康的管理模式。医养健康管理学主要研究老龄社会的医养健康问题,并从健康管理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通过研究老龄社会因素与老年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老龄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为制订和建设老龄社会卫生策略和医养健康服务制度,建设医养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及时、有效、适宜的医养健康服务,改善老龄社会卫生状况和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老龄健康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提供科学支撑。

1.3 培养目标 医养健康管理学培养具有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时代医养健康管理理念,熟悉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掌握扎实的医养健康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医养健康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能够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方法和技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包括但不限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社区、高校、研究机构、医养结合机构、老年健康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质量人才。

1.4 建设情况 医养健康管理学以医养健康管理为核心,围绕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构建了涵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医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为助力老龄事业十四五规划“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三大体系提供人才支持[5]。

1.4.1 相关学科建设情况 目前与医养健康管理关系密切的学科有健康服务与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旨在培养从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单位的医养结合管理人才,从事社会福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单位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从事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保险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等单位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积极探索医养健康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4.2 人才培养模式 非医学院校多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堂模式,包括通识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及校内课程,以及职业资格考试、科研项目、社会调研等模式,部分院校实施“大一年级暑期社会实践”“大二年级暑期临床见习”“大三年级暑期专业见习”“大四年级毕业实习”的实践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健康服务方向主要培养具备医学知识的服务型技术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主要为健康管理师、医生助理和健康产品营销员。在公共必修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管理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如大学生健康管理、健康人文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6]。

2 建设成效

2.1 服务覆盖面广 截至2021 年末,我国已有超过1 亿人的65 岁以上老年人获得了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包括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服务。此外,还有超过300万的残疾老年人获得了基本康复服务。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医养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7]。

2.2 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随着医养结合服务行业不断发展,人才队伍数量不足、能力不强、潜力不够的矛盾逐步显现。医养结合发展需要大批既懂医疗健康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高等院校建设医养健康管理学科极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等全方面培养,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提高服务效果,以此向医养健康管理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2.3 国家给予充分认可 2023 年3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8],对全国各地在医养结合工作方面的优秀做法进行了总结和推广。其中,对沈阳医学院组建医养健康产业学院,培养全日制医养结合人才的做法进行了介绍。沈阳医学院申报目录外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医养健康管理学,于2023 年3 月16 日在国务院学位中心完成备案。

3 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养健康管理的需求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医养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健康风险因素,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监测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危害。医养健康管理人才对推动医养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加强医养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是培养医养健康管理人才的关键。虽然医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3.1 认同度不够 医养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涉及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科名称和定义。医养健康管理学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够,也影响了学生的报考意愿和就业选择。

3.2 师资队伍不足 医养健康管理学教师需要具备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国在医养结合领域的教师数量和质量都不够理想,缺乏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养健康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3.3 实践基地不够完善 医养健康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机会。目前,我国在医养结合领域的实践基地还不够完善,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服务模式和流程,也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养健康管理学实践教学效果。

4 医养健康管理对策分析

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开设医养健康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高等院校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医养健康管理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拓展实践基地建设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此外,也应积极开展医养结合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1 积极宣传教育,提升学科认同度 通过校园讲座、社会活动、媒体宣传等渠道,增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医养健康管理学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社会对该学科的认同度。鼓励校际间、国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提升学科水平。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通过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提高社会声誉。

4.2 加强引才育才,优化教学质量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人才优惠相关政策,如为其提供优厚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吸引更多具备医养结合背景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医养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中。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育人机制,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3 重视教学实践,培养技术人才 增加实践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多符合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包括医院、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我国部分院校在医养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存在认同度不够、师资队伍不足、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高等院校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应进一步完善医养健康管理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拓展实践基地建设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同时,应积极开展医养结合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技术支持。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发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等措施,着力解决医养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中的问题,有助于推动我国医养健康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和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逐步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医养健康管理人才,满足社会对医养健康管理服务的迫切需求。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医养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管理学医养老龄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医养当兴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