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4-02-06 02:07张国海陈舒睿
关键词:赋值新农受访者

张国海, 陈舒睿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2 136万人,占农村总人数的23.8%,城镇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4 283万人,占城镇总人数的15.87%(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网址:http://www.stats.gov.cn/sj/pcsj/rkpc/7rp/zk/indexch.htm。,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是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之一。

未来农村老龄化现象将愈演愈烈。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如年轻人,其患病率会呈现上升趋势。从理论上看,实施新农合政策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而且可以减少这部分群体的医疗花费,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使更多的居民愿意去医院看病,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程度,在改善家庭条件的基础上提升生活幸福感指数。新农合实施近20年来,这项政策是否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对不同特征的农村中老年居民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又是怎样作用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

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我国学者关于新农合的研究主要是从医疗服务效果和制度实施效果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医疗服务实施效果来看,学者普遍认为参加新农合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郑适等发现农民对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较高,对参加治疗的满意度较高,从而提出新农合促进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1]。卢洪友和刘丹提出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在新农合政策实施过程中受益颇多,并且在新农合政策缩减过程中会遭受更多的损失[2]。这说明新农合的推出使得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在该政策下受益,从而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封进等研究新农合在价格上的影响,认为新农合政策实施会导致县级及以上医院的医药和治疗价格上涨,报销比率与价格涨幅成正比,但新农合对村级诊所的价格几乎没有影响[3]。任向英和王永茂通过研究农民的就医行为,发现新农合的实施使得乡镇级医疗机构的利用率提高,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存在一定比例下降[4]。欧阳彬和吴茂群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长沙县春华镇的新农合农户满意度,提出定点医疗机构硬件水平、医疗服务报销比例、医疗服务实施程度和新农合制度四个公共因子,得出幸福感对满意度有一定影响[5]。马万超和汪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新农合的实施通过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公共医疗支出增加和医疗自花费减少,提高农民群体的幸福感[6]。

从制度实施效果层面来看,新农合普遍可以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向运华和姚虹认为性别、年龄、社交活动、婚姻状况、生活照顾、医疗保险等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7];李从容等认为居民对新农合政策的满意度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可以通过提高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8];胡洪曙和鲁元平认为不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的幸福感低于参加保险的老年人,收入不平等问题通过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来影响其生活满意度[9]。但也有学者认为参加新农合对居民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霍灵光和陈媛媛认为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存在报销比例较低、报销范围过窄、报销手续复杂等制度问题,导致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0]。王成勇等认为居民在新农合中受益的年限与居民的幸福感几乎没有相关性,但是门诊次数、过去一年内的住院次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显著,这说明新农合制度一定程度上正在改善居民的生活状况[11]。傅汇艺等利用Ordered-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在农民群体中男性参加新农合的满意度比女性高,相比较文化程度高的农民群体,参加新农合的满意度要低于文化程度低的农民群体[12]。林晨蕾和郑庆昌从健康差异角度分析,得出提高新农合的报销封顶线对老年人的看病渠道和医药费支出有正相关关系[13]。王嫚认为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从地区层面来看能提高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人民的幸福感,从受教育程度层面来看能提高低学历人群的幸福感[14]。

综上所述,学者们分别用不同方法对新农合政策实施效果展开丰富的讨论。新农合政策实施后已取得重大进步,目前对于新农合的研究文献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部分定量研究尚未得到统一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文献鲜有研究中老年群体。本文使用CFPS数据,实证研究是否参加新农合对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幸福感分为目前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改变生活水平的信心,能综合反映目前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第二,在基础回归结果之前,利用表格分别分析参加新农合对生活满意度及对未来提升生活水平的信心程度,更直观具体地反映参加新农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三、模型设定、数据、统计性描述

(一)模型选择

本文主要研究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其中,总体的生活满意度使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简称CFPS)中的当前生活满意度和是否同意未来生活水平会提高两个方面。利用OProbit模型,分析参加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参加新农合及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基本模型为

Ysi=α1+α2Mi+α3Xi+εi,

(1)

Yxi=β1+β2Mi+β3Xi+γi,

(2)

式中:Ysi表示第i个农村中老年居民当前生活满意度;Yxi表示第i个农村中老年居民是否同意未来提升生活水平的机会很大;Mi表示第i个农村中老年居民是否参加新农合,参加新农合的群体赋值为1,未参加新农合的群体赋值为0;Xi表示控制变量,包含受访群体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婚姻情况、有无慢性病、抽烟行为、喝酒行为、对本县市政府的评价和每周的娱乐时长,以及医疗服务变量,包括健康状况变化、医疗总花费、医疗自花费、看病条件满意度;εi、γi表示常数项。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1.样本来源

本文以CFPS数据为依据,调查新农合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该数据以2020年农村45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选取的数据覆盖范围广泛,调查内容丰富,涉及调查人口的健康状况、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每周娱乐时长(主要以每周观影时长为依据)、调查人群的看病满意程度及每年医疗服务总花费等。根据农村中老年人的年龄,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问卷情况进行匹配,剔除空白样本后,最终得到样本数量5184个。

2.解释变量

农村中老年人是否参加新农合是本文最重要的解释变量。根据问题“您现在参加哪种医疗保险”对数据分类。问题记为“Insurance”,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情况的影响,所以只保留参加新农合和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中老年人作为样本,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样本群体赋值为0,参加新农合的样本群体赋值为1。

3.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农村中老年居民的生活满意情况,主要采用受访者的生活满意度和是否同意未来提升生活水平的机会很大两个变量来衡量农村中老年居民的生活情况。第一,受访样本量的生活满意度记作“Life satisfiction”,所有情况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非常不满意赋值为1,不满意赋值为2,比较满意赋值为3,满意赋值为4,非常满意赋值为5。这里采用的数据是受访者的客观健康状况,避免健康状况受访群体的主观价值判断。第二,受访样本量提升生活水平的机会记为“Chance”,根据问题“您同意以后提升生活水平的机会很大吗”的回答,不确定赋值为0,同意赋值为1,不同意赋值为2。

4.控制变量

首先,根据已有研究和CFPS 2018的数据,控制可能使受访者产生影响的个人及家庭等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党员等个人与家庭变量。具体而言,受访者的性别记作“Gender”,女性赋值为0,男性赋值为1;受教育程度表示一个分类变量,记为“Educate”,其中小学及以下赋值为1,初中赋值为2,高中赋值为3,专科赋值为4,本科及以上赋值为5;年龄作为一个连续变量记为“Age”,表示样本群体受访当年的年龄;婚姻状况记为“Marriage”,在婚赋值为1,丧偶、未婚、离婚、同居等无配偶的样本赋值为0;是否党员记为“Party member”,党员赋值为1,不是党员赋值为0。

其次,本文控制受访样本的个人行为变量,包括慢性病、抽烟行为、喝酒行为、对本县市政府的评价、每周娱乐时长。其中,过去半年有无慢性病记为“Chronic disease”,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否赋值为0,是则赋值为1;过去一个月抽烟情况记为“Smoke”,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否赋值为0,是则赋值为1;每周喝酒情况记为“Drink”,受访者对每周喝酒是否超过三次进行回答,否赋值为0,是则赋值为1;对本县市政府的评价记为“Evaluate”,差赋值为0,一般赋值为1,好赋值为2;每周娱乐时长作为一个连续变量记为“Recreation”,表示受访者每周的娱乐时长,本文用每周观电影、电视的时长代替。

最后,控制受访者的医疗服务变量,分为健康状况变化、医疗总花费、医疗自花费、看病条件的满意度。其中,健康状况变化记为“Changes in healthy”,根据问卷中的问题“请说出您的健康变化情况”,情况分为更差、没有变化、更好三个等级,分别赋值为0、1、2;医疗总花费和医疗自花费是两个连续变量,取对数值,分别记为“lnMotel”“lnCost”;看病条件的满意度记为“Sick satisfaction”,根据受访者的回答,不满意赋值为0,一般赋值为1,满意赋值为2。

(三)统计性描述

处理异常及不合理数据,共得到5184个有效样本。其中,参加新农合的样本为3553个,占有效样本量的68.54%;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样本为1631个,占有效样本量的31.46%。表1是农村中老年人是否参加新农合与其生活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农村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来看,参加新农合的调查样本生活满意度均值为4.00,未参加新农合的调查样本生活满意度低于参加新农合的调查样本,均值为3.89。从调查样本的健康状况来看,参加新农合的认为健康状况变得更好的样本群体均值为0.65,高于未参加新农合的样本群体。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参加新农合的群体生病后更愿意及时去医院治疗,从而使得健康状况变得更好。

从个体和家庭特征来看,年龄小、女性及在婚受访样本愿意参加新农合,样本的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平均为初中水平,并且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更愿意参加新农合。从受访者对医疗服务的变量来看,参加新农合的受访者医疗总花费均值为7.08,医疗自花费均值为6.85,而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样本群体这两项均值依次为7.43、7.13。参加新农合降低了医疗自花费和医疗总花费的金额,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参加新农合可以减少医疗总花费和医疗自花费的总金额。

从对县市政府的评价来看,参加新农合的调查样本对本县市政府的评价均值为1.46,未参加新农合的调查样本对县市政府的评价均值为1.42,均值低于参加新农合的样本群体,可以看到参加新农合的样本群体对本县市政府的评价更高。参加新农合的样本群体对看病条件的满意度均值为1.69,高于未参加新农合的样本群体。从受访者的健康行为来看,两个样本群体抽烟行为的均值都为0.44,未参加新农合样本群体的饮酒行为均值为0.13,高于参加新农合的样本群体。

本文根据是否参加新农合将受访群体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参加新农合的受访者,第二组为未参加新农合的受访者,并一一对比两组受访者的生活满意度及是否同意未来改变生活水平的可能性很大。从生活满意度的分布上看,对当前生活满意度为满意以下的受访者中,未参加新农合的比重要大于参加新农合的样本群体,对当前生活满意度为满意、非常满意的受访者中,参加新农合的样本比重比未参加新农合的比重高。在认为未来是否会改变生活水平的影响分布中也可以得到类似结论。在认为未来会提高生活水平的样本中,参加新农合的样本比重高于未参加新农合的样本比重。因此,初步可以得出参加新农合有利于总体上提高参保者的生活满意度。

四、实证结果

(一)计量结果分析

1.是否参加新农合对农村地区中老年居民生活满意程度的影响效应分析

本文基于O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其中,模型1把是否参加新农合作为唯一变量,模型2加入其他变量。对结果进行回归,可以看到只考虑是否参加新农合的情况下,参加新农合会显著提高农村中老年人当前的生活满意度,回归系数为0.056,在1%的水平上影响显著。根据模型2进行回归,结果显示仍然显著,回归系数为0.717,在5%的水平上影响显著。根据此回归结果得出,参加新农合可以提高农村居民中老年人当前的生活满意度(见表2)。

表2 参加新农合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表2 (续)

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从个体和家庭特征来看,随着样本群体的年龄增长,其生活满意度逐渐升高;性别为男性,目前为在婚状态的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有利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样本群体为党员的回归结果对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有正向影响。从个人行为变量的特征来看,患有慢性病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对本县市政府评价更高的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每周娱乐时间增加和抽烟喝酒行为对提高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著。从受访者的医疗服务变量来看,身体状况更健康和对看病条件满意度更高的居民更有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但是医疗总花费和医疗自花费对回归结果影响不显著。

2.是否参加新农合对参保者是否同意未来改变生活水平的机会很大的影响情况

在不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参加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居民认为将来改变生活水平的机会很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362,在1%的水平上影响显著(见表2模型3)。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回归系数为0.648,仍然在1%的水平上影响显著(见表2模型4)。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参加新农合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从个体和家庭特征来看,样本群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未来改变生活水平的信心越大;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是否党员对回归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从个人行为变量的特征来看,每周娱乐时长和是否有慢性病及抽烟喝酒行为对回归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对本县市政府评价高的农村居民也会增加未来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从受访者的医疗服务变量来看,健康状况更好、对看病条件满意度更高的农村中老年居民更容易增加未来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医疗总花费和医疗自花费对回归结果影响不显著。

3.比较分析是否参加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生活水平信心程度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大打折扣,会出现生活满意度下降的情况。目前在婚的样本群体当前生活满意度更高。样本群体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提高生活满意度。可能是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关注自身需求,会更加坚定改善生活现状的想法。样本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与对各项政策的理解程度呈正比,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各项政策的解读就越透彻,越追求优质的生活质量,对目前及未来的生活满意度会随之上升。

从受访者的医疗服务来看,健康状况更好和对看病条件满意度更高的农村中老年居民,对当前生活满意度和未来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都有正向促进作用。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证明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口参加新农合对目前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提升生活水平的信心影响结果的稳健性,把OPribit模型更换成OLogit模型,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可信性。

表3 参加新农合与生活满意度

表3显示居民是否参加新农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结果,与表2的回归结果大体相同,两者都显示参加新农合更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参加新农合对当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程度不一致。表3显示参加新农合对当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对未来提升生活水平信心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有明显的正向关系。经过一系列检验,可以得出本文的回归结论稳健,即参加新农合对农村地区中老年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本研究的实证结果看,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农村地区中老年居民参加新农合的群体对生活的满意度都要比不参加新农合的群体高,即在结果稳健的情况下,参加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的信心程度都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结果显著。从影响机制看,参加新农合的农村中老年居民对看病条件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并且对本县市政府的评价也显著提高。从农村中老年居民自身的健康状况来看,参加新农合的群体生病后更愿意及时去医院治疗,使身体更健康,从而有利于提升其生活满意度。

本文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第一,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一方面,我国老年群体的规模巨大,并且呈现上涨趋势,导致这部分群体对医疗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的收入来源形式比较单一且金额总数较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些地方财政对医疗支出的比例只占地方总财政很小一部分,导致地方医疗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地方财政适当增加医疗卫生的公共支出,让更多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愿意及时去医院就医,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减缓大部分患有重病群体的心理压力,从而增加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第二,加快农村地区卫生服务建设。医疗资源分配比例不平衡,各地区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比例,必要时向农村等不发达地区倾斜,加快农村地区卫生服务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卫生资源的作用,提高利用效率。分流农村患者前往就近医院就医,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减少市、区级医院的就诊压力。第三,呼吁广大农村中老年居民提高健康意识和参保意识。一方面,政府充分宣传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大范围的宣传教育和讲解健康知识,让农村居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的健康状况,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利用互联网和线下走访,让大多数农村居民了解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对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越高,越有助于新农合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赋值新农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L-代数上的赋值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