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然草原分类系统调整合并的探讨

2024-02-06 09:58闫凯阿斯娅曼力克姜永辉艾尼玩艾买尔茹克亚萨吾提李晓敏朱进忠伊力努热热夏提
草食家畜 2024年1期
关键词:温性亚类荒漠

闫凯,阿斯娅·曼力克,姜永辉,艾尼玩·艾买尔,茹克亚·萨吾提,李晓敏,朱进忠,伊力努热·热夏提

(1.新疆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处,乌鲁木齐 830063;2.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3.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4.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42;5.新疆畜牧科学院工程咨询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

草地是一个特定的分类对象,它既是长期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自然体,又是人类经营畜牧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种自然资源[1]。草地类型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反映草地发生和演替规律,具有一定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草地单元。草地类型的划分是草地经营管理学中的基础性工作,是人们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培育草地的理论基础[2]。

1 新疆草原分类系统调整的基本概况

新疆在20 世纪80 年代草地调查工作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统一下发的1987 年修订通过的《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要求,结合新疆自然地理条件,从植被生态特性、生物学特性及饲用价值出发,采用类、亚类、组、型四级分类系统,把天然草地划分为11个草地类,25个亚类,131个草地组,687个草地型[3],主要体现草地资源的生产功能。

2013 年全国畜牧总站对全国草地分类系统的实用性进行了广泛调研,认为存在草地类型边界难以划定,亚类的繁复性,组的划分作用不大,部分草地型面积小、代表性不强等问题,于2016 年编制了我国第一个《草地分类》NY/T 2009—2016行业标准。该分类系统由类、型两级分类单元组成,取消了亚类和组[4-6]。该分类标准虽然简化了许多复杂过程,但是在新疆推广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体现和涵盖新疆草地类型的独特性。

为了简化原有繁杂的分类系统,满足新疆林草融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紧紧围绕林业、草原和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着眼新疆草地资源特点,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草原分类系统和标准势在必行。

2 调整归并依据与原则

2021 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草地基本情况监测工作,把草原生态功能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草原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促进草原休养生息,着力发挥草原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基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全国草地分类系统与《草地分类》NY/T 2009—2016行业标准,类的划分基本保持不变,并与国土三调土地分类标准相协调,取消亚类和组的分类,型的命名减少优势种数量的原则进行归并[7-9]。

3 调整的方法

3.1 分类系统类的调整与归并

本文参照《草地分类》NY/T 2009—2016行业标准,结合现阶段林草融合机制与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需求,对新疆20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的类型名称一一对比,类的名称与全国草地分类系统及《草地分类》NY/T 2009—2016行业标准基本保持一致,但是考虑新疆地形、地貌特征和草原分布特性的不同,保留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两个草地类,这不同于《草地分类》NY/T 2009—2016行业标准的草地类的划分。草原化荒漠草地植被类型中难以把握禾本科植物30%的参与成分,尤其是对草地遥感分类带来很多困难,为此,草原化荒漠草地归并到温性荒漠类草地。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按照优势种合并到温性荒漠类草地相同的型中。原温性草原化荒漠类的纤细绢蒿、木地肤、沙生针茅、糙隐子草归并到温性荒漠类草地纤细绢蒿型;原有草原锦鸡儿、琵琶柴、短叶假木贼、沙生针茅归并到温性荒漠类草地草原锦鸡儿型等。调整归并后新疆原11个草地类归并成9个草地类,见表1。

表1 新疆草地分类系统类的确定

3.2 分类系统型的调整与归并

草地型按照优势种、共优种进行合并,即温性荒漠类草地、高寒荒漠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及低平地草甸类草地以优势层的优势种(建群种)命名;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以2 个优势种命名草地型;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山地草甸类草地、高寒草甸类草地以2~3个优势种命名草地型[10-11]。

根据20 世纪80 年代草地资源调查资料,1 个草地型的面积平均在6.67~8.67 万hm2左右。这次调整归并草地型充分考虑型的面积大小、特征是否典型、分布区域是否广泛等几项综合因素,面积小于平均值、仅分布局部地区、代表性不强的型归并到临近草地型内或者删除。另外,具有地方特色植物种类组成的特有型,比如昆仑山的新疆银穗草、昆仑针茅、昆仑早熟禾,阿尔金山的硬叶苔草,阿尔泰山的三界羊茅,伊犁地区的橐吾、乌头、白羊草,哈密地区的阿拉善鹅观草、灌木短舌菊等型保留后,最终将新疆原687个草地型归并为106个型,见表2。

表2 新疆草地分类系统型的确定

4 结 果

本文保持与原全国草地分类系统及农业部《草地分类》NY/T 2009—2016 行业标准的高度统一,并结合新疆实际及现实工作的需求,将新疆原天然草地分类系统的11 类687 个型归并为9 类106 个型。归并了过去难以界定的类,取消了沼泽类,对过渡性草地型以及面积小而地带型不强的草地型进行了归并,更有利于草地管理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鉴于新疆原天然草地分类系统及草地资源资料是30 多年前形成的,之后并未系统地开展全疆草地调查,实际的草地类、型或分布范围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新疆草地基况调查的实践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检验该草地分类系统,并逐步完善。

猜你喜欢
温性亚类荒漠
研究认为温血动物出现于2.33亿年前
向荒漠宣战
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中国山地草地亚类分类研究
20载扎根荒漠保“第一”
2016年~2020年新源县不同草地类草原载畜量的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
论酒性绽放与人性澄明的四重关联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免疫球蛋白G亚型检测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Evaluation of antidepressant polypharmacy and other interventions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